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迷戀麗江(李雪姣)

《迷戀麗江》中國當代作家李雪姣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迷戀麗江

雲南麗江是一個謎。她的高原水鄉風情,她的雪山青翠背景,她的散漫迷茫的夜色,她的艷遇之鄉的嫵媚,都令人流連忘返,迷戀不已。

2009年的秋天,我風塵僕僕奔向雲南麗江。雨後的麗江空氣格外清新,滿目蒼翠,滿耳泉水叮咚。麗江的山秀,秀得好似少女飄動的黑髮,麗江的水清,清得好似初生嬰兒的明眸。走在用雨花石砌成的麗江小路上,穿梭在深深窄窄的小巷,有一種溫暖的氣流在心裡一點點散開。溪水穿古城而過,沿溪林立的房屋店鋪以其獨特的裝飾和招牌吸引住了遊人的眼睛和腳步。走在麗江古城,仿佛時間的鐘擺舒緩了時光的步伐,慢慢的、輕輕的、靜靜的、人的心一下子寧靜下來。

夜幕四合。隨着燈光一盞盞點亮,麗江的夜晚逐漸展示出她無限的迷離與妖嬈。去溪水邊一間連一間的酒吧走走吧,一串串的紅燈籠將店門裝飾得喜慶迷人。我們一行人來到了后街五號,導遊介紹着,不到后街五號感受勁歌熱舞,等於白來麗江。果不其然,后街五號是娛樂的天堂,隨着那位戴着眼鏡外表斯斯文文的DJ天才的指揮煽動,上百號人都加入到了勁歌熱舞之中,酒在一瓶瓶地打開,心花怒放的遊人,都把平日裡包裹自己的層層畫皮扔掉,在音樂舞蹈和酒精的化學作用下,完完全全放鬆下來。朋友們都說,麗江是世界上最好的艷遇之鄉,在麗江,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雲集,熱愛自由和藝術的美女雲集,有多少個潺潺流水輕歌曼舞的夜晚,就有多少艷遇和奇緣發生。

美國詩人龐德在他著名的《比薩詩章》中寫下「雄踞麗江的是青翠映襯皓白的雪山,洛克的世界為我們挽住多少記憶,雲煙中依然飄搖絲絲的記憶……」的詩句。詩人龐德從未到過麗江,也許麗江曾經出現在他的夢中。麗江古城不大,卻有悠久的歷史。古城始建於南宋末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麗江,納西語稱「依古堆」,意為江灣中的村寨,又叫「鞏本」,意為有糧倉的村寨。而麗江古城則稱為「鞏本之」。明代始有「大研廂」之稱,清代稱為「大研里」,民國始稱「大研鎮」至今。

「家家門前清水流,戶戶屋舍垂楊柳。」是人們對麗江古城的評價。在這裡,中外遊人都能感受到心中最美的風景,麗江不僅有「東方威尼斯」的韻味,更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參差十萬人家」的東南形勝,還再現了馬致遠詞「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意境。這山水之美的奧秘,在於麗江古城選址獨具特點,布局上充分利用了自然環境優勢。西靠獅子山,北依象山、金虹山,南向開闊平壩,形成了坐靠西北面向東南的整體格局。使得古城冬暖夏涼,氣候宜人。麗江古城水源利用頗具匠心。發源於城北象山腳下的玉泉河水流到玉龍橋下,分為西河、中河、東河進入城中,再分成無數股支流,穿街繞巷,流布全城,形成主街傍河、小巷臨水、跨河築樓、依山而居的高原水城景象。水網之上,造型各異的石橋、木橋多達三百多座,比「橋城」紹興還多。城內利用潭泉修建的多處「三眼井」——「上池飲用,中塘洗菜,下池漂衣」,更是納西族人民合理利用水資源的典範傑作。

「城依水存,水隨城在」是麗江最大的特色。盡情地玩,順水流走,逆水流出,不愁迷路找不到方向。古城沒有規矩的道路網,而是依山就水,不求方正,不拘一格地隨地形建房立街,房屋層疊起伏,錯落有致。道路結合水系坡勢而建,曲徑通幽,不求平直,形成空間疏朗和諧的街景。而更為獨特的是麗江古城沒有城牆,傳說是因為麗江世襲土司姓木,忌諱給「木」字加上「方框」,因為那樣就變成「困」字。

