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酒瓶花

中文學名: 酒瓶花
別   稱:小杜鵑
界: 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杜鵑花目
科:杜鵑花科
屬:杜鵑花屬
種: 亮毛杜鵑
毒   性:無毒

酒瓶花[1],中藥名。為杜鵑花科植物亮毛杜鵑RhododendroamicrophytonFranch.的根和葉。分布於陝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清熱,利尿之功效。常用於小兒驚風,急、慢性腎炎,腎盂腎炎。

目錄

入藥部位

性味

,性

歸經

心、膀胱經。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相關論述

《雲南中草藥》:「澀,涼。」

《全國中草藥匯編》:「微苦、澀,涼。」

《雲南中草藥》:「清熱利尿。主治小兒驚風,腎炎。」

《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解表,利尿。主治感冒,急、慢性腎炎,腎盂腎炎[3]。」

相關配伍

1.治小兒驚風,腎炎:(酒瓶花根)60g。水煎服。或配伍用。(《雲南中草藥》)

2.治急、慢性腎炎,腎盂腎炎:酒瓶花根30g,血滿草15g,山皮條、石椒草各12g。水煎服[4]。(《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

現代研究

現代臨床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腎炎和腎盂腎炎等。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挖,切片;夏、秋季採收,曬乾。

形態特徵

亮毛杜鵑,又名小杜鵑《雲南中草藥》,艷山紅(貴州)。常綠小灌木,高0.5-2m。小枝細而多,淡褐色,密被紅棕色伏毛。單葉互生;密集枝頂,葉柄短,長2-5mm,被褐色糙伏毛。葉片革質,橢圓形、橢圓狀卵形或長卵狀披針形,長1-4.5cm,寬0.5-2cm,先端銳尖、短漸尖或漸尖,基部短楔形,全緣,表面深綠色,伏生疏長毛,背面淡綠色,散生紅棕色扁平伏毛,中脈在兩面稍明顯,側脈和網脈均不明顯。花3-6朵,生於枝頂葉腋,形成傘形或總狀花序;花便長3-6mm,有光亮的紅棕色細毛;花萼較小,5裂或不裂,長1-4mm,具紅棕色細毛;花冠漏斗形,略呈兩側對稱,淡紫紅色、粉紅色,或鮮紫色,5裂,裂片開展,上方3裂片內有深紅色斑點;雄蕊5枚,較花冠長,花絲下部被微柔毛,花葯頂孔開裂;雌蕊1,子房5室,密被紅棕色長糙毛,花柱細長,無毛或基部有毛。蒴果小,卵形,長4-9mm,外面密被紅棕色糙伏毛,花柱宿存,熟時5裂。花期3-5月,果期6-7[5]

分布區域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0-2500m的山野草地或山坡灌叢、松林下、雜木林或針闊葉混交林下,常見於石灰岩山地灌叢內。

參考資料

  1. 酒瓶花,天林中藥材網
  2. 酒瓶花的功能主治《全國中草藥匯編》,中醫世家
  3. 酒瓶花的相關論述,99健康網
  4. 酒瓶花的相關配伍,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5. 亮毛杜鵑的形態特徵,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