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說嘉祥張家翰林(陶成橋)

說嘉祥張家翰林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說嘉祥張家翰林》中國當代作家陶成橋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說嘉祥張家翰林

-說嘉祥張家翰林——看詩集《皇華偶記》-

金皇統七年(1147年)朝廷析巨野、任城兩縣之地置縣,借春秋時魯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的故事,取其嘉美祥瑞之意命名為「嘉祥」。縣城初期建在其境內的山口鎮,後遷至橫山之陽,大定十五年(1175年)又搬遷到萌山之陽,即今日山東省嘉祥縣城。

山東嘉祥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歷代人才輩出,不乏名人志士。春秋時有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宗聖曾子,東漢有以信義著稱的廬江太守範式,東晉有號稱「兗州八伯」之一的太尉郗鑒,北宋有著名文學家王禹偁和"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元朝有剛正不阿的禮部尚書曹元用;明朝四進士又先後居住在縣城隅首東西南北兩條大街上,即坊間津津樂道的高家的督堂、黃家的少卿、杜家的御史、張家的翰林。

所謂張家的翰林,指的是張丕吉(1609—1651),字百嶼,號見先,嘉祥縣臥龍山街道張莊人。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進士,入兵部觀政,清順治元年(1644年)授內翰林國史院庶吉士。順治三年會試出任同考官,執考閱卷謹慎嚴明。順治五年(1648年)擢翰林秘書院檢討,並參加纂修《明史》。在編纂工作中表現出知識淵博和文字精煉的才華。順治六年授翰林宏文院侍讀學士,從四品,文職京官。

順治六年,張丕吉奉皇帝宣詔,從京城乘坐皇帝欽差專用的軺車數千里奔波福建,安撫受兵燹戰火破壞的百姓生活善後工作。斯時的張丕吉英姿勃發、學富五車,陰陽、歷律、禮樂、兵刑無不精通。他身負皇命懷着一腔家國天下的情懷,穿越河北、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的山川河流、關卡驛站,歷時春夏秋冬四季,歷經數百座城市,將沿途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的遊記以詩詞形式記錄下來,編成《皇華偶紀》一卷,並請當時的福建布政使、文學家、篆刻家、收藏家周亮工為其作了《皇華偶紀》序言。同時又請明末進士、清順治年間的刑部尚書、太常寺少卿,清朝政治人物白胤謙為《皇華偶紀》作了後記。這一書三名士大作被閩中門人收錄,成為研究當時政治、經濟、文化、歷史,以及那個時代背景下士大夫所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佐證。

在這之後不久,張丕吉因父喪返回家鄉,居住在嘉祥縣城西關張家大院。說起這張家大院當年在縣城也是赫赫有名,它建於明萬曆年間,坊間都稱之為翰林府。1951年,院東面大部分捐獻於抗美援朝;七十年代,院西面所餘部分被國家徵用,即原來的縣委家屬院、老城關派出所、老檢察院家屬院、老城關衛生院一帶。張丕吉返鄉後便不復為官,在家悉心寫作,著有文集30卷、詩集4卷。另有《皇華偶紀》一卷,就是他應詔入閩時的散記。可惜所著之書皆已散失。順治八年(1651年)秋病故,終年42歲,葬於嘉祥縣臥龍山街道張莊北丹鳳山之西張氏祖塋。

近年來,因多部史、志、書均記載,張丕吉所著文集30卷、詩集4卷,另有《皇華偶紀》一卷,皆已失散,已成為千古遺憾的定論。但在編纂《嘉祥西關志》時,從《張氏家乘》中偶然發掘出張丕吉應詔入閩時的散記《皇華偶紀》,使失傳多年的史料重見天日,實屬難能可貴。現收錄如下:

《皇華偶紀》序

古者,太史採風,以被風雅,故文章一道首推館閣。然歷稽逞哲,唐音多習官體,宋調別創西崑,靡曼有餘,箴規不足,所繇(zhou)與雅頌之意遠矣。張百嶼先生生長鄒魯,被服絃誦起家,直承明之廬,簪筆視草以黼黻(fǔfú)。天子云漢星日之光,琰琬鴻章藏之金匱。歲己丑,捧詔入閩。從軺(yáo)車中,間關數千里。其間,里道之修阻,山川之繡錯,人物之都雅,風土之淳澆,觸於目,感於胸,發於聲,得詩若干首,予強之梓其敘。古述懷古宛爾陳伯玉,《薊門》《諸什》而軫念、瘡痍、愴懷;鴻雁則張曲江、高達夫差堪。仿佛彼徒恃點染藻繪,以《隋宮》剪彩作《初日》夫容,非其倫也。葢先生雖讀書中秘,而特留心時事,凡陰陽曆律、禮樂、兵刑罔不究心。入閩屬兵燹(xiǎn)之餘,先生以使命至予輩時向,先生講求安集,所謂大夫出疆有利社稷,非僅登高能賦,遇物能銘已也。予觀先生之詩,有歌獨勞者,有歌靡盬(mígǔ)者,故以皇華名篇,先生行矣。予因為歌《蒸民》之詩,曰「仲山甫徂齊,式遄其歸」;又曰「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葢先生志在沃心,陳謨以矢,「元首康哉」之詠。區區文詞又焉足儘先生哉,用是弁(biàn)之簡端,以示世之讀先生詩者。

