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陳摶修仙天門洞(侯文君)

陳摶修仙天門洞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陳摶修仙天門洞》中國當代作家侯文君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陳摶修仙天門洞

時跨晚唐、五代、北宋三朝的安徽亳州道家傳奇人物陳摶老祖實有其人,雖然為人低調,但卻受到三朝皇帝的賞識,唐僖宗賜其號為清虛處士,後周世宗柴榮賜其號為白雲先生,宋太宗賜其為希夷先生,也曾與趙匡胤弈過棋。他去世於華山,享年一百一十八歲。他對道家八卦、陰陽、脈象、風水以及命理等方面的才能流芳百世,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龍圖序》、《太極陰陽說》、《指玄篇》、《三峰寓言》及《高陽集》、《釣潭集》、《太極圖》和《先天方圓圖》等著作,以先天圖傳种放,放傳穆修,穆修傳李之才,之才傳邵雍。而燕崖白馬山天門洞則主要傳說了他修煉養生的睡仙功的的傳奇故事。 傳奇人物其出生自然天稟異象,其母渦水女神生他就吃盡苦頭,光是孕期就達三年,甚至家旁溪水流向都呈現奇異的渦旋狀內流。而漁夫撒網捕魚,捕到的卻是一紫紅色肉球。漁夫被嚇得膽戰心驚,誤為水鬼;又見肉球蠕動,漁夫更是嚇得不知所措。恰逢電閃雷鳴,裂開的肉球裡面竟然跳出一個嬰兒,蹦蹦跳跳,活潑可愛,這就是陳摶。

而在此時,一隻碩大的飛鷹掠空降臨,就把他帶到了最初的落腳點武當山九室岩,他喝甘露,吃鷹食,逐漸長大,四五歲時,渦水女神還化作青衣老嫗給他餵過奶,從此智慧洞開。十幾歲了,似真似幻的境界中,山洞裡出現了兩個得道道士,一個叫孫君仿,一個叫獐皮處士。告訴陳摶說:「這裡就是你的隱居地。」說完,兩人就飄然消失,未曾再見蹤影。小小的年紀,他就開始自立自強,飢餐山上的黃精靈芝山果,渴飲山泉河水甘露。疲憊了,他就睡在山洞。陳摶腦子竟然很快開竅,夢中就會進入學習境界,開始修煉養生道法。他無師自通,深入研讀了許多道家經書。並且通曉了黃老之學的許多深奧知識,還冶煉長生仙丹,漸漸地感覺腦子孕育的東西,是自己從未接觸過的深邃的知識領域。

虎豹豺狼路過九室岩,就時常看到金光閃閃,祥雲籠罩。一個年輕人依稀就坐在山崖盤坐修行,聚精會神,全神貫注。它們也個個對他畢恭畢敬,從不侵擾。此地修行,陳摶耗時20多年,而每天的飲食就是簡單的幾杯藥酒,再就是風餐洞宿,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打坐修行或操練一些古怪動作。而人歡虎嘯,他卻旁若無人,渾然不覺。人們皆以為奇,參觀異像,打探奇人的塵世凡人,你來我往,絡繹不絕。陳摶的名氣越來越大,陳摶的清修卻被打斷了。於是,他直接搬到華山雲台觀修行,後又到少華山,還到過雲門山,住的都是石洞。陳摶此時大部分時間就是睡覺,而甚至最多的時候能睡百天。他在修煉睡仙功呢。

不知什麼時候,雲遊四海的他路過此地,但見山景水色,氣象怡人。進洞卻見石炕平坦,石洞寬敞,炕上一躺,頓覺清新涼爽,舒服自在,便要睡上一覺,並聲言:「太陽曬不着腚,就不起床。」後來,此洞就叫陳摶洞了。那時,此洞只有一向北的洞口,敞在高高的懸崖上,常年不見太陽,照着睡覺人的腚又怎麼可能呢?陳摶這一睡就是八百年。

忽有一日,王母娘娘巡幸山川大地,路過此地,聽到洞內鼾聲如雷,就覺好生奇怪。掐指算來,方知陳摶小神在洞內偷懶睡覺,已達八百個春秋。王母娘娘生氣了,就高聲叫道:「陳摶醒來!」朦朧中,陳摶聽得呼喚,勉強睜開睡眼,見洞內還是昏暗隱晦,嘟噥着說:「太陽還沒曬着腚呢,不起!」接着又呼呼睡去。王母心中暗笑:你不是要太陽曬着腚嘛,這有何難!好你個陳摶!隨即從頭上拔下金簪,向東面石壁輕輕一戳,便出現了一個洞口,陽光就射了進來,正曬着陳摶的腚。陳摶隨即從昏睡中醒來。從此,陳摶洞就多了個朝天向東的洞口。後人就改稱它叫天門洞(即天神開的門)了,沿用至今。

也是的,此洞奇在它有兩個洞口:一個洞口向北,開在懸崖峭壁,常人無法攀登;另一個洞口向東,進洞後逐漸向下傾斜,上午八九點鐘的太陽能直射洞底,遊人可由此出入。西側有一洞口,呈不規則的長方形,洞口的岩石有些黃褐色,卻是傳說中的天門洞。它並不很大,約有三丈方圓,兩丈來高。洞內有一小洞,據說能通別的山頭。洞內平放一塊巨大青石,人稱石炕,這跟老祖睡覺修煉的所在的確十分相像。當地百姓有雲:"摸摸陳摶頭,一輩子不發愁,摸摸陳摶腚,一輩子不生病。"

撼人心魄的燕崖白馬崖斧劈刀切般地垂掛着,崖高几百丈,老祖是怎麼進洞的呢?原來還是神鷹幫的忙。陳摶的母親是渦河水母,沂河也是她的行宮,自他出生沒再見面,日思夜想的母子之情如泣如訴,天長日久就感動了神鷹,把他接到雕崖雲光洞母子相見。為了方便見面,按水母的要求,才叫陳摶修道天門洞。每年陳摶聖誕之日,無論怎麼繁忙,他都給水母送去仙丹,還有山果補藥,享受天倫之樂呢。

現在的白馬崖依然陡峭,林木依然茂密,山路依然崎嶇。但探險的驢友卻不畏艱險,勇於攀爬。懸崖上方臉盆大小的馬蜂窩卻觸目驚心,想來這是陳摶的守護神了,就跟神鷹一樣。此時,回望掩映在綠樹叢中的洞口,翱翔的蒼鷹從雕崖飛來,它又該是為母子傳音送信吧。[1]

作者簡介

侯文君,山東沂源人,中學退休語文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