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長相思·鐵瓮城高

《長相思·鐵瓮城高》

作品名稱: 《長相思·鐵瓮城高》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秦觀

別稱:淮海居士山抹微雲君

《長相思·鐵瓮城高》是北宋文學家、儒客大家秦觀的詩詞。[1]

此詞寫作地點在鎮江樓頭,時間在秋末,內容是回憶在揚州時與一歌妓的戀情。「曉鑒」句寫衰老之感,結句謂求偶難成,抒有不遇之情,這些似乎都與他落第後的悲傷情緒有關。因此,此詞不僅僅只寫苦相思,在仕途上的困頓落魄情緒也摻雜在其中。

秦觀曾於熙寧九年訪湖州李公擇歸來,經鎮江;宋元豐二年(1079年)夏四月,乘蘇軾之船經潤州今江蘇鎮江,大風留金山兩日;宋元豐七年(1084年)八月十九日與滕元發等會蘇軾於金山,十月復來,作《宿金山》《金山晚眺》二詩,可見對鎮江形勝甚為熟悉。此詞至遲作於宋元豐七年(1083年)之秋。

目錄

詩詞正文

白話譯文

在鎮江城樓頭、西津渡口,樓有十二層高入雲霄。在樓上的閣房裡,品着酒以待賞月,夜寒了,就放下帘子擋擋風。居高臨下,看着黃昏時鎮江城的萬家燈火,就像看到了揚州城。於是想起了以前在揚州的一段歡娛生活。歌妓唱着《宛轉歌》,很溫柔,愜和人意。那座妓樓依河流而居,我曾乘着蘭舟尋訪美色。

我估量着,自分別以後,你一定每每彈着淒涼的曲調,思念着我;而我呢,也每每吟哦着哀怨的詞句,思念着你;山山相隔,我們相望了多少次都看不見,只能把愁恨凝聚在樂曲里和詞章里。我屢屢想給你寫情書,無奈山高路遠,到不了你那邊。清晨臨鏡,白髮日漸見多,老態堪羞。有幸的是,你尚未見老,不應像我這樣,為衰老而悲傷。秋,寓有衰老意。

文學賞析

詞人故里高郵,南距鎮江僅不足二百里。他在宋元豐七年(1083年)前,曾數次到鎮江,因此具有較豐厚的生活積累,寫來十分真切。可與前面的《望海潮》「揚州懷古」、「越州懷古」相比,詞之意境有過之而無不及。

此詞上闋涉及往昔歡娛,記憶猶新;下闋「感深荊賦」,托諷《九辨》。而《九辨》中有「坎凜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廓落兮而無友生」之句,似與詞人之坎坷遭遇相合。考少游生平,宋元豐元午(1078年)、五年(1082年)考進士,皆不中。六年(1083年)作《精騎集序》,曰:「比數年來,頗發憤自懲艾,悔前所為;而聰明衰耗,殆不如曩時十一、二。」詞雲「感深荊賦」,又曰「潘鬢點、吳霜漸稠」。衰老之感,不遇之情,隱然而見。

詞之特點,是在雄偉壯麗的背景中寓有瀟灑之致,柔婉之情,可謂豪放中有婉約,沉鬱頓拙,感慨萬千。起首三句,寫鎮江形勢,備極壯麗。鎮江北瀕長江,中貫運河,周圍有山,在歷史上,除金、焦、北固外,以蒜山為著名。詞雲「鐵瓮城高,蒜山渡闊」,以雄渾之筆,勾勒了這座古城的風貌。「干雲十二層樓」,以誇張語氣,描寫了城內高樓直插雲霄的氣勢。「開尊」二句謂斟滿芳酒,等待月上東山;放下湘簾,迎風而立,充滿了豪情勝慨。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黃庭堅念奴嬌》「萬里青天,垣娥何處,駕此一輪玉」?皆寫待月,方之此詞,可謂異曲而同工。蘇黃之詞超曠豪邁,秦觀此詞,則瀟灑出塵。接着一句,由潤州待月,而及揚州燈火,乍看有些突兀,實亦自然宛轉。揚州在長江之北,距潤州僅四十餘里,唐宋時甚為繁華,詞人故里,在其屬下。此時他在潤州「開尊待月」,忽見不遠處燈火闌珊,於是情不自禁地憶起在揚州時的冶遊。可見此句頗似今日電影之「暗轉」,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自此以下,乃回憶揚州時的艷遇。所謂「綺陌」,實乃「春風十里揚州路」。所謂「宛轉歌」、「溫柔鄉」,實乃指在揚州青樓聽歌賞舞之事。何以見得?試以《夢揚州》一詞下闋印證:「長記曾陪宴遊,酬妙舞清歌,麗錦纏頭。滯灑困花,十載因誰淹留?」與此詞所寫,何其相似乃爾!歇拍三句,又寫到在鎮江時情景:他憑欄俯瞰長江,想象揚州舊遊之地,此刻花陰之下,不知是誰繫着蘭舟。語意含蓄,充滿惆悵迷惘之情。