時順治已丑孟秋大梁眷年弟周亮工元亮氏頓首題於顧曲亭

《皇華偶紀》【譯文】

古時候,太史(掌管起草文書、記載史事等的朝廷大臣)採集民間歌謠,以充實《風》《雅》的內容。因此,詩、文、歌曲的創作技能,首先推重館閣(分掌圖書經籍和編修國史等事務的地方)之才。然而遍查過去的文學大家,唐詩多採用上官體,宋調則另創立了西崑體。雖華麗有餘,但規誡不足,所用的手法與《雅》《頌》的意向相差很遠。張百嶼先生生長在鄒魯之地,接受詩禮教化出身,入朝居官,廟堂之上時刻準備以起草詔書輔佐皇帝。他的才華橫溢的文章如同雲漢星辰般閃耀光芒,珍貴的鴻篇巨作被收藏在皇宮寶庫之中。己丑年(順治六年)他接受皇帝的詔書進入福建,乘坐在軺車(奉使者所乘的車)中,輾轉數千里。其間道路的遙遠與阻隔,山河的紛繁與雜亂,人物的美好與閒雅,風俗的淳厚與澆薄,看在眼裡,感在心中,表達於語言,他寫下許多詩篇,我勉強在付印前為其作此序言。

就詩作而言,戀舊懷古之作明顯數陳子昂(字伯玉)最好,《薊門》《諸什》等詩所表現的就是思念、困苦、悲傷,親愛友情的詩作那麼張九齡(張曲江)、高適(字達夫)稍好。似乎那些個依靠點綴渲染文采,以李商隱的《隋宮》剪彩而作王昌齡《初日》和方回的《夫容》,其實是不能類比的。先生雖然侍讀寫作於內翰林宏文院,但是他特留心時政大事,凡是陰陽、歷律、禮樂、兵刑無不專心研究。進入福建屬於戰火破壞之後,先生因為奉命辦事才到達福建,我們這些人才有機會讀到這麼時尚的詩篇。先生重視的是社會的安定和睦,真正做到了大夫出疆有利社稷,而不僅僅是能登高賦詩、遇物能銘而已。

我看先生的詩,有歌頌辛勤勞動的,有歌頌為了公共事務而勤奮不懈地工作的,故以《皇華》名篇,是說先生這次奉命出使啊。我因此引用《蒸民》的詩句,說「仲山甫(周宣王大臣)徂齊,式遄其歸」(仲山甫赴齊,想的是早日完成王命回朝廷);又說「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仲山甫永遠思考着,用功勞寬慰王的心)。先生志在以治國之道開導帝王,是陳獻謀畫的堅守,君明國安的歌頌。區區文詞又怎能體現先生的完美呢?因此我把這層意思放在詩集的前頭,用以昭示世間讀先生詩的人。

順治六年(1649年)七月 大梁眷年弟周亮工元亮氏頓首題於顧曲亭

註:周亮工於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進士及第,曾任山東濰縣知縣,遷浙江道監察御史。入清後,任兩淮鹽法道、淮揚兵備道、福建布政使(從二品官員)、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戶部右侍郎(正二品官員)等。後屢次被彈劾判死刑,又遇赦免。康熙元年(1662年),起復為青州海道、江安儲糧道。康熙十一年(1672年),逝世於江寧,享年六十一歲。

順治三年(1646年)六月,清宗室愛新覺羅·博洛進軍浙江。次年四月,為了擴大博洛的戰果,鞏固並加強清王朝在福建的統治,周亮工奉調入閩,被提拔為福建按察使,鎮壓福建人民的抗清鬥爭。十月,周亮工抵邵武。城外烽火燭天,水陸兩路都被阻斷,省會音信不得達。周亮工白天督兵丁且戰且守,夜則獨守城樓,磨楯賦詩。周亮工還興建詩話樓,在樓上祭祀邵武人嚴羽,召集諸生能夠作詩的與之唱和。除夕夜,周亮工獨宿邵武城樓,思家念友,百感交集,便作詩抒懷。

順治五年(1648年)四月,周亮工計誅叛將熊再法、秦登虎三千人馬,聲威大振,閩西從此安定。初夏,周亮工抵達福州。戰後的福州滿目荒涼,官舍尚且未有。周亮工剷除豪強,肅清流寇,安撫流民,福建的百姓方才憑他的措施得以安家立業。

順治六年(1649年),周亮工升任福建右布政使。當時兩廣未定,清廷擬調其前往廣東,有人認為周亮工「治理閩地時間久,深得閩地人心;而閩地還沒有大體安定,周亮工不能夠離開」。於是周亮工得以留任。在此期間作為地方大員的周亮工與欽差張丕吉結為知己,二人皆是飽學之士,惺惺相惜。作為年弟的周亮工便揮毫為《皇華偶記》作了序言。

