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雅丹映着丹霞襯托喀斯特的地貌之戀(泰山做客天山)

雅丹映着丹霞襯托喀斯特的地貌之戀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雅丹映着丹霞襯托喀斯特的地貌之戀》中國當代作家泰山做客天山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雅丹映着丹霞襯托喀斯特的地貌之戀

《桂林山水甲天下》這篇文章自小就熟讀,那優美的語言將那美好的山姿和清澈的流水,用流暢的文字將山水描述的淋漓盡致,給我立下了童年對山的美好,長大以後又一首歌謠《我先去桂林》唱出了我的那份飛翔。美麗的桂林我沒有去過,卻對喀斯特地貌的特點多了些好奇,特別是學了中國地理以後,更是興趣增然,對於雅丹地貌的了解其實更多的是看了央視的《走進中國》之後才喜歡上的,那紅岩將山襯托的如此之絢麗,那造型讓雨水沖的是那樣獨特各異,刀鋒劍影逼真讓你生畏,龜頭駝身讓你不敢想象,婀娜多姿的少女樣讓你留戀,不願離開自己的視線。

美麗的圖片影像讓你不出屋門領略萬態;至於雅丹地貌是我到了新疆的庫車才真正體驗,體驗到那份風蝕的恐怖,居然將那沉積岩的山掛出斜插倒裝的千奇百怪的樣子無論是黑色的岩還是紅色的山體都讓風吼出不一樣的形狀,歷經千年的乾旱風吹,奇異的造型擺在了大自然的面前,不管你看與不看,它都歷經千年處理在天山的裡面,美麗的獨庫217就是最好的看點之一。夏天列日當空,灼熱的日光照在它的上面,它的背後才有了一點點的陰影,那是最涼爽的地方之一。

無論是丹霞地貌還是亞丹地貌還是喀斯特地貌都是外力影響造成,不同的是亞丹地貌是風吹風蝕的結果,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水沖水蝕的結果,原來我不知道這些,經過探索查閱資料才讓我解惑,大自然的探索一直是我的努力,雖然我不是科學家和地質學家,多年的煤礦生涯,讓我多了血多好奇,岩層岩理的分布,斷層的褶皺,岩體的屬性等等我沒別的想法,就是想知道,也許這就是興趣吧。

今年的春天有幸又重新感受了一下獨庫路上的雅丹地形,山還是那座山,心情不同的我自然有感悟一番,《地理中國》的欄目現在雖然沒有再看,那些地形特徵卻紮根在心間。四月的一天,因為到阿格鄉去做核酸,恰巧遇見沙塵隨風飄漫的時間,放眼左右前看山隨車移動,人隨景感嘆!拍照留念,讓今年的春再留下心中的想念。看着眼前沙塵遮蓋了山峰谷間讓視線模糊卻又隱約可見,坐在車裡透過玻璃來觀看,有雲霧縹緲的景觀。

綿綿的山巒時隱時現,因為山路彎彎,河流也碗轉,看到的山也就一會可見一會隱退看不見,從前不曾看到的景觀今日觀到不少,大峽谷北面的山巒,突兀的峰連着兩山的谷如同那沉睡的巨人頭,仰面而躺,峰中的溝就是脖子的位置,另一側的峰如同搭在胸前的手,而西邊的山體則是它的身體,巨人的姿態安詳又是那樣的雄壯,讓雅丹地貌的景又出現了不同,隨着思維的不斷變化,那景那型總是不斷的變化,讓你的思維完全融入了大自然。就如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所說的「博雅技藝」雖然用在管理學上更為貼切,不過我想闡述的是,既然是博,那就博覽群山雅興之談,放開束縛的一切因素,放飛思想,融觀所知所見所感之全要素然,採用獨特的文字、圖片甚至音律歌賦將之展現,將美麗的一面盡情的展現!

[1]

作者簡介

泰山做客天山,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