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貴陽之戰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名稱:貴陽之戰

作戰時間:明天啟2年(1622年)12月

貴陽之戰,明天啟2年(1622年)12月,在明平安邦彥之戰中,貴州巡撫王三善為解除貴陽受圍與叛軍進行的一次作戰。[1]

目錄

過程

天啟2年2月,叛軍首領安邦彥親率數萬軍包圍貴陽。時貴州總兵張彥芳鎮銅仁,都司黃運清駐遵義(均屬貴州),貴陽兵力空虛。官軍數救不果。至11月,城中原有民戶10萬,存者僅1000餘人,城中危急。新任貴州巡撫王三善決定分兵三路進援破圍:副使何天麟督兵7000人從清水江進為右翼,僉事楊世賞督兵1萬人從都勻(今貴州都勻市)進為左翼;王三善親自率軍2萬人,與道臣向日升、副總兵劉超、參將楊明楷等從中路進擊叛軍主力。王三善連夜進軍,12月4日,前鋒劉超率步卒沖入敵營,陣斬叛軍猛將阿成,攻奪龍里城,6日,王三善乘叛軍不備,率軍進擊,安邦彥退屯龍洞(貴陽市南),官軍攻奪高寨七里沖,乘勝進兵畢節鋪(在龍里衛境),參將孫元謨、楊明楷大敗叛軍,擒獲安邦彥弟阿倫,斬首萬餘級,叛將安邦俊中炮死,官軍進抵貴陽城下。安邦彥走渡陸廣河,貴陽圍解。

點評:此戰,秘密行軍,屢戰皆捷,官軍以少勝多,以2萬兵力擊潰安邦彥圍城叛軍10萬,使貴州轉危為安,扭轉了平叛戰爭開始以來的被動局面。

楊明楷

明朝貴州銅仁烏羅司人。明熹宗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水西(今貴州大方一帶)安邦彥叛亂,自稱羅甸王,圍貴陽達十個月之久。楊明楷以參將身份率烏羅兵跟隨貴州新巡撫王三善救貴陽。烏羅兵連破敵營,賊渠安邦俊中炮死,又生獲安邦彥之弟阿倫,從而解貴陽之圍。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楊明楷先鋒率先過六廣河,安營於三十里外。

人物經歷

安邦彥來犯,楊明楷被俘。王三善率明軍攻入大方後,楊明楷逃脫歸來。因軍糧盡,王三善還軍至內莊兵敗遇害時,楊明楷走脫。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楊明楷大敗安邦彥於米墩山。明思宗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楊充任貴州副總兵,旋卒。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