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進魯谼(方汝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逃進魯谼》是中國當代作家方汝寧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逃進魯谼
我到過桐城魯谼山里,那是五十多年前動亂歲月我為躲避武鬥到過的地方。
逃離了是非之地
1963年9月,我進了安徽工學院,那時是五年制本科,正常情況下應該在1968年7月畢業。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停課鬧革命。迷迷糊糊中,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們學校成了好派的大本營,P派同學已經不在本校,學校里只剩下好派和我們這些游離在好派P派之外的所謂逍遙派人員。
聽說逍遙派同學有人悄悄回家去了,我和許多逍遙派同學一樣,既不敢離開學校又整天無所事事。渾渾噩噩中,風聲鶴唳的神州大地處處有武鬥傳聞,傳聞中有百姓被誤傷。
合肥,好像P派要攻打我們學校這個好派大本營。一天晚上九點多,同宿舍的一位同學白天有事外出晚上回校,回到宿舍時漂亮的臉上一片煞白,恐懼又緊張地告訴我們說:看到六安路林蔭道上昏暗的燈光下隱隱約約好多人好多槍。
第二天,不管不顧踩着學校大門內路面上白色油漆大標語「反對逃跑主義」,離開了這可能即將爆發武鬥的是非之地。
聽說蕪湖形勢很嚴峻,林積松(當時的同學後來的丈夫)不敢貿然回蕪湖家中,決定和我一道回桐城,桐城離合肥近些又是縣城,可能要安全些。我和林積松乘坐合肥到安慶的長途客車離開了合肥,路上雖然有幾處設卡,倒也順利通過,總算是有驚無險地回到了桐城。好險呀,聽說我們離開合肥的第二天,合肥到安慶的長途班車就停運了。
桐城小花解鄉愁
在安徽農學院讀書的汝築妹妹,早已經先我離開合肥回到家裡,父母看到我也平安到家欣喜萬分。父親看着林積松憂心忡忡,說:「桐城也不太平,林積松你是老林家獨苗,獨子獨孫,要是在桐城出了事,我怎麼向老林家交代啊?」父母商量後,決定由父親帶我和林積松到魯谼山里他教書的倪店學校躲一躲。
「七七事變」後的1938年,父親離開桐城去了大後方貴州,輾轉多地到了湖南湘西保靖縣任教。1959年調回桐城縣大關中學任教,1962年調到倪店小學附設初中班(倪店中學)教書。父親在這裡工作解決了家中茶葉問題,魯谼的茶葉質量好又便宜,從此家裡不用千方百計找人買魯谼茶了,1975年父親從倪店中學退休後仍然托熟人買魯谼茶。
因為文化大革命延遲了畢業分配,我1969年12月分配到貴州三線企業工作,第二年春天就驚喜地收到父親寄來的魯谼春茶。此後年年歲歲,我都能喝到家鄉桐城的魯谼茶。父親退休後回到桐城縣城居住,我告訴父親說:有桐城茶葉慰鄉愁就可以了,不必一定要買魯谼茶葉。父親說:魯谼茶葉好呀!
多年後,汝文姐姐家在桐城市境主廟水庫旁邊經營茶園辦了茶廠,每年她家的第一批「六尺香桐城小花」茶生產出來,就叫她兒子寄給我解鄉愁。
忐忑不安在魯谼
父親帶我們去往倪店學校的路上,我們都很緊張,無心觀賞沿途山景,逃也似的急匆匆趕路,生怕遇到熟人。還好一路上沒有遇見幾個人,偶爾有人認識父親也只是打打招呼就擦肩而過,沒有人注意我們。
我們住在倪店學校,惶恐又焦急。這所學校早已經停課,沒有什麼人,沒有城裡學校的喧囂。我們仍然怕我們的到來連累父親,又擔心林積松家人掛念他。
林積松的父親1922年出生,兄弟姐妹4人,有哥哥姐姐和妹妹各一人,本是個美滿的家庭。可惜的是他不幸患了肺病,當時叫肺癆是不治之症。家中老人為了留個後,1939年就讓17歲的父親結婚了。1940年8月林積松出生,1943其父終因肺癆病故。與父親同年出生的母親一直沒有改嫁,母子倆相依為命,而他大伯沒有兒女,可見林積松這個獨子獨孫在林家的重要程度。在這消息閉塞的山鄉里,我們整日裡忐忑不安。既擔心留在桐城縣城裡家人們的安全,又不知道安徽工學院情況怎麼樣了……
父親比我們更着急,他怕林積松有什麼閃失,只希望天下太平讓他平安回到蕪湖家中。父親每一天都去學校外面探聽消息,這一天終於等來了好消息,桐城武鬥停了。我們一行人,告別了庇佑我們的魯谼山鄉,匆匆忙忙回到桐城縣城。在確認安慶和蕪湖的武鬥停止了,父親才放心讓林積松取道安慶轉乘江輪去蕪湖。[1]
作者簡介
方汝寧,安徽桐城人,現居住貴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