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鈦合金鍛件熱處理中的淬火、時效工藝介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鈦合金鍛件熱處理中的淬火、時效工藝介紹:是提高鈦合金強度硬度[1]

淬火

淬火是時效處理前的預備工序,其目的是通過淬火獲得某種不穩定組織,這種不穩定組織在隨後時效過程中發生分解或析出,形成沉澱硬化,以提高合金的強度。

鈦合金鍛件淬火應分為無相變淬火和相變淬火兩種類型。

無相變淬火過程實質是把金屬在較高溫度下固有的狀態保持到低溫,並由此形成過飽和固溶體。鈦合金的無相變淬火既可由β區進行(β合金),也可由(α+β)區進行。

鈦合金鍛件的相變淬火或馬氏體淬火同樣可由β區或(α+β)區進行,主要特點是可使鈦合金髮生馬氏體轉變並形成α′和α″。[2]

淬火後的室溫組織形態主要取決淬火加熱溫度和冷卻溫度。(α+β)合金在(α+β)區上部加熱淬火時,得到了馬氏體相,而從(α+β)區下部淬火則得到不穩定β相。

對於β型合金情況稍有不同,為了經過淬火處理後獲得單一介穩β相組織,以改善合金的工藝塑性,合金的加熱溫度高於臨界點TB。另外,為保證時效後達到更高的強度也需採用高溫淬火。再考慮到β型合金合金化程度高,臨界點低(如TB1及TB2合金的TB=750℃,而(α+β)型的TC4合金TB則高達980~1000℃),因此,在稍高於臨界點的β區加熱後並不致於導致嚴重的脆性。鑑於上述原因,國產β型合金TB1及TB2均在高於TB溫度下淬火處理。

(α+β)型合金淬透性差,如TC4為25mm,TC6為40mm,故只適合小尺寸零件。β型合金TB1及TB2的淬透性較高,可達150~200mm,一般尺寸的零件在空冷的條件也可獲得單相β組織。

時效

對於(α+β)型及近β型鈦合金,其平衡條件下的組織為α+β。不同的合金其差異僅在於α和β兩相所占的比例,而這個比例是隨時效加熱溫度不同和加熱保溫時間長短有所變化。例如經熱處理強化的BT3-1合金中β相的含量為19%,經過長時(15000h以上)加熱後,β相的含量為8%。

鍛件淬火形成的介穩定相,無論是馬氏體α′,α″或ω相及介穩β相,在時效過程中均發生分解或析出,最終產物皆為(α+β)相,只不過是轉變機制和程度不同而已。

為了使(α+β)鈦合金在淬火、時效後具有滿意的綜合性能(在強度塑性兩方面),合金在強化處理前,具有等軸的或網籃狀的組織。1~6級原始顯微組織能夠保證得到滿意的性能,7~9級原始針狀組織,存在初生β相界,強化熱處理後會降低塑性。所以(α+β)型合金淬火加熱溫度不應超過同構異素轉變點TB。淬火前的加熱時間因鍛件的截面厚度而異,一般為10~60min。 [3]

視頻

鈦究竟是什麼金屬,為什麼組成鈦合金後價格會那麼昂貴?

鈦合金的用途

讓你見識一下鈦合金的記憶能力,瞬間恢復原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