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大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鄱陽湖大壩 |
鄱陽湖大壩,位於廬山東麓,是中國長江中游段與鄱陽湖入江水道交匯處規劃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項目。 分布在鄱陽湖入長江的狹窄水道上,大壩位於九江市星子縣、廬山區海會鎮與湖口縣屏峰鄉三地交界處,屏峰山卡口與長嶺山卡口之間,並同其上游的三峽大壩、葛洲壩水電站形成梯級調度電站。它是九江市規模最大的水電站,是江西省也是中國有史以第一次在國內最大淡水湖建設的綜合性水利樞紐和湖控工程。
鄱陽湖水電站的機組布置在大壩的後側,蓄水能力可達200億立方米,共安裝8台單機容量1.15萬千瓦燈泡貫流式機組,經測算,總裝機容量9.2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0.33億度。大壩軸線總長2986米,規劃有泄水閘108孔。其中左岸設通航標準達2000噸級的三線船閘,右岸設216級階梯式魚道。
它所引發的環境、移民、防洪、航運等諸多問題,使它從開始籌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終伴隨着「建壩之爭」,與鄱陽湖枯水期面臨的「鄱陽湖之痛」相互映襯。
基本內容
中文名:鄱陽湖大壩
著名景點:鄱陽湖水電站
地理位置:廬山東麓
性質:水利工程
歷史設想
1920年,孫中山在其著作《建國方略》中早就提出設想,在鄱陽湖北建設「鄱陽港」和改善「鄱陽湖水路系統」,即為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的最初設想,勾畫了大壩最初的雛形。全文為:
建國方略孫中山
第三部 建設內河商埠
戊 鄱陽港
吾欲於長江與鄱陽湖之間,建設一鄱陽港,此港將成為江西富省之惟一商埠矣。江西省每縣均有自然水路聯絡之,若更加以改良,則必成宏偉之水路運輸系統。江西有人民三千萬,礦源最富,如有一新式商埠以為之工商業中心,以發展此富源饒裕之省分,則必為吾計劃中最獲利之一部分矣。
此港位置,應在鄱陽湖入口西端,長江右岸之處。此港應為新地之上所建之新市,其中一部之地,須由填築湖邊低地成之。在鄱陽湖水道整治工程之中,應建一范堤,起自大姑塘山腳,迄於湖口石鐘山對面之低沙角。此范堤之內,應建造一有閘船塢,以便內河船舶寄泊。而此港市街則應設在長江右岸、鄱陽湖左側、廬山山麓,合成之三角地。此三角地,每邊約有十英里,以供市街發展,優良已極。景德鎮磁器工業應移建之於此地。蓋以運輸便利缺乏之故,景德之磁常因之大受損壞,而出口換船之際,尤常使製成之磁器碰損也。此地應採用最新大規模之設備,以便一面製造最精良之磁器,一面複製廉價之用具。蓋此地收集材料,比之在景德鎮更為便宜也。以各種製造業集中於一便利之中心,其結果不特使我計劃之港長成迅速,且於所以奉給人者亦可更佳良。但以江西一省觀之,鄱陽湖已必為世界商業製造之大中心。鄱陽湖非特長江中一泊船港,又為中國南北鐵路之一中心。所以從經濟上觀之,以大規模發展此港者,全然非不合宜者也。
第四部 改良現存水路及運河
此一系統,為江西全省排水之用。每縣、每城乃至每一重要市鎮,均可由水路達到。全省交通,惟恃水路,此乃未有鐵路前,中國東南各省所同者也。江西下游水路系統受不規則之害與長江同,皆以其為低地之故,然則其整治之工亦應與長江相同。鄱陽湖應按各水入湖之路,分為多數水道,然後逐漸匯流,卒至渚溪附近乃合而為一。度此湖狹隘之部,而與長江合於湖口。此深水道兩旁應各疊水底石堤為線,使剛與湖中淺處同高,以是其水道可以於排水之外並作航行之用也。水道以外之淺處,將來於相當時間可填為耕地。於是整治鄱陽湖各水道之計劃,可以其填築而得充足之報酬矣。
生態現狀
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歷來承擔着防洪蓄水、調節氣候、降解污染等生態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基於它顯著的季節性特點,豐水期和枯水期面積變化懸殊,造成湖區流域內旱澇無常、湖區沙化、濕地退化和植被破壞加劇,而且因水質惡化,血吸蟲病依然可見。有跡象表明,鄱陽湖區旱化正在加重,枯水期提前且延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