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重慶市山區橋樑與隧道工程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區橋樑與隧道工程重點實驗室會議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重慶市山區橋樑與隧道工程重點實驗室依託重慶交通大學,實驗室組建於1979年,1999年獲批「結構工程交通部重點實驗室」,2000年認定為重慶市重點實驗室,2005年獲批「橋樑結構工程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2010年經科技部、重慶市科委批准成立「重慶市山區橋樑與隧道工程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2014年,依託培育基地成立「山區橋隧長期性能與安全」交通運輸行業協同創新平台。2019年3月,科技部、重慶市人民政府部市工作會商會議確定,科學技術部將重點支持建設重慶交通大學省部共建山區橋樑及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2019年7月,省部共建山區橋樑及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方案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專家認證。

實驗室擁有「橋樑結構工程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結構工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和「山區橋樑結構與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級支撐平台。實驗室面積5000餘平方米,設備總價值3000餘萬元。實驗研究條件良好,完成了多項國際或國內一流橋樑及新結構的試驗研究。

近五年,實驗室已培養博士後2人、博士畢業生3人、碩士畢業生近300人。在站博士後4人,博士研究生22人、碩士研究生270人。研究生論文質量高, 30餘人獲省部級優秀學位論文獎。

學術團隊

實驗室設學術委員會主任1名,副主任3名。學術委員會主任由實驗室依託單位提名,重慶市科學技術局同意聘任,報科技部備案,副主任和委員由實驗室依託單位聘任,報科技部和重慶市科學技術局備案。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由15人組成,聘任鄭皆連院士任第一屆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楊永斌院士、杜彥良院士、賴遠明院士為副主任委員。

實驗室形成了一支學術水平較高、結構合理、創新能力強的研究團隊,具備了在山區橋樑與隧道工程等領域開展高水平研究和培養高層次人才的能力;進一步加強人才引進和隊伍建設的措施具體可行。在建設經費投入和使用、儀器設備購置和配套條件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開放合作等方面均進行了具體規劃,措施得當,可操作性強;制訂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合理,有利於發揮科研人員的創造性,有利於學科交叉融合和增強實驗室自我發展能力。現有固定人員40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13人;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40人,35人具有博士學位,12人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研究隊伍中,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1人,重慶市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10人。

實驗室主任——周建庭:1972年9月出生,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青基金項目獲得者,萬人計劃,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重慶市首席專家工作室(橋樑與隧道方向),重慶市第四屆十大傑出青年,首屆重慶市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第二屆中國公路學會青年科技獎獲得者。中國公路學會青年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IASC/IJCS國際期刊副主編,主要致力于山區橋樑結構行為與性能控制研究。承擔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97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計劃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面上和青年基金項目11項,發表學術論文292篇,其中SCI/EI收錄125篇,出版著作9部;獲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5項,「山區拱橋建設與維護新技術研發與應用」和「公路在用橋樑檢測評定與維修加固成套技術」研究成果分別獲2011年度和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另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7項、二等獎14項。

近五年,實驗室承擔國家級項目20項(690 萬元);省部級項目109項(2502 萬元),橫向課題經費9831萬元;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6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8項,其他省部級獎8項;申請發明專利167 項,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0餘項;總計發表論文1096篇,其中外文期刊76篇,中文刊物1020篇;被國際三大檢索機構收錄論文300餘篇。

視頻

重慶市山區橋樑與隧道工程重點實驗室 相關視頻

山區橋樑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會議
重慶交通大學招生宣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