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作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鄭作新 | |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出生 |
1906年11月18日 福建省福州市 |
逝世 | 1998年6月27日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鳥類學家 |
知名作品 | 《中國鳥類區系綱要》(英文版) |
鄭作新 (1906年11月18日 - 1998年6月27日),出生於福建福州,鳥類學家[1]。中國科學院院士[2]。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3]。九三學社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926年畢業於福建協和大學農科生物系。1927年和1930年分別獲美國密歇根大學碩士和科學博士學位,1951年加入九三學社,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鄭作新主要從事鳥類學研究工作,1989年獲科學院頒發的科學榮譽章[4]。
鄭作新是中國鳥類學的奠基人之一,鳥類地理學的開拓者[5]。他對中國鳥類學和動物地理學做出了很大貢獻。
鄭作新先生是享譽世界的鳥類學家、動物分類學家、教育家、科普作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國現代鳥類學的奠基人、中國乃至全世界鳥類學和動物學界的一代宗師。
人物履歷
早年經歷
1906年11月18日,鄭作新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一個教師家庭,祖籍福建省長樂市。父親鄭森藩是中學教員,曾任過中學校長。鄭作新5歲時,母親不幸去世,他和妹妹由祖母養大。
鄭作新聰明好學,小學時一直是優秀生,連續跳級,所以中學畢業時才15歲,還不到大學入學年齡,經學校再三推薦,方才被允許參加考試。考試結果非常優秀,福建協和大學破例錄取了他,成為該校年紀最小的大學生。在大學期間,由於他的聰明和勤奮,只用了3年半就完成了大學4年的課程。
出國留學
1926年夏,鄭作新考入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院生物系。由親友資助路費赴美。在密歇根大學的初期,學費及生活費靠半工半讀解決,如在系裡飼養研究用的動物,在校醫院當雜工等。後來在該校兼做助教,又獲研究院和中華教育科學獎學金,費用得到了解決。
鄭作新於1927年獲碩士學位,1930年獲科學博士學位,學院還頒予SigmaXi金鑰匙獎。這是美國大學研究院獎勵學生的最高榮譽,時年鄭作新年僅23歲。
1945年3月,鄭作新被美國國務院文化司聘為"客座教授"赴美講學和訪問。他1946年回國,繼續在協和大學任教,並對中國鳥類進行全面的考察整理。
回國任教
1947年發表了《中國鳥類名錄》。同年,他還在中國科學社主辦的《科學》刊物上,發表《中國鳥類地理分布的初步研究》,此文對中國動物地理學研究有着開拓性影響。 此後數十年間,鄭作新不斷對中國整個鳥綱動物進行全面系統的總結,為世界鳥類學提供了大量有關中國鳥類的完整資料。
1956年1月8日,在人民日報第三版刊登了《庥雀的害處和消滅它的方法》一文,致使將麻雀列入"四害"之一。
1956-1957年,他率隊前往雲南參加中蘇合作的亞熱帶生物資源考察。
1957-1958年赴湖南考察,1960年去海南島考察,1957-1960年參加南水北調的考察,1960-1980年主持組織青藏高原綜合考察隊的生物組工作,1974-1976年赴江南一帶及東北地區進行以水禽為主的鳥類調查。
1957年,他寫了《麻雀食物分析的初步報告》在《動物學報》上發表,並在報刊上撰寫文章介紹麻雀的益和害。
1960年春天,鄭作新登上了四川省的峨眉山。
1961年,鄭作新帶領幾位年輕的鳥類學工作者,又一次奔赴雲南南部一帶,尋找家雞的祖先--生活在野外的原雞。
1963年,由他主編出版的《中國經濟鳥類志》,美國商業部把它譯成英文本,並製成了縮影膠印本廣泛發行。
1979年,他在英國倫敦舉行的雉類學術論討會上作報告,並被推任世界雉類協會副會長,後來又被選為會長。
1980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同年,中國鳥類學會成立,他當選為理事長。
