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大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野生大豆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名詞解釋
野生大豆,豆科。未經過人類選擇和栽培的大豆屬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其中一年生的Glycinesoja亦稱「野大豆」、「勞豆」。蔓生,莖細,被褐色毛。葉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花小,紫或白色。莢果小而窄,長圓形,易炸裂。原產中國,大多省區均有分布,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半島、日本亦產。和栽培大豆之間缺少種的區別,無種間隔離現象,雜交、結實、後代遺傳行為和大豆品種間雜交均相似,但形態、生長習性有明顯差別,是栽培大豆的近緣野生種。是重要的大豆種質資源。多年生的大多分布於澳大利亞,中國南部有兩種。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原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是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由科學技術部和中國科學院共同領導、中國科學院代管的全國性機構。
全國名詞委的任務是負責制定中國科學技術名詞規範化工作的方針、政策、原則和規劃;負責組織科學技術各學科的名詞審定、公布及協調、推廣應用工作;開展海峽兩岸及華語地區科學技術名詞的交流、協調和統一工作;組織開展中國術語學學科建設和中國國內外術語學學術交流活動。
據2018年10月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官網顯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的辦事機構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事務中心,各名詞審定分委員會95個;聘請了中國各學科著名學者、專家、教授135人擔任全國委員;數千位科學家參加過名詞審定工作。
參考文獻
- ↑ 雲端超市•第407期┃「說文解字,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文字」——篆書研究 主講人:倪文東,搜狐,2022-10-28
- ↑ 為什麼中國人會發明象形文字?,搜狐,20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