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西藏泡囊草

中文學名:西藏泡囊草

拉丁學名:Physochlaina praealta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科:茄科

屬:泡囊草屬

種:西藏泡囊草

西藏泡囊草是一種植物,生於海拔4200-4300米的山坡,階地。根部含托品類生物鹼總量 0.78一0.92%,其中莨菪鹼0.43一0.46%。東莨菪鹼 0.03一0.16%、紅古豆鹼0.24一0.32%、莨菪醇 0.04一0.24%。其莖、葉、花中含莨菪鹼、東莨菪鹼及山莨菪鹼。 [1]

目錄

西藏泡囊草形態特徵

體高30-50厘米;根粗壯,圓柱形;莖分枝,生腺質短柔毛。 葉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7厘米,寬3-4厘米,頂端鈍,基部楔形,全緣而微波狀,葉脈有腺質短柔毛,側脈5-6對;葉柄長1-1.5厘米,由於葉片基部下延而成狹翼狀。 花疏散生於圓錐式聚傘花序上;苞片葉狀,卵形,長5-15毫米;花梗長1-1.5厘米,果時稍增粗而伸長達1.5-3厘米,密生腺質短柔毛;花萼短鍾狀,長及直徑均約6毫米,密生腺質短柔毛,裂片三角形,長約2毫米,果時增大成筒狀鐘形,長2.5-3.5厘米,下部貼伏於蒴果而稍膨脹,蒴果之上筒狀,萼齒直立或稍張開,近等長,長約3.5毫米;花冠鍾狀,長約2厘米,黃色而脈紋紫色,裂片寬而短,頂端弧圓;雄蕊伸出花冠,花葯長約2毫米;花柱伸出花冠。 蒴果矩圓狀,長約1.2厘米。花果期6-8月。

西藏泡囊草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4200-4300米的山坡,階地。

西藏泡囊草分布範圍

分布於我國西藏西部和中部;克什米爾地區北部。

西藏泡囊草相關資料

西藏泡囊草根部: 【功 效】:麻醉鎮痛、解痙消腫。 【主 治】:用於急、慢性胃腸炎,胃腸疼痛,膽道蛔蟲症及膽石症引起的疼痛。 外用治瘡癤癰疽,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0.5一1.5克,水煎服;外用:研末敷患處 【性味歸經】:苦、辛,溫,有毒。入胃、膽、肝三經。 

參考來源

  1. 西藏泡囊草,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