過片三句,以一「念」字領格,於凝想舊情之中,打並人「身世之感」。當時他在青樓聽着淒涼怨慕的箏聲,引起「貧士失職而志不平」的感慨。所謂「感深荊賦」,乃以宋玉自況。宋詞中往往寓有《騷》《辯》之意。清代詞論家張惠言《詞選·序》說詞是「極命風謠里巷、男女哀樂,以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就是指的這一點。少游此詞,足以當之。所謂勤裁尺素,雙魚難渡,表面上是說他修了許多情書,卻難以寄到所思者的手中。鎮江揚州不過一江之隔,傳書送信斷不會如詞中寫得困難。這不過是一種遁辭而已,實際上是說他的一腔理想,無由上達。因而進出「曉鑒堪羞,潘鬢點、吳霜漸稠」二句。當時秦觀年約三十五、六,卻發出嘆老嗟卑之詞,實乃抒不遇之情也。

下闋歇拍,惆悵自憐,對未來猶未喪失信心。鴛鴦未老,反襯「潘鬢吳霜」,是一大轉折,蓋喻遇合有時。不應悲秋,說明詞人慾拂去籠罩心頭的陰雲,重新振作起來,去爭取美好的前程。自慰亦復自勵,詞情一波三折,令人撫繹不盡,一本結句僅作「綢繆」二字,可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

作者簡介

秦觀[2](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一字太虛,別號邗溝居士,高郵軍武寧鄉左廂里(今江蘇省高郵市三垛鎮少游村)人。妻子為徐文美。北宋婉約派詞人,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儒客大家,學者稱為淮海居士。

少從蘇軾游,以詩見賞於王安石。元豐八年(1085)進士。元佑初,因蘇軾薦,任太學博士,遷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紹聖元年(1094),坐元佑黨籍,出通判杭州。又被劾以"影附蘇軾,增損《實錄》",貶監處州酒稅。繼迭遭貶謫,編管雷州。元符三年(1100年),復命為宣德郎,放還橫州,卒於藤州(今廣西藤縣)。[3]

作為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秦觀一生仕途坎坷。秦觀善詩賦策論,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合稱"蘇門四學士"。尤工詞,為北宋婉約派重要作家。 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託身世,感人至深。長於議論,文麗思深,兼有詩、詞、文賦和書法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尤以婉約之詞馳名於世。著作有《淮海詞》三卷100多首,宋詩十四卷430多首,散文三十卷共250多篇,詩文相加,其篇幅遠遠超過詞若干倍。 著有《淮海集》40卷、《勸善錄》、《逆旅集》等。

秦少游是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在談到秦少游時,習慣上總是把他與婉約詞聯繫在一起,卻較少提及他的詩,更少論及他的文。當然,評論一個作家的藝術成就不能只看作品數量而不看質量,有的作家存世雖只有一部(篇)作品,但其影響巨大,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卻是無可撼動的。儘管如此,要歷史而客觀地評價秦少游在文學史上的貢獻與地位,如果只論其詞,而不論其詩其文,尤其是不論其策論,不僅有失偏頗,而且也評不出一個完整的秦少游。

秦少游的策論立論高遠、說理透徹、章法嚴緊、文筆犀利,有一種特有的藝術張力,"辭華而氣古,事備而意高"。

視頻

婉約詞大家柳永秦觀1-講解

秦觀,人生比詩詞憂鬱

參考資料

  1. 《長相思·鐵瓮城高》 詩詞名句網
  2. 秦觀簡介 古詩文網
  3. 秦觀:不小心成了「萬人迷」(圖) 快資訊,發布時間;2014年02月08日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