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那些和親的公主們(108)(王月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那些和親的公主們(108)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那些和親的公主們(108)》中國當代作家王月娥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那些和親的公主們(108)

王昭君為了祖國,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風,一路上翻山越嶺,千里迢迢來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韓邪單于的妻子。出賽後,昭君慢慢地習慣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她一面勸單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使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無疑如同一條無形的紐帶,更密切了西漢王朝與匈奴之間的關係,給漢朝和匈奴帶來了60多年的和平,圓滿完成了「胡漢和親」的偉大使命,對於促進當時中華民族的統一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北國邊疆出現了「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人民熾盛,牛馬布野」的和平景象。作家王族說:「王昭君嫁給呼韓邪,讓匈奴和中原像握緊了的兩隻手,從此再未分開,被排擠出局的郅支像另一隻孤獨的手,再也抓不住命運的稻草,在歲月的長河中幾經沉浮,便沒有了蹤跡」,他是用文學的語言道出了歷史的真實。

如果說文成公主和王昭君的和親是主動的、是喜劇性的結局,那麼西漢年間的細君公主、解憂公主的和親可就是被動的、具有悲劇式的人物了。細君公主是第一個遠嫁西域的皇族之女,是因兵變失敗後自殺的江都王劉建之女。為了聯合烏孫,共制匈奴,漢武帝答應了烏孫求娶漢家公主的要求,將流落民間的劉建之女封為細君公主,下嫁烏孫國王獵驕靡,被封右夫人。兩年後,獵驕靡去世,其孫子岑陬軍須靡繼承王位,按照習俗新王要繼承舊王的所有妻妾,細君公主無法接受,向漢武帝請求歸國,漢武帝讓她接受當地風俗,以成就聯合烏孫共擊匈奴的大局,細君只得再嫁岑陬。一年後,細君為岑陬生下一女,因產後失調,加上心緒難平,抑鬱而死。

細君死後,漢武帝又挑了個名叫劉解憂的姑娘封為公主,接替死去的細君去完成和親的大任。解憂當然也是老劉家的後裔,她有個先祖叫劉交,是漢高祖同父異母的弟弟,從劉邦起兵時起,就一直跟隨三哥左右,為天下的建立下顯赫功勞,被封為第一代楚王。只是到了解憂祖父劉戊那一輩,楚國開始衰敗,原因很簡單,她的祖父劉戊不學無術,性情驕狂,「七國之亂」時,還參與造反,兵敗自殺。從此,解憂公主和她家人長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無法扭轉的苦難之中。解憂公主到了烏孫後,也被封為右夫人,按當地的風俗,都是以左為上,漢公主只是烏孫國王的二老婆,處境非常尷尬。解憂公主從十九歲和親出嫁到烏孫,在烏孫生活了半個多世紀,先後嫁給三個烏孫王,生有四子兩女,直到七十餘歲才回到京都長安。她在西域的活躍年代正是西漢政府統一西域的時期,她以卓越的政治才能活躍在西域的政治舞台上,積極配合漢朝遏制匈奴,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的心血都貢獻給了烏孫和漢族人民的友好事業,這對實現西域各族與漢族的聯合,對民族團結,祖國統一,對絲綢之路的暢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西域正式納入祖國版圖產生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和親邊陲,名震四方,紅顏離家,或是客死他鄉,或是皓首歸來,長安繁華依舊,女兒青春不再。她們為了國家穩定和民族安寧奉獻了自己的花樣年華,美人之青淚,匯成千古青史。胡漢和親作為歷史上的一種文化現象,變「血染沙場」為「交歡玉帛」,創建了「華夏一統、胡漢一家、合則兩利、分則兩傷」的和平局面,構築了民族之間「雙贏對話」的中國方式。絲綢之路上不僅有鐵血男兒喋血疆場,也有紅粉佳人的血淚斑斑。在保境安民的歷史選擇中,一代代柔弱的漢家女兒,迎風出塞,譜寫着一曲曲感人的和弦。只不過西出和親的漢家女兒,並不是皇上的親生,其實只是與漢室有血緣的罪臣或叛王之女,皇上的親女兒才不會去遙遠的異域受那種風沙之苦。好在歷史還有記載,讓後代記住她們的名字,這或許可讓她們的在天之靈有一絲的安慰。

西出和親的公主,命運多數都很悲慘。在那些人生地不熟的日子裡,她們過得可真叫度日如年、生不如死,這備受煎熬的一生是如此的刻骨銘心,是何等的艱難慢長啊!可如果放在歷史的長河中,卻僅僅是短暫的一瞬間。歷史流走了大漢的雄渾與豪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已隨風散去,消散在過往的煙塵之中,被漫漫黃沙淹沒。穿越歷史的時空無數的滄桑變遷,不由得感嘆:一個人又算得了什麼?個人的一生又是多麼的微不足道

絲路悠悠,亘古通今,讓我們掀開歷史的捲簾,拂落歲月的風塵,去體會這長與短的強烈對比是怎樣的一種感受,這一生與一瞬間的巨大反差會帶給人們怎樣的一種震撼,這些個人的歸宿與國家民族的命運之間的相互關聯,又會引發後來人怎樣的一些思考。

就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些或名垂青史、或鮮為人知的和親公主,永遠記住這條締結了和平、象徵着友誼、促進了發展的絲綢之路,自覺肩負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勇於表達中國與中亞關係發展的「中國意圖」,主動展示中國和中亞關係即將繼往開來的「中國決心」,共同唱響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中醇厚悠揚的「中國聲音」。

[1]

作者簡介

王月娥,女,金融從業人員,長治市作家協會會員。喜歡在文字中釋放自己。偶有作品發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