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論宗教權利與猶太教的新描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論宗教權利與猶太教的新描述》,作者: 摩西-門德爾松,出版社: 山東大學出版社,副標題: 耶路撒冷,譯者: 劉新利,出版年: 2007-11,頁數: 87,定價: 20.00元,叢書: 漢譯猶太文化名著叢書,ISBN: 9787560734811。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現象,是人類傳統文化[1]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影響到人們的思想意識、生活習俗等方面。廣義上講,宗教本身是一種以信仰為核心的文化,同時又是整個社會文化[2]的組成部分。

內容簡介

本書為「漢譯猶太文化名著叢書」之一,是著名哲學家摩西·門德爾松的力作。全書共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了他的關於天賦人權的哲學思想,第二部分對宗教權利與猶太教作了深入的論述。本書內容豐富,論述透徹,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漢譯猶太文化名著叢書」序一

「漢譯猶太文化名著叢書」序二

門德爾松的生平與著作(代譯序)

導言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中西文譯名對照

作者簡介

摩西·門德爾松(1729-1786年),德國猶太哲學家,被稱為「德國的蘇格拉底」、「猶太人的路德」,他是18世紀德國啟蒙運動的領導人,近代猶太史上的重要人物。在《斐多》(1767年)中,門德爾松為靈魂不朽的思想做了辯護。在《耶路撒冷》(1783年)中,門德爾松指出在猶太 教中信仰和理性之間 是沒有衝突的。他支持宗教信仰自由、政治寬容,倡導公民平等而不必遵循教條。因而是幫助猶太人從猶太人生活與文化中獲得解放的領導者。儘管他堅持猶太傳統和猶太教律,門德爾松還是鼓勵他的人民參與到歐洲的文化和教育當中去。1783年門德爾松把《摩西五書》和《詩篇》翻譯成了德文,在正統拉比們那裡獲得了「叛教者」的惡名。

作為一個啟蒙主義者,當《柏林月刊》提出「何謂啟蒙」並掀起一場大討論時,門德爾松積極參與了討論,發表了論文《論這個問題:什麼是啟蒙》,集中闡述了他對啟蒙概念的理解。事實上,這篇論文是他為參加1784年5月16日「星期三協會」的活動所提交的演講稿,被認為是《柏林月刊》上發表的最好的文章之一,迄今依然廣受關注,也廣為引用。

門德爾松闡述啟蒙的切入點不同於當時任何一位思想家。他抓住了德國現代思想的一個核心範疇:教化(Bildung)。門德爾松認為,「教化是由文化和啟蒙組成的」,啟蒙與文化其實都是教化概念的子概念::「教化、文化和啟蒙是社會生活的修正,是人們改進他們的社會狀況的努力和勤奮的結晶」。既然教化包括啟蒙和文化兩個方面,那麼,它們各自在教化中的地位、作用又是如何的,相互之間的關係又是怎樣的呢?按照門德爾松的理解,教化一部分是理論的,即啟蒙,另一部分是實踐的,即文化———「文化似乎更多地把興趣引向實際問題:(客觀上)引向善、文雅以及藝術和社會風俗中的美;(主觀上)引向藝術中的靈巧、勤奮和機敏,以及社會習俗中的秉性、傾向和習慣。在一個民族當中這些東西與人的命運愈加對應,他們就會被賦予更多的文化,就像一塊土地據說耕耘和培養得愈好,通過人們的勤奮,它就愈加達到產生對人們有益的東西的那種狀態。相比較而論,啟蒙似乎與理論問題的關係更加密切:按照他們對人的命運的重要性和影響,啟蒙關係到(客觀的)理性知識,關係到對人類生活進行理性反思的(主觀的)能力」。

門德爾松從一開始就把啟蒙與集體生活聯繫在一起,認為所謂啟蒙,主要就是大眾啟蒙或民族啟蒙。和啟蒙概念密切相關的教化概念,也並不單純指個體通過恰當的培養而變得更有文化和更加出色,而指的是共同體的歷史形成過程,具體來說,也就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歷史形成過程。教化的目的就是人的規定性在社會中的實現,是使個體的本性在共同體中得到滿足,換句話說,就是使每一個個體都能夠融入到集體當中———即認同這個共同體,同時又被這個共同體所認同。所以門德爾松說:「一個民族的社會狀況越是通過藝術和勤奮協調於人類的命運,這個民族就越有教化」。

門德爾松出生在德紹,但他絕大部分時間是在柏林度過的,在那裡他是一個絲綢商人的合伙人。他的兩個兒子亞伯拉罕和約瑟夫都是德國首屈一指的銀行家,開創了著名的門德爾松銀行。而他的孫子就是享譽世界的19世紀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費利克斯·門德爾松。

1783年,由於在萊辛死後,雅各比挑起關於萊辛究竟是否一個「斯賓諾莎」主義者的「泛神論」之爭,門德爾松以柏林啟蒙派領袖的身份與雅各比論戰,力證萊辛不是一個斯賓諾莎主義者。論戰逐漸從萊辛究竟是否一個「斯賓諾莎」主義者的問題擴展到「啟蒙」與「反啟蒙」之爭。1785年冬,柏林天氣極為寒冷。就在這一年的最後一天,門德爾松冒着凜冽寒風離開住所,將自己的手稿《致友人萊辛》交付出版,以回應雅各比與稍前出版的《關於斯賓諾莎學說的書簡》(1785)——沒想到由於出門時過於匆忙,這位著名的啟蒙哲人居然忘記穿上外套······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由於本來孱弱的身體經不住寒風的侵襲,他回家後不幸病倒,病情迅速惡化,於1786年初不幸去世。他的死可以被認為是死在與反啟蒙的雅各比的論戰戰役中的,他的死意味着「啟蒙之死」。

參考文獻

  1. 第五章 種族 民族 民俗,人人文庫,2020-07-11
  2. 文化的社會作用,高三網,202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