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棉花 (中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野棉花 (中藥) |
野棉花,中藥材名。本品為毛茛科植物野棉花的莖葉。
功能主治為:治鼻疳、目翳。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野棉花
- 漢語名稱:Ye Mian Hua
- 別名:滿天星(《滇南本草圖說》),清水膽、鐵蒿、打破碗花花(《湖南藥物志》)。
來源
本品為毛茛科植物野棉花的莖葉。
性味歸經
《湖南藥物志》:苦辛,有大毒。
功能主治
治鼻疳、目翳。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達60厘米。莖、葉柄、花柄均帶白色,上生多數剛毛。莖直立,叉狀分枝。基生葉簇生,有長柄;葉片圓或略呈不整五角形,4~5裂,邊緣再淺分裂,並具圓齒,葉基部心臟形或耳形,上面綠色,有稀毛,下面灰白色,沿脈布毛較密,主脈掌狀;莖生葉對生,葉柄短,葉片較基生葉小。
花單生於花枝分叉處,枝頂的花常2~4朵簇生;花柄下有葉狀苞,苞葉形同莖生葉,但較小;花柄細長,花芽下垂,開時直立;花被5,白色或淡紅色,外面密生絲狀白毛,內面無毛;雄蕊多數;雌蕊圓錐形或卵形,除柱頭外,遍生白細毛,柱頭長方形,傾斜,無毛。瘦果多數,集成球狀,密生白毛。花期5~6月。本植物的根(野棉花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分布區域
分布河南、甘肅、陝西、湖南、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陰濕的林中、溪旁。
藥材性狀
根常扭曲,長10-15cm,直徑0.8-1.5cm,少分枝;表面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規則的縱皺紋及少數側根痕。根頭部有莖基、葉基及棕黃色須狀葉基維管束。質堅實,木質性,斷面不平整,黃棕色。氣微,味苦。
用法用量
外用:搗爛塞鼻或外敷。
相關配伍
①治鼻疳:野棉花全草搗爛,以布包塞鼻。(《湖南藥物志》)
②治目翳:野棉花嫩芽三枚,烤軟揉成團。先在手腕上太淵穴放一有孔銅錢,藥敷錢上,布包紮,一至二小時取下。左翳貼右,右翳貼左。(《湖南藥物志》)
臨床應用
治療膽道蛔蟲病:取野棉花莖、葉製成100%的濃縮煎劑,日服2次,每次30~40毫升。治療39例,除1例無效外,其餘38例,均在1天左右症狀緩解,2~3天症狀消失。實踐中觀察到,未開花的莖、葉解痙鎮痛作用好,開花的全草排蟲作用好;煎煮時間越長,療效越好。一般以10小時以上為宜。
注意事項
本品過量服用時,可致頭暈、嘔吐、四肢麻木等中毒症狀,故內服宜慎。
化學成份
全草含微量的毛茛甙(ranunculi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