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邊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名稱}}}
主君 孝靈帝、北宮伯玉、邊章
姓名 邊章
逝世 不詳

邊章(?-186年),本名邊允漢朝官員,曾任新安令。後成為叛軍。《後漢書》《資治通鑑》186年為韓遂所殺;《典略》與董卓孫堅等作戰時落敗後病死。 [1]

簡介

185年,羌人北宮伯玉叛,將時任涼州督軍從事的邊章和涼州從事韓遂劫為人質,不予放還。邊章為免被殺,被迫加入叛軍,與韓遂一起成為韓遂叛軍軍師,之後成為叛軍首領[2][3]

朝廷以董卓為中郎將,副左車騎將軍皇甫嵩征之。皇甫嵩以無功免歸,而邊章韓遂等大盛。朝廷復以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假節,執金吾袁滂為 副。拜董卓為破虜將軍,與盪寇將軍周慎並統於張溫。並諸郡兵步騎合十餘萬,屯美陽,以衞園陵。邊章韓遂亦進兵美陽。張溫董卓與戰,輒不利。

十一月,夜有流星如火,光長十餘丈, 照邊章韓遂營中,驢馬盡鳴。賊以為不祥,欲歸金城。董卓聞之喜,明日,乃與右扶風鮑鴻等並 兵俱攻,大破之,斬首數千級。邊章韓遂敗走榆中,張溫乃遣周慎將三萬人追討之。張溫參軍事孫堅周慎曰:「賊城中無穀,當外轉糧食。孫堅願得萬人斷其運道,將軍以大兵繼後,叛軍必睏乏而不敢戰。若走入羌中,并力討之,則涼州可定也。」周慎不從,引軍圍榆中城。而邊章韓遂分屯葵園狹,反斷周慎運道。周慎懼,乃棄車重而退。[4]

中平三年春,韓遂乃殺邊章,北宮伯玉李文侯韓遂擁兵十餘萬,進圍隴西。

影響

張溫出征時,調發幽州烏桓三千突騎,前中山相張純自薦統軍,張溫卻讓涿縣令公孫瓚統軍。結果這些烏桓軍隊都叛歸。張純因不被用而懷恨,對前泰山太守張舉說「今烏桓既畔(通「叛」),皆願為亂,涼州賊起,朝廷不能禁」,認為漢朝要滅亡了,趁機作亂。[5]

司徒崔烈以為宜棄涼州,被議郎傅燮以《議棄涼州對》駁斥,靈帝採納傅燮之言。

上軍校尉宦官蹇碩畏懼忌憚大將軍何進,於是與諸常侍一同說服靈帝派何進西擊邊章、韓遂。靈帝從之,賜兵車百乘,虎賁斧鉞。何進秘密知道蹇碩之謀,於是稱已派中軍校尉袁紹東擊徐、兗二州黃巾軍,需要等其回來了再出兵,以圖延遲行程。[6]

金城人麴勝趁亂襲殺祖厲長劉雋。縣吏張繡伺機殺麴勝,郡內以為義。

敦煌太守趙岐等新獲除授的諸郡太守數人行至襄武,都被邊章等所扣留。叛軍欲脅迫趙岐以為帥,趙岐撒謊脫身,輾轉回長安。[7]

結局

中平四年(187年)四月,韓遂殺北宮伯玉、李文侯,擁兵十餘萬,進圍隴西。《後漢書》和《資治通鑑》記載邊章也在這一年被韓遂殺害;《典略》的記載則是病死。華嶠《漢書》稱董卓後來掌握朝政後,想遷都長安,司徒楊彪不肯,董卓作色反問楊彪是否想阻攔他的計劃,還稱邊章、韓約曾來書信想讓朝廷務必遷都,似邊章仍在世,未詳是否為馬騰的誤記。

評價

  • 孫堅:「章、遂跋扈經年(邊章、韓遂跋扈多年)。」

參考文獻

資料

  • 後漢書 本紀 孝靈帝 劉宏 紀第八/ 中平元年》
  • 後漢書 列傳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
  • 三國志 魏書一 武帝 曹操 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