1984年,中國動物學會也推舉他為理事長。國際鳥類學界也很尊重他,推選他為英、美、德等國鳥類學會的通訊會員。
1987年,鄭作新的《中國鳥類區系綱要》問世。該書是鄭作新教授在其中文版《中國鳥類分布名錄》第二版(1976)的基礎上,根據近十年的研究成果進行增補修訂而成的。這是中國學者用英文撰寫的第一部鳥類學專著,是"當今中國最完整的鳥類學巨著,也是國際上傑出的鳥類學專著之一"。
鄭作新 | |
---|---|
鄭作新--鳥類環志簡史—一段段波瀾壯闊的生命歷程 |
1987年,代表作《中國鳥類區系綱要》(英文版)一書,除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外,又獲美國國家野生動物聯合會授予"國際特殊科學成就獎"。主編的《中國動物志--鳥綱》已出版10卷,親自主持撰寫了其中的6卷。
1996年,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頒發的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的得獎人之一。對中國鳥類分類、動物地理學、自然保護方面都有所創新和發展。
1993年,獲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終身榮譽獎。他是中國動物學會與中國鳥類協會名譽理事長,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會長,世界雉類協會會長,世界鶴類基金會首席顧問,英、法、美、日、德等國鳥類學會通訊會員。
1998年6月27日夜去世。
主要成就
科學研究
科學綜述
幾十年來,鄭作新的足跡幾乎遍布全國各地,發現了一批新種、新亞種、新紀錄,並糾正了過去一些鳥類分類中的錯誤,撰寫了大量的論文和專著,在50年代末期(1955-1958)發表了《中國鳥類分布名錄》。此書詳列了當時所知的中國鳥類及其在國內的分布,是研究中國鳥類的必要工具書。出版後又根據歷年考察的結果,在1978年修訂出第二版。1963年由他主編出版的《中國經濟鳥類志》,美國商業部把它譯成英文本,並製成了縮影膠印本廣泛發行。為了適應國際上的需要,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社和聯邦德國的PaulPareyScientificPublishers出版公司邀請鄭作新用英文編寫《中國鳥類區系綱要》一書,並在1987年出版。書中列入到1982年為止的中國已知的所有鳥類,共有1186種和953亞種,分隸於389屬、81科、21目,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發現的24個新亞種,並附有分布圖828幅和分布總表。《綱要》比《中國鳥類分布名錄》又新增加20種、64亞種。《綱要》首次對中國一個綱的動物(鳥綱)進行分類、分布、繁殖、生態等做了全面而有系統的綜合總結,提供了有關中國鳥類的完整資料,成為國際上鳥類學經典著作之一。這項研究為有益和有用鳥類的增殖和引種馴化,為資源動物學、動物地理區劃和農業區劃等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中國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和《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制定與實施,做出了重要貢獻。因此,美國國家野生動物協會(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評選鄭作新為1988年度國際自然保護特殊成就獎的獲得者,並推派會長JD海爾(Hair)博士來京參加於1989年5月26日隆重舉行的頒獎儀式。海爾說授獎儀式在美國國外舉行,在該會的歷史上尚屬首次,也是第一次頒發給一位中國的學者。
