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長江河口水沙輸運

長江河口水沙輸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長江河口水沙輸運》系作者多年來對長江河口水沙輸運及其對河槽演變影響研究的系統總結。全書共分6章。主要內容為:河口區不同區段的水沙通量,潮汐潮流、余流余環流及其對懸沙輸運與對河槽演變的影響,懸沙輸運特性和機制,灘與槽、長江口與杭州灣之間的水沙交換,漲潮槽和最大渾濁帶的水沙輸運,底沙輸運。

目錄

基本內容

外文名:Water and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作者:沈煥庭 李九發

頁數:222頁

語種:簡體中文

品牌:海洋出版社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開本:16

ISBN:9787502780975、7502780971

書名:長江河口水沙輸運

出版日期:2011年8月1日

內容簡介

《長江河口水沙輸運》可供水文、泥沙、水利、港口航道、水資源、環境、地理、海洋等學科的科技工作者、大專院校師生及政府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閱讀參考。

圖書目錄

第1章 長江河口水沙通量

1.1 長江中下游水沙通量變化規律

1.1.1 水沙來源

1.1.2 水沙通量時間系列特徵

1.1.3 水沙通量時間系列趨勢分析

1.1.4 水沙通量的階段性變化

1.1.5 水沙通量的年內變化

1.1.6泥沙顆粒組成

1.1.7 幾點認識

1.2 長江入河口區水沙通量變化規律

1.2.1 資料來源與處理

1.2.2 長江人河口區徑流通量變化

1.2.3 長江人河口區懸沙通量變化

1.2.4 水、沙通量之間的關係

1.2.5 幾點認識

1.3 長江入河口區輸沙量時間序列分析

1.3.1 趨勢性分析

1.3.2 跳躍分析

1.3.3 原因分析

1.3.4 周期分析

1.3.5 幾點認識

1.4 南北港斷面淨水沙通量估算

1.4.1 資料的取得和地形數據的數字化

1.4.2 計算方法

1.4.3 結果和討論

1.4.4 幾點認識

1.5 斷面懸沙通量組分模式及其在南港的應用

1.5.1 研究思路

1.5.2 資料來源

1.5.3 斷面通量組分模式

1.5.4 結果和討論

1.5.5 幾點認識

1.6 口外海濱典型斷面懸沙通量

1.6.1 研究區域及資料來源

1.6.2 研究方法

1.6.3 結果與討論

1.6.4 幾點認識

第2章 長江河口水動力及其對河槽演變的影響

2.1 長江河口潮波特性及其對河槽演變的影響

2.1.1 潮波傳播

2.1.2 潮波變形

2.1.3 幾點認識

2.2 長江河口段潮差變化特性

2.2.1 資料來源

2.2.2 研究方法

2.2.3 結果分析

2.2.4 幾點認識

2.3 長江河口潮流特性及其對河槽演變的影響

2.3.1 潮汐和潮流性質

2.3.2 潮流運動形式和歷時

2.3.3 潮流流向與流速

2.3.4 潮流與潮位的相位差和潮流場分布

2.3.5 幾點認識

2.4 長江河口徑流和鹽度的譜分析

2.4.1 資料來源和分析方法

2.4.2 徑流的功率譜

2.4.3 鹽度的功率譜

2.4.4 徑流和鹽度相互關係的交叉譜分析

2.4.5 幾點認識

2.5 長江口內余流特性及其對河槽演變的影響

2.5.1 影響長江口余流的主要因子

2.5.2 口內余流的時空變化及其與河槽的相互作用

2.5.3 幾點認識

2.6 長江河口口門附近余環流及其對懸沙輸移的影響

2.6.1 鹽淡水混合類型

2.6.2 河口縱向余環流模式

2.6.3 縱向余環流對懸沙輸移的影響

2.6.4 幾點認識

2.7 長江河口口外海濱余流的時空變化

2.7.1 余流的空間分布

2.7.2 余流的時間變化

2.7.3 余流的主要組成

2.7.4 余流的概念模式

2.7.5 幾點認識

