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過年,陪孩子看綠水青山(孫同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過年,陪孩子看綠水青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過年,陪孩子看綠水青山》中國當代作家孫同林的散文。

作品欣賞

過年,陪孩子看綠水青山

正月初二,難得一個大好天,太陽照得人身上暖洋洋的,我跟孫女說,我們一起去看看老家吧?孩子一蹦老高,好的好的。

從我家的新宅到老屋有一公里光景,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水泥大路,這條路稍遠一點,要從建設中的海啟高速公路下通過;一條是區間小道,路邊上有新植的林木,有莊稼地,傍着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我們選擇了小路。其實,小路也不再是泥土路,早在申報省美麗鄉村時修成了水泥的路面,是狹一點的「非機動車道」,到了夏天,林木綠樹成蔭,小路真正是曲徑通幽。

剛上路,孩子就說,不行,有蟲兒。原來,林間小路上,有一群群翻飛的小蠓蟲撲面而來,這些小蟲子好勤快,天一轉暖,它們就趕着出來了。我用手裡的小包揮舞着為孩子趨趕蠓蟲,孩子也揮動着一雙小手。還好,這時路邊的花木吸引了她。那是一棵紅梅,已是滿枝紅花,在這春陽下越發地顯得生機盎然,孩子站在樹下,我說站好站好,擺個造型,讓我拍張照片,發給你爸爸媽媽。

這時,迎面走來一老一少,當然是熟識的老鄰居,現在卻是難得一見。她一直在外面帶孩子,春節剛從外地回來,今天天暖,也是帶孩子出來轉轉。看得出,小孫孫學會走路不久,喜歡走,卻不穩,跌跌撞撞,一會兒「撞」向這,一會兒「沖」向那,奶奶跟在後面走得氣喘吁吁。看到我家小孫女,小孫孫叫嚷着興奮地撲了過來。我家孫女不太樂意理會這個還不太會走路的小弟弟,她走向小路邊陳設的體育健身器材。孩子對體育器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興趣,每到一件器械前,她都要上去試一把,一會在空中大步走,一會在擴胸器前轉盤盤,還要在小圓盤上扭扭腰……小男孩跟在小姐姐身後,「飛」來又「飛」去,把她的奶奶追得夠嗆。當走到練臂力的高架面前,孩子想從旁邊的立柱爬上去,鄰家奶奶故意開我玩笑,高叫着讓我抱上去,孫女果然「上當」,我只得費力地把她舉過頭頂,孫女兩隻小手抓住上面的橫杆,讓我放下,我不敢,那奶奶說沒事的。我放下手,孩子在那裡「懸掛着」,晃悠着,興奮地高叫着,小男孩也要上去,他奶奶笑着無奈地搖頭:「帶孩子,唉——」,不用說,她已經為孩子很累,很累。

孫女玩出一身汗,在脫去一件羊毛衫的基礎上,又脫去一件背心。正好,前面有一個小亭子,孩子便燕子般地飛了進去。

向前,是村子裡的污水處理工程,設施全在地下,地面上被修成一個小小花圃。

又向前,是村子裡全縣第一個垃圾處置中心,地面上除了幾個投料口,全是綠地。

再向前,是村道,村道旁是村公共服務中心,幾個大男孩在廣場上打籃球,一個個脫得只穿一件背心。

……

穿過村道,我們繼續向北,走過一座土地廟,走過一棵老銀杏樹,我們站在小河邊上,高高的高速公路路基橫亘在我們面前。孩子用小手朝河北岸一指,那兒就是我們的老家!我在們面前,除了高高的路基,就是一片在微風中颯颯作響的江蘆,從哪兒看出我們老家在那兒?孩子歪着頭說,這人家不就是老家河南的人家麼!原來我家的老屋早就在孩子心中定格了。我們只是在老屋前逗留了一陣,拍了幾幅照片,就又原路返回。

一路上,鄉下那些陳舊普通的物事,在孩子眼中都成了稀罕的東西:路邊稀疏的一叢沒有伐去的矮竹林;河邊上一片枯萎孤立的蘆葦和蘆葦上搖曳着的花穗;水邊靜臥着的一條小水泥船;小河上一個按有涵洞,上面做成橋樑形狀的碼頭;一條木質彎曲的「九曲橋」,等等,無不令孩子驚艷。這些都是孫莊村有心人所為,投入並不大,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這些東西在城裡的公園或者某些濕地也是很難找到的,它們顯得那麼自然,那麼悠閒,又那麼恰到好處。

其實,我想去老家看看只是一個藉口,真正的目的就是要到鄉野上走走,跟孩子一起領略一下冬天裡的鄉村風情,看看正宗的「綠水青山」。 [1]

作者簡介

孫同林,男,江蘇省如東縣袁莊鎮人,1956年12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