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記憶中的麥天(趙振超)

記憶中的麥天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記憶中的麥天》中國當代作家趙振超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記憶中的麥天

原本打算本周六回妻子老家幫助岳父收麥子,可周五嶽父又打來電話說,「二畝麥子已經收割完了,一會兒就可以入倉了。」這也意味着今年麥罷了。

小時候在村裡的小學讀書,讀着「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有了電真方便,電的用處說不完……」這樣場景美妙的課文,心裡暗想:沒有電怕啥,不是還有煤油燈嗎?關鍵是能吃上香噴噴的白面膜,農村的貧苦和飢餓充斥着我的整個童年生活,那些年的故事至今記憶猶新。

農民們從種上麥子,就時刻關注着麥子每一天的長勢,直到金黃的麥田鋪滿村莊周圍的整片土地,這時的人們那個高興啊!就如同現在的城裡人買了一套海景房,激動源於內心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一季麥子的收成,直接關乎着一家老小的吃飯問題,關乎着要到鄉里糧所上交公糧, 關乎着親戚朋友紅白喜事的用度,也關乎着我們姐弟幾個的學業。

早在半月前,父母已經到城裡和鄉里趕了兩次農貿大會,該準備的農具已經全部到位,主要是割麥子用的鐮刀、磨石刀、草繩、草帽、布袋,有補充了一些桑叉、大掃帚、撮斗等必需品,如果是母親帶去的雞蛋賣了好價錢,還會給我們帶回來一些糖果,那可是人間難得的美味,遺憾的是不是每次都有的。然後開始「壓場」,就是打麥的地方,這個麥場按各個生產隊住戶的居住情況,將閒置的地方規劃出打麥的場地,我們那時的麥場在村子的西頭,屬於嶺地,石子特別多,開鐮的前兩天,先把麥場清理乾淨,對地面進行平整壓實,避免凹凸不平。好在我家的麥場和幾個叔叔的麥場都緊挨着,相互都能照應,麥場弄好了,在場裡周邊設有兩口大缸,缸里有水,水中有盆,消防用。

割麥更是辛苦,割麥時要趁着好天氣,炎熱的天氣有利於麥穗的晾曬、打場和儲存,但對於人的體能也是一種考驗,為了趕在好天氣,那時全家人全出動,天明時母親就已經做好了一大鍋飯,招呼着所有人趕快吃飯下地,然後各自拿着自己的鐮刀,父親拉着吱扭響的架子車,母親提着一個大水壺,我們小孩子就跟在大人的後面,邊走邊玩邊追趕着父母匆忙的腳步。

田地里到處都拿鐮刀彎腰割麥的身影,很是壯觀。隨着唰唰的鐮刀與麥稈的摩擦,一把把顆粒飽滿的麥棵瞬間倒地,在主人的指揮下規規矩矩的臥在麥茬上,中間休息時,母親會教我怎樣割麥子,手把手地示範給我看,左手攏着麥棵,右手拿鐮刀,瀟灑的一使勁,呼啦一聲,一大把麥棵便順勢倒在手裡,那真叫個痛快,儘管母親僅讓我割兩壟麥,但還會時常劃傷自己的腳。

麥子割到一半時,父親便開始往車子上裝車,這個時候自然少不了我的存在,因為姐姐是女孩,弟弟還小,只有我「上躥下跳」地正合適,更何況我很樂意站在車上高高的麥車上四處張望,車裝滿了,父親把我接下來,此時車子很重,麥田裡能清晰地看見由淺到深的兩條平行線,,車子裝得像個小山一樣,在鬆軟的麥地里舉步維艱,把這一車麥棵拉出麥地,拉到田間路上,一口氣是很難完成的,父親招呼一聲大家都會停下來休息一下,這樣的場面要持續還幾天,直到把村南村北地塊里的麥子全部收割完成,只可惜當時沒有相機,這樣的場面只能永久地儲存在腦海里。

拉麥子全憑人力,大人使勁拉着麥車,拉着希望,小孩子則是後面不停地撿起因為車子的顛簸而抖落的零星的麥穗,也撿起童年的快樂時光。麥子拉到場裡,開始解繩、卸車、攤開、晾曬,中午時分還要趁着高溫翻曬兩遍。翻場可是個技術活,又累手臂又累腰,到了下午兩三點的時候,大人們簡單吃過午飯就開始碾場了,父親把家裡的那頭老黃牛趕到麥場邊,牛拉着大石磙,石磙後面還固定一個扇形的紅石片(作用是讓麥子能快地脫離麥穗),父親趕着牛,由外圈一點點往中心前進,然後從裡到外反覆幾次才能把麥粒全部剝離出來,中間還要經歷一次翻麥,這個程序沒有三四個小時是不行的,如果麥場大還要更長的時間。

接下來父親和老牛休息時,母親帶領我們用桑叉一下一下地把壓扁的麥杆挑起,使勁的晃動,讓麥粒漏下去,然後,再把滿場的麥杆一叉一叉的挑在一起,堆在麥場的一邊,為的是儘量少占用賣場的面積。接着用排叉簍去遺留的麥秸杆,這個活我們小孩子最擅長了,邊干邊玩,基本上都是跑着完成的,然後用排叉的背推動地上厚厚的摻和着麥糠的麥粒,把它們聚集在場的中央,堆成一長排,再用掃帚把場上零星的麥粒全部清掃到小麥山上,這時太陽已經快要下上了,天氣也涼爽了很多。

這時最好有風,家人便會趕緊開始揚場,父親用木杴一下一下地揚起含着多半麥糠和麥杆的麥粒,母親便用掃帚一下一下的「打落」。他們配合的是如此的默契,你很難想象出只憑感覺就如此嫻熟地操作的場面,我也嘗試着學幾次但始終沒有學會,這絕對是一個技術活,屬於父輩們那一代人獨有的專利。如果沒有風,那就需要等,直到深夜。那時小孩子就該看場了,一張涼蓆一個布單子,躺在麥場上望着星星看着月亮,在麥堆旁開始編制自己的夢想,還有對外面世界的嚮往,麥香飄來,眼前又一次次呈現出熱騰騰的美食,還有現代化的生活,伴着甜甜的味道進入繁華的夢鄉。

我是在農村的芬芳里長大的孩子,懂得麥香是大自然中最最美的芬芳,麥季又是農民最重要、最緊張的黃金時節。收麥就是搶收,收的是生活下去的資本和勇氣。播種就是搶種,種下去的是下一個季節的希望,一個麥忙季節,包含農人幾多艱辛[1]

作者簡介

趙振超,男,漢族,中共黨員,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河南省骨幹教師,供職於平頂山市寶豐縣文峰路小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