第3章 長江河口懸沙輸運與灘槽水沙交換

3.1 長江河口懸沙輸運特性

3.1.1 長江來水來沙特點

3.1.2 口門附近懸沙分布變化規律

3.1.3 人海懸沙的淤積和擴散

3.1.4 幾點認識

3.2 長江河口鹹淡水混合對懸沙輸運的影響

3.2.1 混合的潮相變化

3.2.2 混合對懸沙輸運的影響

3.2.3 幾點認識

3.3 南槽和北槽懸沙輸運機制

3.3.1 現場觀測和數據處理

3.3.2 余流的縱向分布

3.3.3 各項輸沙機制的縱向分布

3.3.4 南北槽渾濁帶形成機制分析

3.3.5 幾點認識

3.4 南匯邊灘懸沙輸運和長江口與杭州灣泥沙交換

3.4.1 含沙量的時空變化

3.4.2 潮灘懸沙輸運模式

3.4.3 長江口與杭州灣的泥沙交換

3.4.4 幾點認識

3.5 口外海濱懸沙分布及擴散特徵

3.5.1 資料來源

3.5.2 懸沙分布

3.5.3 垂向擴散係數

3.5.4 幾點認識

第4章 長江河口漲潮槽的水沙輸運

4.1 長江河口漲潮槽的形成與演變

4.1.1 漲潮槽的形態特徵

4.1.2 漲潮槽發育的動力條件

4.1.3 漲潮槽的形成原因

4.1.4 漲潮槽的演變規律

4.1.5 漲潮槽的利用與整治途徑

4.1.6 幾點認識

4.2 長江河口漲落潮槽的水動力特徵及河槽類型判定

4.2.1 水沙特性分析

4.2.2 河槽類型的判定

4.2.3 幾點認識

4.3 長江河口漲落潮槽水沙輸運機制

4.3.1 現場觀測資料

4.3.2 漲、落潮槽水流輸運機制分析

4.3.3 漲、落潮槽懸沙輸運機制分析

4.3.4 幾點認識

4.4 長江河口漲潮槽泥沙運動特性

4.4.1 資料來源及研究方法

4.4.2 潮流特性

4.4.3 泥沙粒徑

4.4.4 含沙量

4.4.5 泥沙運動過程和輸沙量

4.4.6 幾點認識

4.5 長江河口漲、落潮槽底沙輸運趨勢

4.5.1 Gao-Collins粒徑趨勢模型

4.5.2 樣品的採集和分析

4.5.3 結果討論

4.5.4 幾點認識

4.6 長江河口漲、落潮槽沉積物特徵及其動力響應

4.6.1 研究區域背景

4.6.2 研究方法

4.6.3 分析結果

4.6.4 結果討論

4.6.5 幾點認識

第5章 長江河口最大渾濁帶水沙輸運

5.1 長江河口最大渾濁帶的時空變化及其影響因子

5.1.1 影響最大渾濁帶的水文泥沙因子

5.1.2 最大渾濁帶的時空變化

5.1.3 最大渾濁帶形成的動力條件

5.1.4 最大渾濁帶懸沙沉降的物理化學過程

5.1.5 最大渾濁帶對河口淤積的影響

5.1.6 幾點認識

5.2 長江河口最大渾濁帶水沙的輸運機制

5.2.1 物質縱向輸移項定義

5.2.2 現場觀測資料

5.2.3 水量縱向淨輸移

5.2.4 懸沙縱向淨輸移

5.2.5 幾點認識

5.3 河口形狀對最大渾濁帶形成的影響

5.3.1 數值試驗設置

5.3.2 平面分布

5.3.3 縱向分布

5.3.4 橫向分布

5.3.5 幾點認識

5.4 長江河口浮泥形成機理及變化過程

5.4.1 研究方法

5.4.2 浮泥的基本特性

5.4.3 浮泥形成及變化過程

5.4.4 浮泥的分布

5.4.5 幾點認識

第6章 長江河口底沙輸運

6.1 長江河口底沙的顆粒組成與沙波運動

6.1.1 研究方法

6.1.2 底沙來源

6.1.3 河床泥沙的顆粒組成

6.1.4 沙波運動

6.1.5 沙洲、沙嘴及水下沙體的推移運動

6.1.6 幾點認識

6.2 長江河口段枯季河床沉積物與沙波的現場觀測

6.2.1 現場觀測和研究方法

6.2.2 河床表層沉積物顆粒特徵

6.2.3 河床沙波

6.2.4 幾點認識

6.3 長江河口段的水下沙洲

6.3.1 水下沙洲類型及其演變特徵

6.3.2 典型水下沙洲的演變過程和沖淤計算

6.3.3 幾點認識

附錄:作者已發表的着作[1]

參考文獻

  1. 長江河口水沙分流和輸移的探討道客巴巴網,201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