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那是棵曼陀羅(康火南)

​​ 那是棵曼陀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那是棵曼陀羅》中國當代作家康火南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那是棵曼陀羅

站在我二女兒家的二樓陽台和窗口,便可見華新路上一家民宿門口,有株2米多高灌木枝繁葉茂,一年開花七八次,滿樹鮮艷的黃色喇叭花,引來蜂兒采蜜,蝴蝶舞翩遷,陽光下甚是靚麗。花叢下,擺着一張摺疊椅和一張小方桌,置小紙牌說明:免費為客人提供照像專用。老別墅群落本來就是電影電視劇絡繹不絕的實景拍攝地,鮮花美景良辰,一批批拍婚紗照的也趕來湊熱鬧,遊客、行人路過也紛紛以花為背景,排隊拍照留影。

出生於農村的我,又從事農業多年,草木的品種也懂得不少,而眼前這株灌木開出來的喇叭花,卻叫不上名,或根本未見過。我打開電腦百度搜索,答案是「曼陀羅花」。再細查《辭海》:曼陀羅,茄科,整株有毒,種子毒性最大。而起麻醉作用的主要成份是東莨菪鹼。曼陀羅花來自印度的神秘花,因其美麗而神秘的形態,成了許多人心中的神聖象徵。其名來源於梵文,意為「圓滿」。

鮮花是美麗的,各種芬芳也總是令人神怡。世上的事千奇百怪——有毒的花卻很美麗。兒時老家山上一種野生的胡蔓藤,夏季朵朵艷麗黃花掛滿樹,人見人愛,香氣瀰漫半座山。俗稱斷腸草,又名山砒霜,全身皆毒。

世界上最妖嬈又最毒的花,要數大名鼎鼎的罌粟花了,原名「英雄花」,花色妖艷而美麗。那年我在偏僻的林區工作,親眼見過人工栽培的罌粟花。有一天接到群眾舉報:在原始森林大山中有人偷種罌粟。林業公安、民政、林業抽調有關人員專程趕到種植地現場勘察。呵,面前一片罌粟健株的頂端鮮花怒放,不僅花朵特大,而且鮮艷之極,金黃金黃的顏色中透着淡淡的紅。晨露沾在嬌嫩的花瓣上,晶瑩剔透。無論誰見了,都會不由自主瞪大眼睛,發出嘖嘖讚嘆聲。隨行的林業專家有意問:「有誰知道罌粟花的花語嗎?」周警官隨口回答:「死亡之戀」。有人說,罌粟花美麗的外表下隱藏着罪惡一點不假。因為從它的果實中,可以提取毒品的原料,製造出鴉片麻醉人的身體和精神。吸毒者形銷骨立,六親不認。小小鴉片曾經毀掉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直到如今,滇緬一帶仍為禁毒工作絞盡腦汁呢。

曼陀羅,毒性雖未及罌粟,但用它的果實提取的「蒙汗藥」同樣名聞遐邇,不可小覷。《水滸》里常有綠林好漢驚呼「倒也,倒也」的描述。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詳細記錄了割瘡炙火,宜先服用曼陀羅花研製的藥末,則不覺其苦,強調了它的麻醉作用。華陀所制的「麻沸散」中就含曼陀羅花呢。

幾對新娘和新郎身着美麗的婚紗,咔嚓咔嚓以曼陀羅花為背景留下靚影……

此時,我想給曼陀羅掛一塊科普卡,提醒花痴小心碰毒。不過,轉念一想,曼陀羅花只要能生長在地球一隅,依時成長,應季開放,綻放如孩童般天真的笑容,就可以了。它只是造物主賜予的生命,靜靜地繁衍。罪惡不屬於它,它只是一株植物,並不懂得人類所定義的美和丑。

「沉舟側畔千帆過」。我知道,事物都有兩面性,水可載舟,也可覆舟,吃飯也會噎死人;比如最為常見的可謂美味的芋頭。它的全株有毒,花、葉、莖也不可隨意接觸,人們常因將它黑不溜秋的皮去掉而接觸,多數人會引起皮膚發癢,只有煮熟煮透之後才能成為美食。又如蝴蝶,既會為害植物幼芽,又能傳授花粉。就像曼陀蘿花,既有毒性特質,也有鮮為人知的另一面。曼陀蘿花除了有麻醉作用,還有止咳平喘功效,可以治療寒性咳喘、少痰等病症。但不論做為麻醉還是用來治咳喘,都要謹遵醫囑就是了。上天有好生之德,願人類能和花草和諧共處,興利除弊,共創美好。

[1]

作者簡介

康火南,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福建作協會員。出版農業、農村專著、實用科技書籍、科學小品、科學童話、科普寓言等書籍21本。發表研究論文19篇,2003年獲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科學小品及文學作品在《人民日報》《知識就是力量》《新民晚報》等全國多家報刊發表。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