四方街大名鼎鼎。麗江古城城中心留有方形廣場,稱「四方街」,面積15000平方米。據說這是模擬「知府大印」的形狀,象徵權鎮四方。又稱因西寬東窄,像一口棺材,寓有「木官木才」之意。幾百年來,四方街是滇西北最大的貿易集市。乾隆《麗江府志略》記四方街:「環市列肆,日中為市,名曰坐街,午聚酉散,無日不集,四鄉男婦偕來。商賈之販中甸者,必止於此,以便雇腳轉運」以四方街為中心的六條放射形街道,依山傍水,自然起伏,街巷相連,四通八達,五花石鋪地,格外古樸典雅。流連於四方街,舉目可見聖潔的玉龍雪山,遐思頓時澄澈。遙遙放眼,吱吱呀呀的老水車依然在轉動着昔日的市井繁華,長滿綠苔的古樹似乎還在做着幾百年前的一個舊夢,懸掛在上面的風鈴隨風叮咚作響,隱約傳遞着茶馬古道遙遠而奇妙的餘韻。

麗江古城文化內涵豐厚,納西風情濃郁。古城中的明清民居建築多為土木結構的「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台」式的瓦屋樓房,既講究結構布局,又追求雕繪裝飾,並採用穿斗式木結構,被稱為中國民居博物館。在城南有恢復重建的麗江木氏土司街門,俗稱「木府」,規模宏大,色彩輝煌,既與古城融為一體,又具王府氣派,徐霞客曾嘆「宮室之麗,擬於王者」。可惜,大部分建築毀於清末咸豐年間的戰火,倖存的石牌坊也毀於「文革」,最後只剩下光碧樓等零星建築。

麗江因城而古,因水而美,因橋而靈動。麗江城的魅力最重要的一點是有玉龍雪山作背景,陶淵明詠廬山的詩中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句子,行走在麗江古城,可以從任何角度「悠然見雪山」。清晨,田野山村尚籠罩在山嵐迷霧中,皚皚雪峰已沐浴在萬丈曙光之中。正午,遙望雪山使人神清氣爽;傍晚,暮色蒼茫時,玉龍山在火紅夕陽照耀下霞光萬丈。月明之夜,溶溶月光與朗朗雪峰交相輝映。

更令人着迷的是麗江原生態的美。納西文字言簡意賅,1400多個單字,能充分表達細膩而豐富的內容,是世界上目前惟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納西古樂,在繼承古代精華的基礎上,又有創新,聽上一曲,可抵十年塵夢,令人發出「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的讚嘆。

玩了一天,腳板走累了,導遊引導我們走進古城四方街附近的一家納西族院落,聆聽麗江老藝人演奏的納西古樂,與我們一同入場的還有一群來麗江旅遊的老外。被稱為「音樂活化石」的納西古樂之所以珍貴,是因為擁有稀世「三老」:樂曲古老、樂器古老、樂師年老。據說,納西古樂的樂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至今還保留着20多首唐宋以來的詞曲,如《八卦》、《浪淘沙》、《山坡羊》、《水龍吟》、《步步嬌》等。中原文化流傳到西南邊陲,而且能傳承至今,深深紮根於麗江這塊土地,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聽罷納西樂,走在夜幕下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麗江,心像被雪水洗過一樣一塵不染。我想用最美的文字讚美納西音樂。正如有好水才能泡好茶,只有潔淨的土地,潔淨的心靈,才能產生如此美妙的音樂。麗江這片淨土,適合產生人類最純淨的愛情。我情不自禁地哼起那首有「東方小夜曲」之稱的雲南民歌《小河淌水》:「月亮出來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麗江,是一個讓生命輕舞飛揚的地方,是一個隔世離空的夢想天堂。行走在麗江冰清玉潔的山水間,沉醉於她梨渦淺笑的淡淡風情里,傾聽她冷冷風骨的絕唱,靈魂的江湖不染塵煙。離別之際,我買一串珠玉纏繞的納西象形文字掛件,選一條別樣風情的長裙,將麗江之美,將對麗江的迷戀,掛在胸前,穿在身上,刻在心裡。[1]

作者簡介

李雪姣,女,1963年3月出生於江西萍鄉市安源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