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赫爾辛基當代藝術博物館

赫爾辛基當代藝術博物館(Kiasma)是一座形狀奇特的建築。

作為芬蘭國家博物館的一部分,赫爾辛基當代藝術博物館最初組建於1990年,由於沒有固定館址,臨時借用雅典娜國家美術館的展廳[1]

中文名稱:赫爾辛基當代藝術博物館

類 別:藝術類

地 點:芬蘭

開放時間:1990年

目錄

發展歷史

設計者

美國建築師斯蒂文·霍爾(Steven Holl)的設計方案在1993年的建築設計競賽中脫穎而出,直到1998年新館建成,當代藝術博物館才有了獨立的展館。斯蒂文·霍爾的最初設計方案名稱是「Chiasma」,意思是「交叉」或者「橫斷」,後來的正式館名根據芬蘭語的發音習慣修改為「Kiasma」。

建築布局

赫爾辛基當代藝術博物館的設計為人們提供了多種空間的體驗機會。因此,展室空間的主要特徵是半個矩形體量與一面弧形牆相結合,這樣就可以為當代藝術的展示提供一種既寧靜又生動的背景。這是一些很安靜的空間,但不是靜態的,它們因各自的不規則形態而被區分開來。

不對稱性限定着空間序列中的行進方式,由此使整個設計成為一種有着輕微彎曲的「展覽空間」。這些弧形展開的空間序列包含了一些既神秘又令人驚訝的元素--這是在那種典型的單一或雙重正交的空間布置中所不存在的。因此,參觀者可以體驗不斷變化的視角的連續性展開,這些視角將參觀者的內部體驗與「交錯」的總體設計概念聯繫起來。

空間在形態和尺度上的些許變化來自建築中柔和的曲線形部分,這部分的存在使水平的自然光線能以多種不同的方式進入到建築內部。首先,弧形「quot;冰牆」使光線能穿透帶有半透明隔熱體的玻璃板,水平光線被偏轉後沿建築的中心部分向下投射,到達上部和下部的所有層。其次,帶有天窗的弧形屋面為頂層下部的展室提供了另一種光的分布方式。建築的曲線構成和交錯的形態特點以及空間與光線的交織扭轉使得25個展室均能獲得自然採光。

地理位置

赫爾辛基當代藝術博物館位於赫爾辛基市中心地段,西側是國會大廈,東側是伊利爾·沙里寧設計的赫爾辛基火車站,北側是阿爾瓦·阿爾托設計的芬蘭會堂。基地的挑戰性來自於這裡是不同城市格網的交匯處,臨近紀念性建築以及面向遠處蒂羅灣敞開的三角形的基地形態。

「交錯」的設計概念來自建築構成與城市和景觀的幾何形態的交錯融合。城市和景觀的幾何形態都是在建築的形式上有所反映。一條含蓄的文化軸線以曲線的方式將博物館與芬蘭大廳聯繫起來,同時它也是一條「自然軸線」,將建築與周圍的景觀和蒂羅灣聯繫起來。

設計用意

該博物館具有「藝術論壇」的作用,它是開放的,並靈活適用於各種舞台活動、表演、舞蹈、音樂和研討會。首層的咖啡廳鄰近花園及門廳,它的位置使其可以適用於一些非正式的活動,如詩歌朗誦、「圓桌」式討論等。報告廳則配備有最先進的音像設備,它那由連續的玻璃構成的後立面,使人們在經過這座建築時可以從外部的道路上看到其內部景象。

參考文獻

  1. [轉載斯蒂文•霍爾的赫爾辛基當代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