在鳥類亞種的分類工作上,鄭作新也做出了出色的貢獻。關於鳥類分類的工作,世界各國鳥類學家已經做了二三百年,現今在北半球的範圍內,鳥的新亞種已經很難發現了。但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鳥類工作者就一共發現了24個新亞種,包括鄭作新獨自發現及和他的助手合作發現的16個。其中鄭作新等所發現的"峨眉白鷳"最有轟動性。發現白鷳新亞種的論文於1964年在中國《動物學報》上發表後,又寄贈給原東德的著名鳥類學家E·施特斯曼(Stresemann)教授,得到國際學術界的讚許。美國芝加哥博物館的F史密斯(Smith)於20世紀30年代曾在中國四川採得白鷳,但他並未發現這是個新亞種。他的後繼者MA特雷勒60年代重新查看這個鳥類標本,才研究出這是一個新亞種,他為了尊重鄭作新教授在中國鳥類學上的貢獻,擬命名為"鄭氏白鷳",並寫成論文投登英國的一個著名鳥學專刊(BulletinofBritishOrnithologicalClub)。這個刊物的主編把這篇論文寄給施特斯曼教授審查,他確認這個新亞種已經由鄭作新本人先發現了。特雷勒命名的"鄭氏白鷳"只不過是鄭作新教授發表的"峨眉白鷳"的同物異名,因而不予刊出。事後施特斯曼博士寫信給鄭作新說明了中國的這一領先發現。鄭作新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隨後,鄭作新綜合研究了白鷳的所有亞種,它們分布在東南亞各地,而多數的亞種是集中在雲南南部,因而認為此處可能是白鷳的起源地。白鷳所有亞種的雄鳥都具有白色尾羽,這無疑是比較發達的特徵。而峨眉白鷳亞種的雄鳥卻具有黑色的外側尾羽;另有兩個亞種的雄鳥,其外側尾羽亦雜有明顯的黑斑,一個亞種在海南島,另一個亞種在越南南緣。這三個亞種由於雄鳥的外側尾羽尚未完全變白,因而認為是比較低等的亞種。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低等亞種卻都在白鷳分布範圍的邊緣地區。以前一般認為存在低等類型亞種的地區是這一個種的起源地,鄭作新依據白鷳的亞種分化與分布情況,認為比較低等類型的亞種並不在種的起源地,而是被排擠殘存在這一個種分布範圍的邊緣。不但亞種如此,鄭作新近來研究種的進化,發現在一個屬中,高等類型的種也是在屬的起源地,而低等類型的種卻被排擠到邊緣地區去。這從噪鶥及鴉雀等種的演化上都可提供證據。這是鄭作新的獨特見解。他認為這與達爾文進化論優勝劣汰的提法是相符的,是對生物進化論具有理論意義的補充論證。
鄭作新通過對亞種分化的分析,還提出親緣種在亞種分化上有平行趨向,因而對它們的亞種分化可能進行預測。在鳥類中的大陸亞種與附近島嶼上的亞種相較,後者翅膀常較前者為短,他認為以此可得知島嶼上的亞種是有定向分化的意義。
關於中國動物地理區劃,鄭作新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他獨立的見解。全世界劃分為6個動物地理界,在中國境內含古北界和東洋界。1876年英國學者AR華萊士把兩個界的分界線定在南嶺,即南嶺以南為東洋界,南嶺以北為古北界。鄭作新根據鳥、獸中的特有種、優勢種等的分布區系,提出以秦嶺為分界的觀點,即秦嶺以南為東洋界,秦嶺以北為古北界。他的這種劃分不僅在鳥、獸區劃中有充分的根據,而且與土壤、植被、氣候等的區劃相一致。他又把兩個界進一步劃分為7個一級區和19個二級區,在國際上屬首創,為國內外學者所認同和使用。
主要論著
《雁形目》以及《雀形目》中的前三卷已經出版,其餘各卷也在編寫之中。幾十年來,鄭作新完成了14部研究專著,30多種書籍,上百篇科學論文,200多篇科普作品.
1鄭作新,福建鳥類目錄,協大學報(英文版),1938,1:1~58.
2鄭作新,福建鳥類之統計,協大生物學報,1939,1:1~40.
3鄭作新,閩江流域鳥類之研究Ⅰ,非雀形目鳥類,協大生物學報,1940,2:1~ 72.
4鄭作新,閩江流域鳥類之研究Ⅱ,雀形目鳥類(百靈科-鶯科),協大生物學報, 1942,3:1~50.
5鄭作新,邵武鳥類三年來(1938~1941)的野外觀察報告,協大生物學報, 1944,4:63~150.
6鄭作新,中國鳥類之統計,科學,1947,30:140~141.
鄭作新 | |
---|---|
為麻雀「平反」專家文革遭曝屍 |
7鄭作新,中國鳥類地理分布之初步研究,科學,1947,30:139.
8鄭作新,中國鳥類名錄,中國科學社論文專刊,1947,9:49~84.
9鄭作新等,中國的鳥類,商務印書館,1952.
10鄭作新,中國鳥類分布名錄Ⅰ,非雀形目,科學出版社,1955.
11鄭作新等,河北昌黎果區主要吃蟲鳥類的調查研究,科學出版社,1957.
12鄭作新,中國鳥類分布名錄Ⅱ,雀形目,科學出版社,1958.
13鄭作新,中國動物地理區劃(以鳥、獸等為主),科學出版社,1959.
14鄭作新,中國鈎嘴鶥的系統分類研究,動物學報,1962,14(2):197~218.
15鄭作新,秦嶺、大巴山地區的鳥類區系調查研究,動物學報,1962,14(3):36 1~380.
16鄭作新,中國經濟動物志--鳥類,科學出版社,1963.
17鄭作新,四川西南與雲南西北地區鳥類的分布研究Ⅱ,雀形目鶲科,動物學報,1963,15(1):109~124.
