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閃光的足跡(冒建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閃光的足跡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閃光的足跡》中國當代作家冒建國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閃光的足跡

我與如皋人民醫院的張玉蘭本不認識,但是她的大名卻如雷灌耳。她僅用幾年時間就出了四部中長篇小說:《五個女人》《剪不斷的情思》《路在腳下》《軍旅生涯》並成江蘇省作協會員。

與張玉蘭老師從未謀面,但通過我幾十年的文友江蘇作家協會會員鞠九江認識了她,早就聽他告訴我如皋人民醫院有一位女退休醫護人員,在退休後才拿起愛好文學的筆,勤奮寫作。其中《路在腳下》上半部專門寫革命一生的丈夫鞠長裕在黨的領導教育下從一名普通戰士成長為一名優秀軍官、優秀共產黨員的成長曆程。

鞠長裕這位老共產黨員、老革命軍人,從1942年參軍起,便開始打日寇保家鄉,打國民黨奪勝利果實,一路奔跑一路不停地戰鬥,目睹了為了祖國的早日解放許許多多戰友拋頭顱灑熱血,犧牲了自己寶貴生命。在烽火連天的歲月,生活的艱苦早已置之度外,為了打擊敵人,鞠長裕常常一邊是不停徒步行軍,一邊迅速衝鋒在前殲滅敵人,從如皋打到山東,先後參加了棗莊戰役、魯南戰役、孟良固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上海等等戰役,為創建新中國立下了赫赫戰功!轉業後任如皋人民醫院業務院長十八年,後又到如皋中醫院當書記直到離休。工作中他作為一名老黨員,始終以一個優秀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勤勤懇懇,無私無畏。如今鞠長裕雖然已與世長辭,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深深記在在全家人的心裡。

張玉蘭與鞠長裕成為伴侶之後相親相愛,於1965年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一邊勤奮工作一邊還得相夫教子,先後生有二男一女。大兒子高中畢業去部隊,轉業後讀醫校,現是如皋中醫院主治醫師;女兒高中畢業考進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大學,畢業後分在總參,後轉業在央企工作;小兒子鞠健夫大學畢業後去了江蘇《揚子晚報》社擔任副刊部主任。他們都以父母為榜樣,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迎着黨的閃光的足跡前行,時時刻刻聽黨的話,跟黨走,在愛崗敬業上踐行着自己職責,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當初張玉蘭雖愛好文學,可是偏偏走上化學的道路,從南京檢驗學校畢業後在人民醫院做化驗。雖然她是農村出來的,醫院都是知織分子,大多是城裡人,剛去醫院的時候有些人都瞧不起她,但她從小就有一個不服輸的個性,自己笨鳥先飛,硬是在醫院闖出了一片新天地。她通過去上海二軍大學進行兩年免疫學化驗知識學習,使自己更深一層次的免疫學科在縣級醫院得以開花結果。當年一般縣級沒有免疫學化驗,醫生焦急遇到白血病類不能鑑別哪種類型?還有免疫系統疾病理等檢驗不能辦理,只能把病人向外地醫院轉,張玉蘭學成回醫院後,這個問題很快得到解決。這其中,有一個項目,本來從病人抽血到化驗結束,要等一周才能拿到結果,耗材也多,張玉蘭邊做邊改革,經過三個半月的努力終於獲得成功,病人當天抽的血24小時就能拿結果,科室和院領導非常滿意,馬上向省衛生廳報喜,不久省里召開檢驗學術大會時特別邀請她在大會上做了經驗介紹,還把她寫的這一論文刊登在一本檢驗學書本內,並被寫入如皋衛生志內。

一直沒弄個大學文憑的張玉蘭總是不服輸,退休後報考鄭州中洲大學中文系寫作班,三年勤懇學習,獲得一紙大學文憑,為她退休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創作的文學作品不斷被全國各家報刊採用並獲獎。其中《張換子》獲得全國文學筆會散文大賽二等獎,散文《一元錢硬幣》獲得浩然文學獎並被浩然文學紀念館永久收藏,散文《我的老父親》獲得全國散文詩歌聯賽金獎。

黨的閃光的足跡永遠成為他們全家人共同行為準則。如今中國共產黨已是百年華誕,其輝煌的業績讓十四億中國人及世界各國信服,全家人更是興奮不已,她的孫子輩們都在黨的陽光雨露的滋潤下茁壯成長,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材。[1]

作者簡介

冒建國,如皋市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