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鄧石如篆書白氏草堂記

內容簡介

《鄧石如篆書白氏草堂記》為「館藏國寶墨跡」系列之一,「以畫冊質量印碑帖」,裝幀別致,並延請專家釋文,方便讀者研究學習。清代著名書法家、篆刻家鄧石如(一七四三—一八〇五年),初名琰,宇石如,又字頑伯,別號完山白人、笈游道人,安徽懷寧人。工書法、篆刻,精四體書,造詣頗深。其篆、隸最精,兼融眾家之長,而成獨特書風。著名學者楊守敬有言:一頑伯以柔毫作篆,博大精深,包慎伯推為直接二李,非過譽也。

「篆書白氏草堂記」六屏,系書家晚年之力作。書於清嘉慶九年,時年書家六十有二。有方家評說:此作用筆圓潤流轉,纔條均衡,體勢端整,有沉雄樸厚之風。此屏高近二百厘米,現藏於日本國。

作者簡介

鄧石如,初名琰,字石如,別號完白山人,安徽懷寧人。工書法、篆刻,篆隸尤精。其隸書注重發掘漢隸之內在精神,將遒勁豪放的「書寫」之趣作為表現重點,強調點畫的完整性和運動感,因而在舉世描摹漢碑形貌的風氣中脫穎而出;篆書則多從隸入,能脫王澍一脈之籠罩,廣泛汲取秦、漢碑不同特點並加以融合提煉,獨步當時。

白氏草堂記》是鄧石如的篆書代表作,共六屏,每屏高一百八十五厘米,寬四十六厘米,書於嘉慶九年甲子(1804),即鄧氏謝世前一年。筆墨線條圓澀渾厚,雄勁蒼茫,摻入隸書筆意,字形方圓互通,姿態新穎。書者大膽使用長鋒羊毫,在豐富提按變化的同時,又使其骨力堅韌的用筆得以顯現。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