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貝益壽是清朝乾隆年間的著名的「國藥號」及「老字號」,據「貝益壽」所秘藏的《丸散全錄》載,它所炮製的中成藥有400餘種,丸散膏丹340餘種,以全鹿丸著稱,露膠油酒56種,僅仙桃葉露、荷花露、鮮谷露、鮮稻葉露、鮮桑葉露等就有26種,還有各種古方精製的養生茶及養生粉,特別是貝益壽的滋補品也是馳名一方。

目錄

主打產品

所炮製的中成藥有400餘種,丸散膏丹340餘種,以全鹿丸著稱,露膠油酒56種,僅仙桃葉露、荷花露、鮮谷露、鮮稻葉露、鮮桑葉露等就有26種,還有各種古方精製的養生茶及養生粉,特別是貝益壽的滋補品也是馳名一方。[1]

品牌歷史

「貝益壽「是清朝乾隆年間的著名的「國藥號」及「老字號」,據「貝益壽」所秘藏的《丸散全錄》載,它所炮製的中成藥有400餘種,丸散膏丹340餘種,以全鹿丸著稱,露膠油酒56種,僅仙桃葉露、荷花露、鮮谷露、鮮稻葉露、鮮桑葉露等就有26種,還有各種古方精製的養生茶及養生粉,特別是貝益壽的滋補品也是馳名一方。

蘇州貝氏的第一世遷到吳中的始祖名蘭堂,原籍浙江金華府蘭溪縣,明季中葉遷居江南蘇州府吳縣。相傳始祖蘭堂遷到蘇州,最初在閶門外南濠擺地攤,邊賣草藥,邊行醫。 到二世祖貝蘭亭、長孫貝和宇時已擴展為中藥店。

有個湖州人叫潘逸老,托貝和宇代銷中藥製品藕霜。一天深夜,強盜突然破門搶劫,貝和宇一見不妙,跳起來,先把湖州人寄售所得錢款的盒子迅速轉移,再回來,自己店中的錢財已被洗劫一空。貝氏誠信經營,信譽傳開,生意日漸興隆。 五世祖貝珽,字搢天。他經營藥材有方,並能施藥救人,惠澤鄉里。康熙五十年舉行盛大的鄉飲酒禮,已經七十三歲的他被推薦為「鄉飲介賓」,就是德高望重的士紳。

一直到第六世貝潛谷(名鉽,1673年-1740年),家族的生意才有所好轉。到其子第七世貝慕庭(名紹溥,1705年-1769年)乃家業昌盛,成為蘇州四位巨富之一。乾隆年間,蘇州有「南濠四富」之說,即城中四大首富均居住於南濠街,分別是戈、毛、貝、畢四大家族。

貝氏能夠成為巨富,一是靠貝潛谷、貝慕庭父子兩代人戮力拚搏,日不暇給,餐風露宿,刻苦節儉,才將祖傳小生意發展成為江浙地區最著名的藥材行;二是兩父子都是善長仁翁,據時人筆記,貝潛谷已經是「貿易為生,累代行善」,貝慕庭更是大慈善家,他設立義倉賑濟災民,如果遇到米荒,還會把自己的庫存糧食按照市價的三分之二賣給市民;在他60歲生日的時候,更是將數萬兩銀子的債券當眾銷毀。

到了乾隆末年(1785-1795年),貝慕庭的孫子貝廷焱又將祖業擴展到浙江湖州一帶,先在新市鎮開設貝益壽國藥號,後來又在湖州開設貝文一,在雙林鎮開設貝寧遠和貝泰來三家國藥號。

早年,新市有中藥店十三四家,其中名氣最大、地位最高的就是「貝益壽」。據載,「貝益壽」由蘇州人貝晉眉創建於此, 「貝益壽」一創建,發展就很快,先後在德清、武康、千金、菱湖、烏鎮、練市等開設分店。在新市北街的總部,店面有五進三開間,裡間還有批發部、刀房、料房等。[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