皇華偶紀

東魯張丕吉百嶼甫著

閩中門人林蒞子鶴甫閱

冬行安肅道中

野溪橫葦梁,叱馭轉斜塘。

日向寒蘆白,風經沙磧黃。

積苔摧古寺,飛籜掛長楊。

蒿日羽書錯,規教憂廟堂。

其二

風急馬逾屯,歸鴉催暮輪。

薄嵐依岫浚,初月射幃新。

明滅墩頭火,淺深轄底塵,

蕭然行李外,候吏共知貧。

這首詩的意思大致是:

其一

野外的溪流上架着蘆葦做的橋,我大聲吆喝着讓車夫轉彎進入斜斜的池塘邊。

太陽照射下的寒蘆變得白茫茫一片,風吹過沙磧帶起了黃色的沙塵。

古老的寺廟上積滿了苔蘚,顯得破敗不堪,高高的楊樹則掛着枯黃的樹皮,好像蛻下的殼。

戰場上烽火連天,羽書急報頻頻傳來,這真讓我擔心朝廷和國家的前途命運。

其二

風颳得很急,我們快馬趕過了駐軍的屯營,歸巢的烏鴉啼叫,仿佛在催促着暮色中的車輪。

淡淡的霧氣環繞着山巒,初升的月亮灑下清輝,照亮了新的帳篷。

烽火在墩頭上明明滅滅,車輪在道路上留下深深淺淺的塵土。

我蕭然一身,行李簡單,簡陋的行李放在驛站門外,候吏都看出來我的廉潔和清貧。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在冬天行走在安肅道中的所見所感。詩中描繪了野外的溪流、蘆葦橋、寒蘆、沙磧等自然景象,以及古老寺廟和楊樹的破敗形象,反映了戰爭的殘酷和蕭條。同時,詩人也通過羽書急報和烽火連天的描寫,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在第二部分,詩人通過描述風急馬快、歸鴉啼叫、霧氣環繞、初月清輝等景象,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略帶憂傷的氛圍,反映了詩人的心境和行旅的孤獨。

早發涿郡

朝霞嘶逸騶 新綍下方州。

童麓千拳出,衰瀾一線流。

沙橫遲旭日,霜立間重裘。

聖主恩無待,敢教信宿留。

早發涿郡

這首詩的意思大致是:

清晨的朝霞映照下,駿馬嘶鳴,新的官服(綍)剛穿上,就準備前往下方的州郡。

年輕人在山間打拳鍛煉身體,老年人則在河邊垂釣享受生活。

沙灘橫亘,讓初升的太陽變得遲緩,霜降之後,人們不得不穿上厚重的皮裘。

聖明的君主對我有恩,我不能停留太久,必須立即啟程,不敢辜負他的期望。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清晨從涿郡出發的情景。朝霞、駿馬、新官服等元素展現了出發的莊嚴與期待。詩人描述了周圍的景象,年輕人在山間打拳鍛煉身體,老年人則在河邊垂釣享受生活。以及初升的太陽和霜降之後的氣候變化。最後,詩人表達了對聖明君主的感激之情,表示不敢停留太久,必須立即啟程去執行任務。整首詩充滿了奮發向前、不負君恩的情感。

虞城懷舊

落照上虞城,蕪原連鄗平。

寒莎封古驛,疲馬獨賒程。

日向新春好,傳故吏清。

敫勤辭候尉,官薄媿逄迎。

虞城懷舊

這首詩的意思大致是:

夕陽漸漸沉落在虞城之上,荒蕪的原野與鄗平緊密相連。

寒冷的莎草覆蓋了古老的驛站,疲憊的馬兒獨自賒來了路程。

太陽漸漸向新春靠近,帶來了溫暖和希望,風中也傳來了故吏清廉的消息。

我深感自己的勤奮與盡職,但想到自己的官職卑微,愧對本地官員的接待逢迎。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在虞城懷舊的情景。夕陽、蕪原、古驛、疲馬等景象構成了淒涼的氛圍,而新春的到來和故吏的清廉消息則帶來了一絲希望溫暖。然而,詩人也表達了自己對官職卑微的慚愧和對本地官員迎接的感激之情。整首詩充滿了懷舊、感慨和自責的情感。

江行即事步吳東星姻翁韻

其一

不識江流迅,孤舟冒雨開。

遠帆依樹沒,飛岸帶邨回。

峰色浮佳氣。潯聲摧壯材。

王程期日近,薄海詠康哉。

其二

日暮澄江練,煙嵐四望開。

珠花連岫合,曲澗觸峰迴。

單騎疲來使,長沙䪺賈材。

獨勞臣子事,聊復媿賢哉。

這首詩的意思大致是;

