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集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隴集鎮地處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西南部,距縣城17公里。沭宿一級路橫貫東西,沭劉路縱穿南北;轄區總面積46.88平方千米,轄隴集、隴東2個居民委員會,孟玉、丁曹、墩前、李徐、謝橋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5個居民小組、96個村民小組,人口20360人(2017年)。
2019年12月,隴集鎮入選「2016—2018年度江蘇省文明鄉鎮」。 [1]
中文名稱: 隴集鎮
外文名稱: Long Ji Zhe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江蘇沭陽
下轄地區: 7個村(居)
政府駐地: 隴集居委會
電話區號: 0527
郵政區碼: 223600
地理位置: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西南部
面 積: 46.88平方公里
人 口: 20360人(2017年)
氣候條件: 溫帶季風氣候
機 場: 徐州觀音國際機場
火車站: 沭陽站
車牌代碼: 蘇N
歷史沿革
隴集鎮具有悠久的人文歷史,傳說,唐朝末年,唐高祖李淵在隴西(今甘肅隴西一帶)有一支後人,因戰亂逃荒流落到沭陽西南方向,看到一大片無人居住長滿茅草的高地,就在那裡搭建起簡易的棚舍安家住下來,後來這支隴西人把這塊長滿茅草的荒涼高地稱之為沭陽西南崗。李淵這支流浪到沭陽西南的後人,後來人丁興旺,就把李淵之後安家居住之地叫隴集。隴集,即甘肅隴西人聚集之地的意思。1912年後屬沭陽縣第七區。1937年後屬抗日民主政府宿遷縣。1949年5月劃歸沭陽縣,後設隴集鄉。1958年改置隴集人民公社。1983年10月復置隴集鄉。1986年12月改置隴集鎮。
經濟發展
2017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隴集鎮全力推進「兩聚一高」、落實「三項任務」,圍繞「提檔升級再進位、保八爭五創一流,繼續衝刺全縣目標考核全面先進」的奮鬥目標不懈努力,在經濟質態、產業發展、鎮區配套等方面成效明顯,為築牢綠色生態發展新理念打下基礎。2017年,全鎮新引進及擴能升級項目共計11個,投資1.64億元。其中,億元項目1個,俄樂崗二期投資1.2億元;千萬元以上項目3個,群鋒紡織、雅鴻自動化、三鼎亞克力合計投資3200萬元;另外還有愛美佳家俱、貝格萊衛浴2個擴能升級項目,5個利用標準廠房全民創業項目。通過團結拼搏、奮勇爭先,較好的完成了各項指標,2017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億元,財政收入4200餘萬元;工業增值稅1300餘萬元;工業開票銷售收入4.5億元;工業用電量3800萬千瓦時。
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98億元,財政收入7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20元,主要特產有蘑菇、金針菜和螃蟹,是沭陽縣重要的蘑菇基地、蔬菜基地和特種養殖基地。2000年被江蘇省確定為國家活體豬儲備基地。2003年全鎮糧食總產量4.8萬噸,稻田養殖4000餘畝,生豬出欄量每年在2萬頭左右,活立木蓄積量達6萬立方米。2004年蘑菇種植面積達1000萬平方尺,其中發展蘑菇高架棚近200個,蔬菜大棚3000個,被市政府確定為宿遷市蘑菇生產示範基地。隴集鎮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本着穩糧擴經,發展「三高」農業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大力發展蘑菇種植產業。新增蘑菇種植面積1000萬平方尺,發展蘑菇高架大棚150個。
農業
鎮裡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推進了農業的「工業化」進程。為此,鎮裡採取創優環境、提供便利、強化服務等方法,積極為農業招商創造條件。鎮主要領導通過多次上門拜訪洽談,最終成功引進上海客商黃小龍先生來到隴集鎮,投資3000萬元創辦了由「匯仁有機蔬菜園、蘇杭萬頭豬場、大自然鵝場」三部分組成的「沭陽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占地1000畝。其中,「匯仁有機蔬菜園」占地750畝,建成高標準鋼架塑料大棚680個,採取自動噴灌、電腦控溫、控濕、施用有機肥料、生物農藥防病治蟲等科學、先進、生態、全封閉方法種植有機蔬菜,主產辣椒、黃瓜、西紅柿等時令農產品。這些產品經過低溫、密罐、真空包裝,國內直銷上海、浙江、烏魯木齊等地大中城市超市、賓館、飯店;國外空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蘇杭萬頭豬場」占地200畝,興建冬暖夏涼式標準化豬舍10萬平方米,辦公樓、飼料室、屠宰間、隔離間等輔助用房1.5萬平方米。實行定時管道送食送水、自動沖洗清掃、自繁自養封閉式管理,年可出欄生豬10萬頭。「大自然鵝場」占地50畝,集鵝業炕孵、養殖、宰殺、銷售為一體的年飼養5萬隻的綜合性養殖場。推行生態立體循環養殖、種植法是「沭陽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的一大特色,園裡用的蔬菜子種、種豬、種鵝一律從科研院所購進或引進。飼養的家禽糞便經風乾、殺菌等方式處理後,拌以糧食飼料作為家畜的飼料;豬糞經發酵、消毒後,用於蔬菜園肥田。形成飼料餵雞(鵝)———雞糞餵豬———豬糞肥田的鏈式生態良性種、養殖結構。
特色產業
按照《隴集鎮農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要求不斷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全年新增高效農業種植面積5600餘畝,其中,俄樂崗彩色苗木二期、三期共流轉土地2000畝;土娃娃、橋北梨園栽植完畢,高效農業面積達1.3萬餘畝,超過全鎮耕地面積的4成;新增家庭農場(合作社)20家,其中,省級示範家庭農場1家,市級示範家庭農場1家,市級示範農民專業合作社1家,縣級示範社1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經營比重達到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