18鄭作新,黑頸噪鶥的兩親緣種在國內的亞種分化,包括一新亞種,動物學報,1 963,15(3):471~478.
19鄭作新,國內鳥類的首次記錄,包括一個科和兩屬的新紀錄,動物學報 ,1964,16(3):487~493.
20鄭作新,四川白鷳的一新亞種--峨眉白鷳,動物分類學報,1964,1(2):2 21~228.
21鄭作新,秦嶺鳥類志,科學出版社,1973.
22鄭作新,南海島的鳥類Ⅱ,雀形目,動物學報,1973,19(4):405~416.
23鄭作新等,中國動物志--鳥類第4卷:雞形目,科學出版社,1978.
24鄭作新等,中國動物志--鳥類第2卷:雁形目,科學出版社,1979.
25鄭作新,不同緯度的繁殖鳥與遷徙的關係,動物學報,1979,25:188.
26Cheng TsoHsinA Sketch of the Avian Fauna of China with Special Ref erence to Galliform SpeciesProcWoodland Grouse Symp(World Pheasant Association),1979:45~47.
27Cheng TsoHsin,Taxonomic and Ecological Notes of Capercailles and Bl ack Grouse in China,ProcWoodland Grouse Symp(World Pheasant Association),1979:83~86.
28鄭作新,中國噪鶥屬的演化及其起源地和邊緣區之種類的比較研究,動物學報 ,1982,28:205~210.
29鄭作新等,西藏鳥類志1~353,科學出版社,1983。
30鄭作新,中國噪鶥屬的演化兼論其起源地種類的特徵,進化論選集,1983: 149~150.
31鄭作新,中國鴉雀的系統分類研究,動物學報,1984,30(3):278~285.
32鄭作新,世界鶴類系統檢索,動物學報,1986,32(2):189~193.
33鄭作新等,中國動物志--鳥綱第11卷:畫眉亞科,1~307,圖版Ⅰ~Ⅷ,科 學出版社,1987.
34Cheng TsoHsin,A synopsis of the Avifauna of China(中國鳥類區系綱要 ),Science Press & Paul Parey Scientific Publishers,1987,11:224.
35鄭作新等,中國動物志--鳥綱第6卷:鴿形目、鸚形目、鵑形目、鴞形目,科學出版社,1991.
36鄭作新等,中國動物志--鳥綱第10卷:鶇亞科,科學出版社.
37鄭作新等,中國動物志--鳥綱第1卷,第一節,中國鳥綱緒論,第二節潛鳥目、辟目、鸌形目、鵜形目、鸛形目,科學出版社,1997.
科研獲獎
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學獎三項(1978),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979、1985)、特等獎(1986),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87)、一等獎(1989),《中國鳥類區系綱要》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89);還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科學榮譽獎(1981),及美國國家動物協會的國際特殊科學成就獎(1988)。
人才培養
鄭作新認為要為祖國培養人才,首先要解決教材問題,於是率先用中文編寫了《大學動物學實驗教程》(1933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後又出版了《脊椎動物分類學》和《普通生物學》(1938)。這些教材被廣泛採用。由於他不斷的努力,當時在中國還是一片空白的鳥類研究,終於開展起來了。1938年,鄭作新創辦了中文《協大生物學報》。他帶着學生到野外觀察、採集,並舉辦鳥類展覽,使學生對鳥類發生興趣。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遷到閩北山城邵武。邵武地處武夷山脈,鳥類資源豐富,除留鳥外,還有候鳥述路停留。經幾年的調查研究,於1941年他發表《三年來邵武野外鳥類觀察報告》,這是中國國內較早的鳥類學研究論文之一。
社會任職
鄭作新曾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西北大學、蘭州大學等校教授,北京自然博物館副館長兼自然歷史研究所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動植物科學委員會主任、《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動物學暨動物地理學主編。
人物故事
