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諸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諸燮,字子相,號理齋,浙江餘姚人,明朝政治軍事人物。

嘉靖十四年二甲第八十八名進士。十七年任兵部主事。任邵武同知,後謫潮州通判。曾守山海關,忠貞為國,後因忤巡邊大僚被謫為茶陵同知。精理學,一洗陳言。[1]

人物生平

諸燮為嘉靖十四年(1535年)乙未科二甲第八十八名進士。歷仕兵部主事(嘉靖十七年),邵武同知,主政期間因流惠於民而得好評。後謫潮州通判。

曾鎮守山海關,「忠貞為國」。精於理學。後因觸怒尋訪邊關的宦官,貶官作茶陵同知。辭官回鄉後,在浙江餘姚泗門沙堰頭築一書屋,稱作「東山別業」,講學著述研讀於此。所受教的弟子逾百人。

歷史功德

惠來古為百粵之地,位於南海之濱,枕山面海,建制於明嘉靖三年(1521)冬十月。時倭禍甚劇,而惠來縣城初創,設施簡陋,海防鬆弛,常受倭寇侵犯。諸燮到惠來不久,就受到了倭寇的大肆洗劫。

嘉靖二十三年(1544)冬,海賊李大用召集其部下幾百人,於深夜繞過惠來靖海所、武寧衛突襲惠來城。城南因空虛無屏障而被劫掠一空,民居弗安,人心惶惶。諸燮乃召集當時城南外的十幾村族長商議,曰:「城外民居,寇至無以為守。城南空虛湫隘,非縣治所宜。今宜開拓數十丈,以圜民居,所謂一勞永逸者也。」眾深宜之,乃申請如議。

在諸燮及村民的一致努力下,拓建城南的款項很快就集齊了。由於費役有經而民心所向,南城的擴建工作也很順利,自嘉靖二十三年至嘉靖二十七年(1548)完工,歷時四年,拓南城四十四丈,合舊城七百丈共七百四十四丈(2.52公里),有四個城門,東曰「賓陽門」,取東迎潮州府的來往官員及客商之意。西名「葵陽門」,因西門外有葵嶺,故名。南稱「文昌門」。北為「北山門」,因其北倚虎頭山。四城門均建有跑馬道,以防兵急之需。城牆高一丈七尺(5.67米),皆建有城堞及垛口,可攻可守。城基系現在所見的環城路,基石堅實。西門建兵馬司,北門建城隍廟,戲台則建於城隍廟前及新、老關爺廟之間,縣署則建於南門直街。

惠來城經拓建後,規模更宏廓,民居得安,後果無寇賊疾疫之患,此皆諸燮之功也。

傳世著作

新編通鑑集要》 初刻二十八卷

新鐫通鑑集要》、《新鐫通鑑會纂》等 十卷本

(新刻)陳眉公訂正通紀會纂

理齋文稿

易經新說

視頻

諸燮 相關視頻

這麼近那麼遠-餘姚
明朝軍事世界第一,我們盤點下那些黑科技!

參考文獻

  1. 餘姚人物(二百七十九)【諸燮】,新浪博客,2019-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