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零排放四合院

零排放四合院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零排放四合院

地理位置: 東城區大興社區居委會

建立時間: 2010年8月2日

基本特徵: 實用、成本低、可複製等

北京首座"零排放"四合院正式啟用。小院裡加扇門,冬季擋風,夏季通風;大玻璃窗掛竹簾擋陽光避免室內成溫室;照明等用電都靠太陽能。實用、成本低、可複製、技術難度低、使用材料大眾成為四合院改造的基本特徵。[1]

目錄

建築簡介

北京首座"零排放"四合院2010年8月2日在東城區大興社區居委會建成,專家評價,作為北京文化的代表,四合院實現"零排放",不僅是對四合院的保護和發展的有益實踐,也將為北京四合院的改造和保護提供一個範例。

"零排放"四合院是東城區大興社區居委會的辦公地。四合院中的照明、電風扇、電視、投影儀、筆記本電腦都靠太陽能發電,其用電系統被連接在兩塊面積為8平方米的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上。在多功能廳的西北角有塊蓄能電池,它除供電外,還能將用不完的電儲存起來,而小院只有連續10天陰雨無法發電時才使用交流電。另外,整個小院照明使用的全是LED節能燈,一千小時僅耗幾度電,所以,四合院照明幾乎不用外來的交流電。

"院裡開挖了一個3立方米的雨水收集池,汛期收集雨水,平時也能收集用過的清水。而通過一個手工壓井和滴灌系統能為前後院的植物澆水,也能提水為院落降塵"。遠洋之帆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段濤介紹,"零排放"四合院中還實現了全面的垃圾分類並回收利用。

低調啟用

2010年8月2日,北京首座"零排放"四合院低調啟用,現場既沒有相關官員,也沒有各路專家,甚至連剪彩都沒有安排。之所以要打造"零排放"四合院,是因為四合院是北京文化的代表。作為老北京特有的一種建築形式,其布局設計歷經了幾百年的淘煉,在適應北京特有氣候條件方面表現出色,但滿足現代"宜居"的要求可能尚有差距。如果在保留和傳承的基礎上,並仍堅持"小投入,大環保"的理念,通過合理應用低碳技術達到降低能量消耗並能實現現代人舒適的生活方式,那麼老北京的四合院也完全可以煥發"新綠色"。

最佳平衡點

四合院"零運動"要在承傳統文化、享受健康舒適現代生活方式、低碳節能等方面尋求最佳平衡點之所以要打造"零排放"四合院,是因為四合院是北京文化的代表。段濤秘書長介紹,四合院作為老北京特有的一種建築形式,其布局設計歷經了幾百年的淘煉,在適應北京特有氣候條件方面表現出色,但滿足現代"宜居"的要求可能尚有差距。如果在保留和傳承的基礎上,並仍堅持"小投入,大環保"的理念,通過合理應用低碳技術達到降低能量消耗並能實現現代人舒適的生活方式,那麼老北京的四合院也完全可以煥發"新綠色"。

基於此,老四合院成為2010年"老社區,新綠色"環保公益行動 "零運動"計劃實施的首選。經過行動組多方走訪、考查、溝通和比選,東城區大興社區因其體量小、居住人口少易協調(居委會辦公地)等原因成為"零運動"-零碳改造示範項目的實施地。遠洋之帆公益基金會甚至找到故宮的古建專家實地看過並論證了方案後,項目在一個多月前正式啟動。"之所以如此嚴謹,就是不能把環保改造變成破壞!"段濤這樣表示。

大興社區"零碳"改造示範項目以降低老北京四合院建築的使用能耗為目標,由傳統建築技術應用、現代建築技術應用、可再生資源利用及綠化四部分組成,力求在詮釋各項環保技術應用的同時,在如何承傳統文化、享受健康舒適現代生活方式、低碳節能等方面尋求到最佳平衡點。

基金會希望大興社區"零碳"改造示範項目為政府及其他組織對北京傳統民居生活方式的研究,為老社區特別是老四合院的環境改善提供借鑑並具有推廣意義。同時,也希望這個完全由遠洋設計和施工的純"遠洋製造"環保示範項目,在展示遠洋環保形象的同時,也成為遠洋自身探索綠色建築、低碳住宅的載體,給遠洋未來新開發產品帶去借鑑和啟發。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