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超強颱風奧麗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超強颱風奧麗芙(英語:Typhoon Olive,國際編號:5213,中國大陸編號:5220,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3W)是1952年太平洋颱風季中最強的熱帶氣旋之一(以最高持續風速計算,另一個為超級颱風威爾瑪),也是該年第十三個熱帶氣旋及第九個颱風。它於9月13日在檀香山西南約1,600英里(2,575公里)處附近形成,翌日達致熱帶風暴的強度,並於9月15日增強成颱風,後來颱風再急劇增強和掠過威克島。由於其巔峰強度高達185英里每小時(298公里每小時),故此能夠具備現今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1]制度下五級颱風的威力。

奧麗芙在9月21日轉化為溫帶氣旋,維持了約八日。它為威克島帶來顯著的破壞,造成了廣泛洪澇,大部分建築物亦倒塌。幸而當地的受傷報告並不多,也沒人在風災中罹難,島上的設施已在1953年被修復。縱然如此,它仍是至今影響該島最嚴重的熱帶氣旋之一。

氣象歷史

一個熱帶擾動於9月8日在北緯12度、西經169度附近形成,並在中太平洋颶風中心的天氣圖上被標註為一東風波;9月13日,該熱帶擾動在檀香山西南約1,600英里(2,600千米)處附近發展為一個熱帶低壓。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原本預測該系統要到9月15日才有機會發展成熱帶風暴,但據後來的分析卻發現該系統早已在當地時間9月14日(即協調世界時15日0時)達致熱帶風暴的強度,於是將它命名為奧麗芙。9月15日,奧麗芙以10英里每小時(16千米每小時)向着西北偏西,朝往威克島移動,並在該日18時達到了75英里每小時(121千米每小時)的持續風速,意味着它已經發展為颱風

奧麗芙在同日作進一步的增強,和掠過威克島附近,此時它的持續風速是127英里每小時(204千米每小時)。偵察機同時測得了奧麗芙的中心氣壓為945毫巴(百帕斯卡;27.91英寸汞柱)。9月16日,奧麗芙再進一步增強成超級颱風,翌日達到巔峰強度185英里每小時(298千米每小時),成為該年太平洋最強風暴之一。然而兩日後,奧麗芙減弱和轉向東北移動,再於翌日減弱成為熱帶風暴,9月21日轉化為溫帶氣旋[2]

影響

奧麗芙是自1934年以來第二個影響威克島的颱風,帶來了120英里每小時(190千米每小時)的持續風速,最高陣風更達142英里每小時(229千米每小時)。風暴中,有700人暫時被安置在二次大戰時代興建的碉堡內,當地也有顯著的洪澇。據事後估計,島上有85%建築物倒塌,包括教堂和半桶形活動小屋,另外全部房屋和酒店亦遭受破壞,由美國海岸防衛隊管理的羅蘭站(LORAN Station;或稱長程無線電導航站)也不能倖免。水、電等服務曾被一度中斷,在9月18日陸續恢復。島上相關設施亦於1953年成功修復。最後,因風暴而需要進行維修的總費用為約160萬美元(以1952年計)。幸而當地沒有死亡報告,僅有四人受傷,島上的230名泛美航空雇員當中沒有人受傷。

15年後,威克島再受颱風莎拉的正面吹襲,而颶風伊歐凱也於2006年掠過該地。有調查指出,在奧麗芙吹襲後十年間,威克島的植被迅速復原,風暴帶來可見的損壞痕跡已經少之又少。這是因為威克島是一太平洋環礁,而環礁植物經過幾千年來的颱風吹襲,已經對此自然適應,致使它們能在風暴過後迅速復原。

視頻

超強颱風奧麗芙 相關視頻

特大暴雨來襲!溫帶氣旋在山東發瘋,多地狂風暴雨如颱風登陸
類別五是最強烈的颶風等級,破壞性大,非常強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