其一

不知道江流如此迅疾,我獨自駕着小舟冒着雨前行。

遠處的帆船依附着樹木漸漸消失,江岸曲折,村落依稀可見。

山峰上飄浮着祥瑞之氣,江水洶湧,聲音如同摧毀壯大的木材。

王命在身,歸期日近,我滿懷壯志,願天下太平,百姓安康。

其二

日暮時分,江水清澈如白練,四周煙嵐繚繞,景色開闊。

山峰上珠花般的景致連綿不斷,曲折的溪澗觸碰着山峰迴旋。

我獨自騎着疲憊的馬匹,作為使者前往長沙,心中充滿了憂慮。

為了國家的重任,我甘願辛勞,但內心仍感到有些慚愧,未能盡到賢臣的職責。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在江上行舟的所見所感。在第一部分中,詩人表達了對江流迅疾的驚訝,描述了遠帆、飛岸、峰色和江聲等自然景觀,同時表達了對王程的期待和對天下太平的祝願。在第二部分中,詩人描繪了日暮時分的江景,山峰、溪澗等景色令人心曠神怡。然而,作為使者前往長沙的詩人感到疲憊和憂慮,為了國家的重任而辛勞,但仍感到有些慚愧未能盡到賢臣的職責。整首詩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和詩人內心的抒發,展現了詩人的豪情壯志和憂國憂民之情。

江山漏邸感遇

荷戈連桂海,岐路欲何驅。

車倩寒氈戒,床邀斷幾支。

溫給傍廁溷,塵甑沒荒廝。

遊興闌司馬,窮篇送退之。

愁多頻破夢,詞富不聊飢。

萬里關山外,甘為偶吏欺。

這首詩的意思大致是:

我扛着武器,走過連綿的山海,眼前的岔路讓我迷茫,不知該往何處前行。

冰冷的氈席上,車輛靜靜地停着,床邊的矮几也斷了一隻腳。

溫暖的房間緊挨着廁所,滿是塵土的甑中,食物已經吃完,顯得荒涼冷清。

我的遊興已盡,像司馬相如一樣,我的文章雖好,卻難以飽腹。

愁緒太多,頻頻打斷我的夢境,我雖滿腹辭藻,卻難以抵擋飢餓。

在這遙遠的萬里關山之外,我甘願忍受小吏的欺辱。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旅人在外漂泊的艱辛生活。他扛着武器走過連綿的山海,面臨選擇卻不知該往哪裡走。生活條件艱苦,冰冷的氈席和殘破的家具是他生活的寫照。他住在一個靠近廁所的地方,食物匱乏,生活荒涼。他的遊興已盡,文章雖好卻難以抵擋飢餓。在這遙遠的關山之外,他感到孤獨和無助,只能忍受小吏的欺辱。這首詩反映了當時社會底層人民的苦難生活和對未來的迷茫。

過仙霞關感賦用吳東星姻翁韻

東南佳氣半林丘,光色彌須晚霽收。

有澗爭飛煙際響,無峰不壓樹巔樓。

殘關迢遞依雲度,斷墖朦朧帝霧流。

杳杳仙霞煩勝矢,一夫當險伿人愁。

這首詩的意思大致是:

東南方的美景大半都被林木和山丘所占據,太陽的光芒和色彩在晚霞中漸漸消散。

山谷中流淌的溪水爭相飛濺,發出煙霧般的聲音,每一座山峰上都有樹木掩映的樓台。

遙遠的仙霞關依雲而建,蜿蜒曲折,而斷崖則朦朧在霧氣中,仿佛有仙氣繚繞。

仙霞關的景色如此美麗而令人讚嘆,但這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峻地勢也讓對方擔心發愁。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經過仙霞關時的所感所悟。仙霞關位於東南,這裡的景色被林木和山丘所環繞,太陽的光芒在晚霞中逐漸消失。山谷中的溪水發出悅耳的聲響,而每一座山峰上都有樹木掩映的樓台,增加了景色的層次和美感。仙霞關的建築依雲而建,蜿蜒曲折,而斷崖則在霧氣中若隱若現,給人一種神秘而仙氣的感覺。儘管仙霞關的景色令人讚嘆,但其險峻的地勢也讓人心生憂愁,因為這樣的地形使得防守變得異常困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讓人不禁為這裡能否進出而擔憂。

逆旅除夕

其一

獨斟杯欲盡,數問夜如何?

義仲空占歲,軒車尚枕戈。

長郎催漢吏,短鬢老秦皤。

比舍休祛疫,四郊燐己多。

其二

人事窮冬盡,鄉思歲莫真。

高堂彌望杳,秘術不驅貧。

懺遇徒陳跡,知非寧翼晨。

坐看銀漢曉,春色滿芳鄰。

其三

又見年華改,方驚歲暮遲。

梅花報寒信,爆竹動新詩。

尚有屠蘇酒,翻無立草辭。

楚狂歌未已,聊復醉高池。

這首詩的意思大致是:

其一

獨自飲酒,杯中酒欲盡,不斷詢問夜晚何時來臨?

