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長山明珠園原名水上公園,為了充分發揮地理環境優勢,加快開發旅遊業,2001年長山熱電廠出資再次對其進行了全面改造,並更名為明珠園,由長山熱電廠明珠實業公司進行管理,明珠園占地面積達2.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4平方公里,綠化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公園內設置了16個功能區,涵蓋了歷史教育,野外生存,餐飲服務,園林景觀,現代遊藝,荷花觀賞,植物觀賞,遊船垂釣,冬季運動等。整個明珠園既富現代文明氣息,又具備蘇州園林的典雅,突出了休閒、娛樂、教育、健身、實踐的宗旨。

中文名 長山明珠園

始 建 始於1988年

出 資長山熱電廠

宗 旨 教育、健身、實踐

原 名水上公園

目錄

園內風景

[1] 走進明珠園正門,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鑲嵌在黃色大理石上的一幅「塞外平原湖光山色勝江南,遼金故地碧水樓台迎賓客」的對聯,進入正門,站在希望之星主題廣場上,便會將整個明珠園的景色盡收眼底,「希望之星」主題雕塑,它的曲線型鋼柱上鑲有金光閃閃的明珠,背景為碧波蕩漾的人工湖,預示着生活在長山的人們充滿希望,前程似錦。廣場周圍鮮花環繞,綠草如茵,整個廣場莊嚴、凝重。夜幕降臨,草坪燈、路燈柔光四射,遊人在路椅上小憩,在湖岸邊、草坪旁細語,仿佛置身於大自然的環抱中,舒適愜意,其樂無窮。[2] 公園東有清滿蒙漢文碑,西有遊船娛樂區,南有蘇州園林區,北有卡丁車和釣魚台,中間環繞的是人工湖,湖水為嫩江水,水中八仙過海塑像惟妙惟肖,一座吊橋將小瀑布與其巧妙的相連。它把北方園林的粗獷氣派和南方園林的精細纖巧融合在一起,工、巧、奇、趣,變化無窮。又將園林藝術與文學藝術結為一體,以整個園林建築來滲透深邃的意境。

景點介紹

  • 臥虹亭:站在臥虹亭上,不但可以眺望到庫里村全貌和滿蒙文石碑,近處還可以看到一片片茂盛的蘆葦。先秦《詩經》中的《蒹葭》(即蘆葦)曾寫道「蒹葭蒼蒼,白鷺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陰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意思是說:「在一個秋天的早晨,蘆葦上的露水尚未晾乾,我們年輕的小伙子就啟程了,為了尋找他心中的『伊人』,忽而逆流而上,忽而順流而下,幾經曲折,仍未覓得伊人所在」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的愛情生活的追求。
  • 聽濤閣:登上聽濤閣,讓我們感受一下浪濤拍岸、樹影風動、碧空千里的融融風情,閉上眼睛,靜聽,我們仿佛聽到了歌頌陶克陶胡的悠揚民歌。1864年蒙古族的剛毅英雄陶克陶胡就出生在與聽濤閣遙遙相望的巴郎鄉三家子村。1905年,郭爾羅斯前旗扎克薩輔國公齊穆特色木丕勒,藉機出賣了本旗的農安、德惠,1906年為了酬孝清政府和慈禧太后,又要出賣塔虎城。此時42歲的陶克陶胡在眾人的用戶下,成為起義軍領袖,他們先是砸了地肯局,接着又殺了12名日本特務。1907年徐世昌就任東三省總督後,借「以賊制賊」之道,派遣張作霖圍剿陶克陶胡義軍,但盡其渾身之血汗,終於沒得手。1907年10月,他帶着她的三個兒子來到了長山一帶,得知另外兩個兒子被抓起的消息後,更增加了他復仇的決定,吁清政府展開了生死較量。但終因實力懸殊未果。至今,郭爾羅斯仍流傳着「哈薩爾王的弓,陶克陶胡的箭」的諺語。
  • 知音亭:古人云:「思想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我給大家講一個流傳已久的《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據說伯牙彈琴,彈到高山曲調時,在旁聽琴的鐘子期說:「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彈到描寫流水的曲調時,鍾子期說:「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不再彈琴,認為沒有比重子期更懂他音樂。其實這裡的知音亭,不僅僅是知音所在,同時還是情侶的好去處。
  • 仙鶴亭:古人關於鶴的傳說較多,不論是仙人子安騎乘黃鶴,還是費文偉駕鶴升天,都帶有神話色彩。這座仙鶴亭,不僅可以眺望湖中美景,還是乘坐遊船的必經之路。湖裡面有腳踏船和手划船兩種,供遊人玩樂,遊人們還可以分別把腳踏船稱為浪漫號,把手划船稱為探險號,大家是否也有興趣可以進行一下你們的探險或浪漫之旅呢?
  • 聽荷榭:來到聽荷榭,不但可以看到假山、石獅。聆聽瀑布流水,還可以欣賞美麗的荷花。其實荷花原本不適宜在北方生長的,但是因為荷花池裡的水是電廠的工業用水,溫度恰恰符合荷花的生長需求。每年六月初九開始陸續開放。這裡的荷花紅的、白的、粉的競相爭艷、吸引了遠近的遊客前來觀賞。
  • 怡園:「怡園」位於公園北部,以怡養壽,故名「怡園」。怡園自成景區,登怡園則有春和景明之感,看洧風波瀾不驚,沙鷗翔集,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觀卡丁車風馳電掣,觀釣魚台漁歌互答,則心曠神怡。
  • 滿蒙文碑陳列館:位於長山人工島上,說起這座石碑,要從查干湖北的靴子廟說起。相傳清朝初期,滿族統治者為鞏固後方全力攻明,對蒙古族各部實行聯姻政策。「南不封王,北不斷親」。因此,有不少後、妃、福晉都來自蒙古各部,特別是科爾沁部。《康熙王朝》大家一定看過,裡面的孝莊文皇后和他的侄女奔布太當時先後嫁給了皇太極,就是清代有名的「姑侄同嫁一人」的來歷。而孝莊文皇后的父親莽古斯當年在沒有走出達爾罕王旗之前,好像一隻井底之蛙,不知道外面的天地有多廣大,當他第一次出邊來到繁華的盛京時,頓時覺得寒酸極了。當皇上的弟弟多爾袞把他請到自家府邸,在酒宴問他是否知道「頭鵝宴」和「頭魚宴」時,他幾乎一無所知。從京城歸來之時,他便決定藉此機會到查干湖一游品嘗一下做皇帝的滋味。莽古斯一行於九月九來到查干湖畔,他急忙吩咐手下捕魚。,結果趁着「秋魚宴」喝了一醉方休,趁着酒醉去狩獵,正拉弓時兩隻狐狸進入了他的視線,他認為這事不祥的徵兆,一怒之下帶兩個侍從追趕狐狸,在追趕的過程中與兩個侍從分開了,結果酒力發作從馬背上摔了下來腳上的一隻靴子也甩了出去。他死後,清政府追封他為福親王,並建了一座靴子廟。18年過後,在他的長孫登基之時,從北方用來一大片黑狗形狀的烏雲,在經過巫師占卜後,決定另立第二墓,蒙語墳墓稱「庫利」,於是便有了庫里屯。此碑位於庫里村前後的小廣場上。石碑為滿蒙文體,正式名稱為追封忠親王暨忠親王賢妃碑。陳列館內共設三個展廳,七個章節,第一部分:《一段塵封的歷史——滿蒙文碑所講述的真實故事》;第二部分:《傳說與風俗》;第三部分:《千年龍蛇之謎——滿蒙文碑所涉及的我國傳統瑞獸文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