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讀書之樂(張國中)

讀書之樂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讀書之樂》中國當代作家張國中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讀書之樂

讀書之樂(原創)

天氣燥熱,心情亦躁。想到書香可消暑,便去書櫥里翻找能靜心的書;又忽然想,剛剛過去的這個月,對我,對我這個家庭來說,是個「黑色的打擊」。妻病了,在醫院裡治療了三個療程,如今在家進行康復。這個時候,身心俱累的我,冥冥中惦念着的,卻仍是那一脈書香。是誰說過,天熱懶翻書。可在火爐中,能覓得一份清涼,書,看來還是要翻下去的。

適逢有外地文友的惠寄,一詩文合集,一精美詩刊。書,是她好友的新著,刊,則是她責編的。這對於因照顧病妻宅在家裡的我來說,是書緣,也是福氣。書香消暑,心自清靜。這樣的待遇,或許只有如我一樣愛書成癖的人,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享受這份翻書的快樂享受這份閱讀的情趣,享受的還有這份濃濃的友情。

掩卷遐思。就想,大凡讀書,很多人都帶有一定的功利目的。不是嗎?古人即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之說。持此說而讀書者,不過是不知書味的庸碌人而已。對他們來說,書是拼掉老命沽榮射利的敲門磚。頭懸樑錐刺股、寒窗苦讀,其結果是,除了造就一批五穀不辨、四體不勤的庸官俗吏外,多數人還不是如范進中舉一樣,落得個可笑可悲的下場?應該說,當今為文憑、為學歷、為博得個好工作,抑或為謀得個一官半職而讀書的不在少數。當然,也有為學有所長、術有專攻,為實現自己宏偉理想而讀書的。不管抱有何種目的,能讀書總比不讀書的好。

有的人讀書,往往把讀書視作苦役。一旦達到某種目的,或者獲得某種謀生手段,就把書棄之敝履。即使偶爾找本書來讀讀,無非是為了消遣或為了查找資料應急。毋庸諱言,現在新的讀書無用論的現象和觀點正在抬頭。有一個段子,說某大學校園新區落成,園中有一雕塑:一位天使般少女左手捧一本書,右手舉一和平鴿。校方在全校徵集雕塑名稱。而最後收到的應徵答案大部分卻是:「讀書頂個鳥用!」此雖笑談,可也折射出廣大青少年對讀書的態度。因此,要把不的情趣

說起讀書的千般好、萬般情趣,古今中外名人早有妙言,並且去身體力行了。英國散文家洛根·皮爾索爾·史密斯在題為《安慰》的一則隨筆中寫道:「有一天,我情緒低落地坐在地鐵里,為了振奮一下精神,我默想人世間的各種樂趣。但是,它們中間沒有一種是我在乎的:美酒、友誼、吃喝、戀愛,或者道德感。既然在這個世界裡,只能找到這樣平庸的東西,那又何必坐上電梯回到那裡去呢?」他緊接着筆鋒一轉,毅然寫道:「然後我想到了讀書——那美好而美妙的讀書的樂趣。這就夠了,這種不會因年老而減色的樂趣,這種優雅的、寧靜的、畢生的陶醉。」讀了他這段話,我感覺讀書之於此君,純粹是一種人生安慰,而且是唯一的安慰了。

宋代詞人秦少游喜歡讀書,且有一首六言詩:「揮汗讀書不已, 人皆怪我何求。我豈更求榮達,日長聊以銷憂。」這位淮海居士刻苦如斯,卻不過也是借讀書解愁罷了。而清代書畫家黃士陵刻有閒章一方:「恨不十年讀書!」如此迫切,多半是出自一片愛書之情吧。倒是東鄰日本的吉田兼好,在其隨筆集《徒然草》中寫道:「一燈之下獨坐翻書,如與古人為友,樂何為之!」這位生活於十四世紀前後的兼好法師,是以書來解寂寞的。此一番樂趣,真可稱得上是化入一片清淨自在的悠閒之中。

在照顧病妻的空閒里,閒坐翻看《中國讀書大詞典》,更是如飲醇醪,陶醉在名人大師們的讀書精神里,並深深地被他們的讀書故事感動着。顧頡剛先生是中國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創者,也是現代古史辨學派的創建人。一生著述頗豐。主要著作有《古史辨》、《尚書通檢》、《秦漢的方士和儒生》等。顧先生取得如此成就,與他的愛讀書、讀書多分不開。他12歲時曾作一自述,其中有兩句話給我印象殊深:「恨不能游盡天下名山大川,恨不能讀盡天下圖書。」顧先生說自己從小就喜歡亂翻書。看祖父的文字學書,看父親的文學書,看叔叔的歷史書,因此受到各方面的啟發。然而,每一門類的知識是無窮的,又漸漸地感到,這些書不能滿足自己的求知慾。於是,就到書店買書,不管哪方面的,購買了大量的書來讀。我想,也許正是顧頡剛先生的勤奮好讀,才使得他獲得了淵博的學識,為他日後成為馳名中外的史學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另一位大師級人物陳寅恪的讀書經歷,也是頗能給人啟迪的。被譽為史學大師的陳寅恪,少即用功讀書。史籍、文集以及小說、佛典,無不瀏覽。他從13歲到36歲的20餘年間,數度出國求學,先後在日本、德國、瑞士、法國、美國鑽研梵文、巴利文和比較語言學,通曉各種文字,這有助於他涉獵中外,積累了淵博的學識,於歷史、文學、哲學、宗教、語言學等學科,均有很高的造詣,尤精於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唐代和清初文學、佛教典籍之研究。其學術成果,早為海內外所重。陳先生讀書,表現出對史料有百科全書式的掌握,又以深厚的文史哲及語言文字功夫,融會貫通,縱橫馳騁,不斷開創新領域,充分表現了他讀書治學的「創造性」。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被譽為「文化崑崙」的著名學者、文學大家錢鍾書。錢先生一生坐擁書城,不為名,不為利,低調而淡泊,養得清氣通天地。又想,古今聖賢,天地英傑,哪個不是讀書的大家,哪個不是知書中至味,哪個又不是讀的日月通靈呢?

讀書真好!說到底,讀書是一種清福,只圖現世安穩,日月靜好。人生在世,錢不必過多,友不必三朋,漁商販利者不來,達官顯貴者不入。雖是寒屋陋舍,來的卻都是清清瘦瘦的讀書人,把盞品茗,滔然論古今,淨手焚香寫妙文,雪天擁被讀禁書,都是人生至味。但你要真正領略讀書的樂趣和至味,就不能光站在岸上看人家游泳,那是人家的快活和樂趣。你還得親自下到水中,到廣袤的書海里去遨遊一番。對,在這炎炎夏日裡,捧一本心愛之書,不僅能獲閱讀之樂,領略人生至味,還會給躁熱的心靈撐開一把遮蔭的傘。好的,咱們一起去快樂讀書吧。[1]

作者簡介

張國中,男,六十年代出生。已在國內外報刊發表散文作品300餘篇,30多次獲國家、省市級創作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