義仲雖然空占了一歲,軒車之上的隨行士兵還在枕戈待旦。

年長的郎官催促着漢吏,短髮蒼蒼已如秦地的老人一般。

鄰居們正在驅趕疫鬼,四郊已經有很多的磷火。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在除夕之夜獨自飲酒,思考着戰爭的痛苦和人民的疾苦。義仲指的是他的朋友,空占歲意味着又過了一年但沒有什麼進步或改變。軒車尚枕戈則表示戰爭還在繼續,人們無法安心休息。長郎催漢吏和短鬢老秦皤則描繪了官吏的催逼和人民的衰老。最後一句則描述了鄰家正在驅除瘟疫,而四野的鬼火已經很多,暗示了戰爭的恐怖和人民的苦難。

其二

人事的繁忙和困擾,在冬季的末尾都漸漸消退了。我對家鄉的思念,在這年底的時刻顯得尤為真切。

遠望家鄉的高堂,卻感覺遙不可及,即便有秘術也難以驅散我的貧窮和困境。

對於過去的錯誤和遺憾,我只能深感懺悔和無奈,我深知自己無法回到過去,也不能讓時光倒流。

我坐在這裡,看着銀河在曉色中逐漸顯現,心中卻充滿了對春天的期待和對鄰居們的祝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深深思念,同時也透露出他對過去的遺憾和對未來的期待。儘管生活充滿了困擾和不如意,但他依然保持着樂觀和積極的心態,期待着春天的到來和生活的改善。

其三

再次看到時間的流轉,年華的更改,我才突然意識到歲月的流逝是如此之快。

梅花在寒冷中開放,為我們傳遞了冬日的消息,而爆竹的聲音則預示着新一年的到來,帶來了新的詩篇。

雖然還有屠蘇酒可以享用,但我現在卻無法寫出迎新的詩詞。

楚狂人的歌聲還在繼續,我姑且在高池邊飲酒,享受這片刻的歡愉。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時間流逝的感慨,同時也透露出他對新年的期待和歡樂。儘管無法寫出新的詩篇,但他依然享受着眼前的美好,用酒和歌聲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表達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期待。

舟發任城

時上元後一日也

客路悲元夕,離驚破宿酲。

汶澌遲弱柳,細雨痩初鶯。

濤信風前壯,帆疑霽後輕。

澄清應不遠,莫謾侈談兵。

這首詩的意思大致是:

在旅途中,我悲傷地度過了元宵佳節,離別的情緒打破了我原本平靜的清晨。

汶河的水面上,嫩綠的柳枝輕輕搖曳,細雨中的初啼鶯聲顯得尤為清脆。

風浪在船前翻騰,顯得尤為壯觀,而船帆在晴朗的天空下則顯得輕盈飄逸。

我相信前方的道路一定會越來越清晰,不必再輕易地談論軍事形勢。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旅途中度過元宵節的情景,表現出對離別的悲傷和對未來的期待。同時,詩中的自然景色也為整個場景增添了一抹清新的氣息。整首詩情感深沉,既有離別的哀愁,也有對未來的希望。

謝定郡主人辭疾

清時須臥理,高士慕佯狂。

人貌原思病,署懸孺子床。

猒煩辭驛舍,主靜案琴堂。

唯聞驄馬至,力疾謝青囊。

這首詩的意思大致是:

太平時期,您本應親自處理政務,但您卻像高士一樣,假裝瘋狂以躲避世俗。

您的人品和相貌原本就很出色,但現在卻因病而顯得憔悴。

您厭煩了驛舍的繁雜事務,渴望能靜下心來,像彈琴一樣處理政務。

我聽說您生病了,就騎着驄馬前來探望,希望能用我的醫術為您治療,讓您恢復健康。

這首詩是一首感謝辭,表達了詩人對郡主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在詩中,詩人讚美了郡主的品德和相貌,同時也表達了對郡主因病而無法處理政務的遺憾和關切。最後,詩人表示希望用自己的醫術為郡主治療,幫助郡主恢復健康。整首詩充滿了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時也體現了詩人對郡主的關心和祝福。

春隄野眺

攜手沙隄外,曠然生遠臯。

荒榛移古徑,落日殺狂濤。

萬鷁空騰馬,三齊未解刀。

瘴鄉何處是,聊復醉離騷。

這首詩的意思大致是:我們在沙堤之外攜手漫步,視野開闊,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古老的道路上,叢生着荒涼的榛樹,落日的餘暉下,海浪依然狂烈地拍打着堤岸。

雖然天下已經太平,沒有戰爭,但我的故鄉山東還未收復,我心中的刀依然未解。

這瘴氣瀰漫的地方到底在哪裡呢?我只能借酒消愁,讀讀《離騷》、賦詩作文、指點江山吧。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深深思念和對戰爭的不滿,同時也反映了他對和平的渴望和追求。

遣懷

雙愇並及顧,萬里忍遐征。

歲月移三序,舟車易百城。

賈歡憑稚子,舒恐賴孱兵。

奔走聊無負,端應慰遠情。

這首詩的意思大致是:

我懷揣着雙重的憂慮,忍着漫長的旅程,奔赴萬里之外。

歲月如梭,轉眼已過去三個季節,舟車勞頓,跨越了無數的城市。

我依賴着幼小的孩子帶來歡樂,也依賴着孱弱的士兵來舒緩恐懼

儘管四處奔波,但我仍盡力做到不負所托,希望能以此慰藉遠方的思念之情。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慮和奔波之苦。他懷着雙重的擔憂,踏上了漫長的旅程,跨越了無數的城市。在旅途中,他依賴着孩子和孱弱的士兵來尋找歡樂和安慰。儘管生活充滿了挑戰和困難,但詩人仍然努力盡到自己的責任,希望能以此慰藉遠方的思念之情。整首詩情感深沉,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掙扎和堅韌。

言愁

雲帆窮桂海,里信指榕城。

才逐長途困,病緣衰際攖。

前驅慚蜀吏,叱馭媿王族。

極日天涯外,啣杯未易傾。

這首詩的意思大致是:

揚起雲帆航行在廣闊的桂海之上,我的家書指向遙遠的榕城。

在長途跋涉中我感到疲憊不堪,又因為年老體衰而疾病纏身。

作為前驅,我深感自己愧對蜀漢的官吏,駕馭馬車時更覺得愧對王族。

在這天涯海角,我只能獨自飲酒,而酒杯卻並不容易傾斜。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的疲憊和疾病,以及他對自己職責的愧疚和孤獨的感受。儘管身處天涯海角,他仍然需要繼續前行,只能借酒消愁,感嘆人生不易。整首詩情感沉重,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苦悶。

祭河

桃律十二韻

余觀諸大壑,無術測河源。

濤靜乾坤潤,波搖日月昏。

問津探宿海,尋派指崑崙。

四瀆通銀漢,九流鑿禹門。

支分群伯理,統合謝公尊。

大美昭殊代,精忠聯季昆。

囏難懷屢濟,毛髮賴猶存。

萬里勤王事,一片貢羽言。

皇恩天廣大,帝力日渾敦。

檣出雲中穩,露濡瘴地繁。

澄清包絶域,聲教亘窮垣。

會睹安瀾日,龍圖寧足論。

這首詩的意思大致是:

我觀察了眾多的深谷,卻沒有辦法測出河水的源頭。

波濤平靜時,乾坤之間充滿了潤澤;波濤搖動時,日月之光都為之昏暗。

我詢問渡口,探索那遙遠的海洋;我尋找河流的分支,指向那崑崙山脈。

四條大河連通着銀河,九條支流鑿開了禹王的門戶。

支流分散,各自管理着自己的領域,但總體又匯聚在一起,展現出謝公的威嚴。

這偉大的河流展示了非凡的時代,精忠的品格聯結着季昆。

在艱難困苦中,我們多次渡過這條河,依賴它而生存,毛髮都得以保全。

為了國家事務,我們勤勞奔波於萬里之遙,只貢獻出微薄的力量。

皇上的恩典如同天空般廣闊,皇上的力量如同太陽般輝煌。

桅杆在雲中穩穩地矗立,露水滋潤着瘴氣之地,使其生機勃勃。

河水的澄清範圍廣大,教化之聲傳遍邊疆。

有朝一日,當河流安寧時,龍圖(指河圖,古代用來象徵皇權或天命的圖案)又怎能與之相比呢?

這首詩是對河流的讚美和祭祀,詩中通過描繪河流的壯闊、恩澤和力量,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皇權的崇拜。詩人通過對比和誇張的手法,突出了河流的偉大和皇恩的浩渺。同時,詩中也隱含了對國家事務的關切和對邊疆安定的期望。整首詩氣勢磅礴,情感深沉,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國家的熱愛與忠誠。

雨發橫塘

春陰寒未減,一葦趁風開。

竹堰回青嶂,石樑起碧苔。

低煙齊隴樹,高岸沒樓台。

閩海應休戰,前驅甘澍來。

這首詩的意思大致是:

春天的寒意還未完全消退,我乘着一葉扁舟,趁着風勢橫穿橫塘。

兩岸的竹林掩映着青翠的山巒,石樑上長滿了碧綠的苔蘚。

遠處的煙霧低垂,與隴上的樹木齊平,高高的河岸淹沒了樓台。

我想,閩海應該已經停止了戰爭,前方的軍隊帶來了甘甜的雨水。

這首詩描述了春天時節,詩人在橫塘乘船遊覽的景象。詩中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色,如竹林、山巒、石樑、苔蘚等,展現了大自然美麗與生機。同時,詩人也通過低煙、高岸、樓台等元素,表現出對遠方和未知的嚮往。最後,詩人通過想象閩海停止戰爭,軍隊帶來甘霖,表達了對和平與繁榮的期許。整首詩充滿了詩人的浪漫情懷和對生活的熱愛。