一次,鄭作新受邀出席在日本北海道召開的世界鶴類年會,日方卻在活動中將丹頂鶴稱為「日本鶴」。鄭作新坐不住了,走上發言席慷慨陳詞:「眾所周知,丹頂鶴是國際性的遷徙候鳥,並非日本特產,怎麼能叫日本鶴呢?我建議,先把名稱改過來,改成丹頂鶴。」全場鴉雀無聲,然後,是雷鳴般的掌聲。
許多人都知道鄭作新這個響亮的名字,但並不知道在鄭作新背後還有一個了不起的女性———夫人陳嘉堅先生。
鄭作新 | |
---|---|
1945年,鄭作新、陳嘉堅夫婦在福州魁岐協和大學 |
陳嘉堅,生於1913年,祖籍長樂江田村。1935年1月,正在南京金陵女子大學深造的陳嘉堅與鄭作新在福州幼兒師範禮堂舉行了婚禮。從此,他們相濡以沫開始了長達六十多年的風雨之路。
1955年冬,麻雀被列為「四害」,全國各地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消滅麻雀運動。鄭作新以科學研究為基礎,深入北京郊區農村,進行長達一年的調查,共採集848隻麻雀標本,解剖了這800多隻麻雀的胃,對麻雀全年食性作了詳盡的研究。當時在糧食有定量的情況下,陳嘉堅用家裡的糧食餵養了一些麻雀,以計量它們的食量,支持丈夫愛鳥護鳥。《關於麻雀問題向主席的報告》,由胡喬木轉報給毛主席,這份建立在科學分析基礎上的報告打動了毛澤東主席,馬上作了批示。1960年初將麻雀從「四害」中去掉,換成了臭蟲,麻雀的劫難終於結束。
沒想到為麻雀平反的事,在「十年動亂」中卻成了鄭作新的彌天大罪。在助手被撤消、業務工作難以為繼的情況下,視科研為生命的鄭作新只能將工作移到家中進行,陳嘉堅自然地成為他的得力助手。1971年陳嘉堅退休後,就以主要精力協助丈夫的科學研究工作。在她的協助下,鄭作新的《秦嶺鳥類志》《中國動物志———鳥綱•雞形目》《脊椎動物分類學》等10餘部專著出版了。
更讓人感動的是,為了更好地協助丈夫工作,她與時俱進,80歲高齡學起了電腦,幫助鄭作新完成打字、查找資料、整理文稿等日常工作,成為他最得力的助手。
榮譽表彰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美國國家野生動物學會授予他"1987年美國自然資源保護成就"獎[6]。
美國國家野生動物協會(NationalWildlifeFederation)評選鄭作新為1988年度國際自然保護特殊成就獎的獲得者。
1993年,獲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終身榮譽獎[7]
1989年獲科學院頒發的科學榮譽章。
1993年獲林業部頒發的"中國野生動物保護終身榮譽獎"。
1995年獲"蔡冠深中國科學院院士榮譽基金會"獎。
1996年獲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8]。
後世紀念
2016年11月12日,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國家動物博物館、中國動物學會鳥類學分會、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聯合主辦的"紀念鄭作新院士誕辰110周年活動暨鳥類學系列講座"在北京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報告廳舉行。國家動物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國家林業局、北京動物園等單位的領導、專家、中青年鳥類學學者和鳥類愛好者數百人參加紀念活動,會議由國家動物博物館張勁碩博士主持。
2011年11月18日是中國著名鳥類學家鄭作新院士誕辰105周年的紀念日,國家動物博物館科普講堂於11月19日、20日特別推出了"紀念鄭作新院士誕辰105周年鳥類學系列講座"。本系列講座包括三場鳥類學專業講座和一場鳥類展廳的流動講解,共有兩百餘名觀眾報名參加了此次活動。講座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助理研究員,國家動物博物館科普策劃負責人張勁碩主持。通過一段短片介紹鄭作新先生的生平事跡和學術貢獻,以追憶他的高風亮節、緬懷他的卓越貢獻、傳承他的科學理念。
參考來源
- ↑ 四川發現鳥類新種 以長樂籍鳥類學家鄭作新命名 ,搜狐, 2015-06-05
- ↑ 鄭作新 ,中國科學院學部
- ↑ 鄭作新院士誕辰100周年紀念會在京召開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2020-06-13
- ↑ 鄭作新: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鳥類學家 ,九三學社, 2010-01-05
- ↑ 鄭作新簡介 ,淘名人, 2019-06-02
- ↑ 鄭作新 ,道客巴巴
- ↑ 鄭作新院士誕辰100周年紀念會在京召開 ,中國科學院, 2020-06-13
- ↑ 鄭作新_已故_中國科學院院士 ,九三學社, 2018-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