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三寫菱湖 只為那次美麗的邂逅(二)(高聖傑)
作品欣賞
詩人三寫菱湖 只為那次美麗的邂逅(二)
一年了,「菱湖之夢」一直在周民的心頭徘徊,說短不短說長不長,夏秋交替冬去春來。菱湖鎮「大概總是東笤溪水而成的清秀和明麗,當蠶豆花開,溪邊的桃紅映雲,田野的黃菜花抖擻初開的情竇,吳娃的她們又是挽臂又是推搡地走過、笑過------」菱湖女子「她美麗的長髮在額前、在肩頭幸福地披動,如浪、如潮、如笤溪水------」詩人、作家筆下這宛如世外桃源般地江南水鄉小鎮菱湖,這璨如仙女下凡般美麗的菱湖女子,怎不叫周民魂牽夢繞。周民「雖說沒有受到邀請,」但還是按捺不住萬般相思,「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唐·李白)
又是一個游魚喁喁、飛雁呢喃,兩岸桑林恬靜、翠綠、繁密,間雜的田地油菜花黃、蘿蔔花白的季節,周民再次進了菱湖。
周民二進菱湖,又寫下了一篇有關菱湖的文字《再探菱湖鎮》。他用了一個「探」字,而不是「進」,也不是「到」和其它的動詞,一個「探」字,把作者這次進菱湖的心境、心理、心態、心情,生動形象惟妙惟肖地表達無遺。
周民這樣寫道「到哪裡去?我是再去菱湖?踐自編自織的夢?尋江南的往事?播種和收采?都不是,全說不清------去不去找那個菱湖女子呢?自然是普通人的犯疑,我猶豫着,自去年以後,再沒有一點她的音訊,曾郵去信也如沉在菱湖。」
菱湖女子還好嗎?她真的去遠方了嗎?為什麼郵去的信如石沉苕溪,沒有一點音訊?她在哪裡呢?還在菱湖嗎?可以看出,周民思念菱湖女子,到了牽腸掛肚廢寢忘食的地步。「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唐·韋莊)周民還是要去菱湖探個究竟。
周民仍是乘着小汽輪從湖州過來,「汽船一尺、一丈離開了碼頭,離開錯落瓦片上的蛛網般的電視天線,小心翼翼地摸索出三等內河港口------我緊靠在舷窗在看什麼,像在盤算什麼,默默無語。到了這種地步,還有什麼話可說,大概是又迷惘新一輪人生的旅程緣故吧。」
小汽輪是傍晚到菱湖的。周民寫道「靠岸了,怎麼靠的?拋纜的是誰?牢牢地拴在碇上是怎樣的意義?踩過晃悠的一截跳板,我又潛沒在小鎮的小巷裡,又是雜貨鋪、煙攤、集貿市場、郵電所、稅務所、又熟悉又陌生、又親切又可畏。」真是「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宋·樂婉) 「半問半認找到那家小客棧,仍是一年前那個女服務員在登記,看過證件,她還依稀記得我去年住過。她說她聽人講去年有人寫了菱湖鎮,噢,原來是你啊!太言過其實,把菱湖寫得太好了。」一方水土養育一方兒女,有這麼出眾美麗的菱湖女子,菱湖當然是一個可歌可頌的美麗小鎮。
周民趕緊去找菱湖女子的家,「門牌號碼已記不準確,方向還清楚,坐落在鎮的那一頭。」憑着記憶和感覺,周民很快找到了。下面一段描述非常有意思,把周民此時此刻的心理袒露無遺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我先在窗口窺視,屋裡沒有任何動靜,徬徨在門前,總得探個究竟啊。我又沒做什麼虧心事,況且在這個小鎮上,我也只認得她一個。」
非常有趣,周民把自己描寫成一個好像做錯了什麼事,不敢回家的孩子。站在菱湖女子家門口,彷徨了半天,最後自我安慰「我又沒做什麼虧心事,菱湖女子也沒做什麼虧心事,」終於鼓起勇氣敲開了菱湖女子家的門。「開門的是菱湖女子的媽媽,她似乎還記得我,她知道我找誰,開門見山地說女兒已經出嫁了,嫁到外地的城市。」如同一個驚雷,如同一陣霹雨,好在詩人、作家的自制力非比常人。周民寫道「我已從驚愕中恢復如常,一切都是那麼不可思議,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為什麼要走?為什麼離開菱湖?好東西留不下,好姑娘也留不住,總得嫁人,總得到外頭去看一看呵!外面的世界是什麼,哪怕也只是一個夢------菱湖女子走了,走得倉猝,走得自然,走得不好又很好------枯坐了一會兒,我便告辭,我沒有深問,問什麼呢?有關的無關的都過去了呵。」
夜黑了,暮色蒼茫。從菱湖女子家出來,周民漫無邊際地在菱湖的大街小巷獨步躑躅,走着走着,走到了菱湖的輪船碼頭,走到了東笤溪,菱湖人俗稱龍溪港的岸邊。晚風徐徐拂來,吹捲起龍溪港水陣陣漪漣,沙沙地輕打着茂密桑林的堤岸。周民站在岸邊,思緒萬千,「任憑晚風拂動衣袂飄飄,拂動思緒和我的走神。季節還是這個季節,春風還是春風,傍晚還是傍晚,本來該是多美好呵,我能埋怨什麼呢?我能責怪誰呢?依舊是渡口,依舊是渡船------依舊是航燈、航標、鐵塔、過江電纜,依舊是歸鴉繞樹、依舊是拍岸的輕浪,只是沒有一前一後地走、沒有間開距離的凝望的剪影,沒有微笑的眼神、披髮、越調和對話。一切都過去了,都結束了,可從來也沒個開端呵!明明白白,又不清不白是誰呢?是我?是這種季節?是河風?湖風?春風?東風?是下錨的船?是走過的路?是今天?是今晚?大概還剩下一支歌,心中哼的一支歌,一無所有、一無所有------」
我們的這位多愁善感多少有點自作多情的詩人、作家周民,在東笤溪的岸邊,在茫茫的夜色中,望着星空,看着明月,「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宋·歐陽修)「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清·黃景仁)
真不知道這一夜,周民是怎麼熬過來的。
作者簡介
高聖傑,老三屆,當過知青,後從亊商業和媒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