榕城感遇

淫雨泥冰署,漲流奭去程。

禮從江國簡,官聽俗儕輕。

清夢莊生叟,濁醪遣步兵。。

疏庸平日事,誰更學謀生。

這首詩的意思大致是:

連綿不斷的雨水和泥濘的道路讓行程變得困難,河水漲潮使得前行的道路更加艱難。

我遵循着禮儀和規矩,但卻被俗人輕視和嘲笑。

在夢中,我變成了莊周老人,用清澈的美酒來派遣步兵。

平日裡我疏於世事,不擅長謀生,又有誰能教我如何生活呢?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榕城遇到困境時的感受。淫雨、漲流等自然現象成為了詩人心中的象徵,代表了生活中的種種困難。詩人在遵循禮儀的同時,卻被俗人輕視,這讓他感到無力和無奈。然而,詩人仍然抱有希望和夢想,通過莊周和濁酒的意象,表達了自己對自由和超脫的嚮往。最後,詩人坦誠地承認自己在謀生方面的不足,展現了其謙虛和自省的態度。

夜泊董邨

荒邨縻晚棹,依倚兩三家。

漁火促歸監,帆風團暮鴉。

青迷原外柳,黃卷岸傍沙。

瞬息星文動,長䖵射劍花。

這首詩的意思大致是:

在傍晚的時候,我把船停泊在董邨這個荒涼的小村莊。環顧四周,只有兩三戶人家。

漁船上的燈火催促着漁夫們歸家,風帆在暮色中搖曳,伴隨着歸巢的烏鴉。

青色的原野上,柳樹若隱若現,黃色的沙灘上,捲起了陣陣沙塵。

瞬息間,星空開始閃爍,仿佛有無數的劍花在夜空中綻放。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荒涼的小村莊董邨在夜晚的景色。詩人通過描繪漁火、帆風、原野、沙灘、星空等元素,勾畫出一幅靜謐而神秘的鄉村夜晚畫卷。同時,詩中也透露出詩人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感悟。

漳剎曇花

靈根何事假西來,大地花隨大地開。

榮落無心煩露種,卷舒有性恥風催。

光搖歧岳諸峰變,潤瀉漳江一帶回。

自是天南饒聖化,千年松檜等栽培。

(孔裔流寓世守經慱)

這首詩的意思大致是:

這神奇的曇花啊,你的靈根為什麼要從西邊傳來?在大地之上,你自由地開放。

你的榮枯,並不需要依賴露水的滋潤,你的卷舒,也不屑於受風的催促。

你的光華搖曳,使得周圍的山峰都仿佛為之改變;你的潤澤流淌,滋潤了漳江一帶。

這本來就是天南的神奇造化,使得千年的松樹和檜樹都得以與你一同生長。

這首詩以漳剎曇花為對象,讚美了它的神奇和美麗。曇花雖然開放時間短暫,但它的美麗和神韻卻讓人難以忘懷。詩人通過描繪曇花的生長環境和特性,表達了對它的喜愛和敬仰之情。同時,詩中也蘊含了詩人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感悟。

此外,詩中也描繪了漳江流域的景色,以及天南地區的文化氛圍。千年松檜等栽培表明這裡有着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承。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文化的讚美之情。

重過蕪蔞亭

滹沱一夜詫雄風,赤仗十年伯業空。

沙岸論功依野樹,雲間構宇跨新豐。

斷碑重灑峴山淚,荒墅猶尋汾水宮。

大義青霄君不見,月明常照暮亭東。

這首詩的意思大致是:

滹沱河一夜之間颳起了雄壯的大風,十年的努力功業竟然化為烏有。

在沙岸上談論功績時,只有野樹相伴;而在高高的雲端,新建的房屋跨越了新豐地區。

再次灑淚在那斷裂的碑石前,就像在峴山之上一樣,荒蕪的別墅仍然努力尋找那汾水的宮殿。

你所堅持的大義在青天白日下無人能見,只有明亮的月光永遠照耀在暮色的亭子東邊。

這首詩充滿了懷舊和感慨之情,表達了詩人對過去輝煌歲月的懷念和對當下境況的無奈。通過描繪滹沱河的風、沙岸上的野樹、雲間的房屋等自然景象,詩人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同時,詩中也透露出詩人對堅持大義卻無人理解的孤獨和無奈。

(註:以上為張丕吉的《皇華偶紀》詩集)

見先英妙金閨客,文采風流動九陌。

豫章奇材應梁楝,彩虹跋浪涌千尺。

徂崍之峰木嶙峋,天生太古葛懷民。

堦下花枝爓絝篇,庭中和氣渥酒醇。

見先思親欲暫返,天子詔歸識未遠。

養志不難齊古人,鄉之前賢參與點。

鳴呼美哉!

紛紛門牆集瑚璉,太公聞之喜也輾。

近日明堂急選擇,詎卑三公薄鼎臠。

這首詩是白胤謙為《皇華偶記》作的後記,意思大致是:

張丕吉就像金閨中的英妙佳人,文采斐然,風度翩翩,在九陌(泛指京城的大道)上飄逸流動。

豫章(古地名,今江西一帶)的奇才應當擔當國家的棟樑之材,如彩虹破浪,湧起千尺高。

徂崍(古山名,今四川境內)之峰的木材高聳嶙峋,猶如天生的太古之人葛懷民那種高士。

台階下的花枝繁花似錦,庭院中充滿了和諧的氣氛,酒香醇厚。看到張丕吉先生,思念親人,想要暫時返回故鄉。

天子下詔召他回去,距離並不遙遠。修養心性並不困難,與古人看齊,鄉中的前賢也都會參與其中。

鳴呼,這真是美哉!

眾多的人才如瑚璉(古代祭祀用的貴重玉器,此處比喻傑出的人才)般聚集在門牆之下,賢明的君主聽到這個消息也會感到喜悅

近日明堂(古代皇帝舉行朝會或祭祀的地方,代指朝廷或重要機構)急需選拔人才,怎麼會輕視像三公(古代的最高官職)那樣的人才,讓他們只擔任微薄的職務呢?

上金閏行贈

見先老年翁兼壽

太公老年伯 太原白胤謙作

六世孫汾識

(譯文 )向張丕吉老年伯獻上金閏行贈品

祝福張丕吉老年伯太公健康長壽。

太原白胤謙作了這首詩作。

六世孫白汾記述。

註:白胤謙(1605年—1673年),字子益,號東谷,山西省陽城縣人,明朝進士、清朝政治人物、理學名家、清初大儒、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於清初詩歌理論的探索有開先河之功。其詩文著作有《澹宕齋集》、《雪帆草》等,後精選詩文,輯為《東谷集》三十四卷;《歸庸齋集》四卷、《桑榆集》三卷。

天啟七年(1627年),白胤謙中舉人,崇禎十六年(1643年)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入清後授內秘書院檢討,歷侍讀學士。順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擢升吏部侍郎,順治十四年(1657年)四月,升刑部尚書(從一品大員)。順治皇帝親政之後,為加強皇權,注重刑法,頒布《大清律》;但懲奸除惡,慣用重典,常常不以法律而加重治罪。白胤謙獨認為:「開國規模,宜崇宏大,務以寬平佐聖治。」所以他凡事都小心謹慎,無論在公堂或是在私宅,律令之書未嘗離手,大小案件都依法處置,不敢有絲毫失當。就在白胤謙升任刑部尚書不久,南北科場案發。北闈順天鄉試同考官李振鄴、張我朴因受賄將考生王樹德、陸慶曾等錄取,被判處死刑立斬,沒收家產,父母兄弟流放尚陽堡。南闈江南鄉試雖然輿論大嘩,但未確指行賄受賄人具體姓名。白胤謙認為案情尚未查實,人命關天,恐怕冤枉了無辜,有待進一步認真推究,方可決斷。這時江南舉子編撰了《萬金記傳奇》雜劇,揭露正副主考方猷、錢開宗受賄醜聞。傳入禁中,順治帝大怒,未經過法律程序,便下旨將方、錢二人處斬,家產妻子入官;其它考官及監場官十八人,除一人病死獄中外,均處死刑。白胤謙也因未能及時結案,受到降一級處分。順治十六年(1659年)九月,蘇松巡按王秉衡因貪贓罪被判處死刑,順治帝下旨將其妻子兒女入官為奴。白胤謙認為根據《大清律》,此罪不應涉及妻子兒女,於是同三法司官員共議,免除了其妻子兒女之罪。順治皇帝召白胤謙等官員廷對,厲聲詰問再三,白胤謙皆援引律例正色以對,只自引罪,但仍堅持要依法裁處。此時,天威嚴重,廷臣被皇帝詰問者皆惶恐失措,不知所云,而白胤謙則從容不迫,據理侃侃而言,終於使順治帝不得不服從於法律。但順治帝年輕氣盛,心中不悅,下旨將白胤謙降三級調用,補太常少卿。白胤謙認真考訂祀典,議定雅樂,不以進退為意。不久升通政使,他又為冤民叩閽之事向皇帝力爭,沒有因為前事之故而少為退卻。康熙皇帝登基之後,國家有許多大事要定奪,他多次奮顏諫議,必有利於國家人民而後已。康熙二年(1663年)五十九歲,染微疾,便遽求致仕。康熙十二年(1673年)卒,年六十九歲。

山西省陽城縣人白胤謙與山東省嘉祥縣人張丕吉為崇禎十六年(1643年)同科進士,同朝為官,二人皆為文學家和詩人,白胤謙十分敬佩張丕吉的為人和才華。同朝為官時,二人結為莫逆之交。《皇華偶記》成書時,白胤謙欣然命筆,賦詩為其作後記。一書三名士,使《皇華偶記》風靡一時,成為美談。[1]

作者簡介

陶成橋,男,1956年1月生人,大學文化, 山東省嘉祥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退休幹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