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 成了亡國的代名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 成了亡國的代名詞永嘉之亂是指公元311年即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陽、擄走懷帝的亂事。晉初八王之亂,加以天災連年,胡人遂乘時入侵。永興元年(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起兵,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區,自稱漢王。[1]

光熙元年(306年),晉惠帝死,司馬熾嗣位,是為懷帝,改元永嘉。劉淵遣石勒等大舉南侵,屢破晉軍,勢力日益強大。永嘉二年,劉淵正式稱帝,四年劉淵死,子劉聰繼位。次年,劉聰遣石勒、王彌、劉曜等率軍攻晉,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殲滅十萬晉軍,又殺太尉王衍及諸王公。旋攻入京師洛陽,俘獲懷帝,殺王公士民三萬餘人。

總結

史家謂永嘉之亂為中國歷史上巨大的風暴,在此以前,中國本部的空間,全以漢民族活動為中心的歷史,但自懷、愍二帝被擄北去,晉室南渡後,北方便成為胡族活動的大舞台。自匈奴劉氏興起,五胡便展開連串的建國運動,彼此混戰不休,令中原人民流離失所,死傷無數。加上戰爭阻礙生產,使開發近千年的中原淪為白骨蔽野之地。此亦為異族首次入主中原。

相關言論

時過一千六百多年,冉閔的豪壯語任激動人心:「諸胡亂我中國,也已數十年,今我與諸君盡誅天下胡族,共雪我中原百姓血海深仇。」 ——大會群英,致書各地。 閔遣使臨江告晉曰:「胡逆亂中原,今已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東晉朝廷不答。「天下大亂,你們這些凶禽一樣,人面獸心的蠻夷尚且可以稱王稱帝,何況我乃是堂堂中華英雄!」——被俘拒降鮮卑國主慕容俊。

冉閔死,遏陘山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天以不雨以示大哀無淚。天地大慟無非屈聖賢辱,千年不得昭雪。連上蒼都知道冉閔的冤屈,上天都感動了。——真乃神人也。

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 成了亡國的代名詞

西晉末年有個年號叫「永嘉」,在歷史上相當有名,對於兩晉臣民來說,更是刻骨銘心。因為在永嘉五年,匈奴攻破洛陽,西晉的第三個皇帝晉懷帝被俘,稱為「永嘉之亂」。「永嘉」也就成了亡國的代名詞,就像一提到崇禎就想到明亡一樣,有着流不完的淚水,數不盡的傷痛。

一曲哀歌聲起:從今別卻中原路,化作杜鵑泣血歸。來看看「永嘉之亂」的來龍去脈。

兩個諸侯王先後死去

306年10月,司馬穎主演的連續劇到了最後一集,他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在長安,司馬顒容不了他,派給司馬穎1000人,要他征討司馬越。1000人能有什麼用呢?相當於公開聲明:你自行了斷吧。司馬穎輾轉多地後,走投無路,聽到公師籓起兵的消息,準備去投靠。

途中,他被司馬越的人捕獲,抓到鄴城。因為鄴城曾是司馬穎的大本營,司馬越的下屬擔心他名望高,有人劫獄,發生激變,決定就地處決。司馬穎臨死之前,知道他將離開深深眷戀的紅塵,對看守他的人嘆息說:我死以後,天下安定呢還是不能安定呢?自從我被放逐,至今兩年了,都沒有洗過澡,取點熱水來讓我洗洗吧!

他的兩個兒子嚎啕大哭。司馬穎叫人把他們帶走,洗過後頭朝東,披散着頭髮睡下,讓看守的人縊殺自己,年僅28歲。他的兩個兒子也隨即被殺。

他真正當權的時間,僅僅1年10個月,之後顛沛流離卻有兩年多。為了登上那無限風光的絕頂,付出了跌入萬丈懸崖的代價。他死的時候,所有的隨從中只有盧志一人跟着他。幾年後,盧志被匈奴人抓獲後被殺,滿腹才華一生都沒有得到施展,埋葬於茫茫草原之中,無窮的惆悵與惋惜飄散在藍天白雲之下。

司馬穎奔往黃泉的路上並不孤單,身後傳來了一個熟悉的聲音:「等等我」。那就是置他於死地的司馬顒,他不久就被司馬越擊敗,準備向司馬越投降,半途中被殺,在馬車上被人活活掐死。

新皇即位和司馬越不和

緊接着,同年11月,白痴皇帝司馬衷死了,他是吃了一個餅子後死去的,相傳是被東海王司馬越毒死的。但沒有確鑿的證據,因為作為一個權臣來講,一個痴呆皇帝更容易控制,何必要殺他呢?這成了一個千古之謎。

惠帝的弟弟豫章王司馬熾即位洛陽,史為晉懷帝。對他來說,這是個悲劇,因為他從來不想充當這個英雄,一直往後縮,結果被人背後一腳,踢到了舞台中央。

司馬熾7歲的時候,父親就死了。沒有後台,他為人低調,不喜歡和人打交道,唯一的樂趣就是看古籍書,做歷史系的教授是最適合的工作。但是命運就是這樣捉弄人。司馬氏中凡是想出人頭地的,都一個接着一個去閻王殿報到。司馬熾越是沉默,聲望就越高。

306年,晉惠帝駕崩,由於後人全死了。「八王」中司馬越笑到了最後,掌握大權,覺得這個小伙子老實本分,容易掌控,和惠帝血緣又近,就立他為帝。

司馬熾親歷了西晉的滄桑巨變,本已心驚膽顫。但他這一年24歲,當千萬束的燈光突然聚焦到他身上時,他熱血沸騰了,挺直了腰板,決定盡一生的力量演好這部劇,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

即位第二年,改元永嘉。這個年號寄託了司馬熾無限的夢想。

永嘉從字面理解是「永遠吉慶、美好」,司馬熾還有一層心思。在他出生在豫章的時候,傳說有「嘉禾」出現於豫章郡,望氣者說「豫章有天子氣」。「嘉禾」是指生長奇異的禾,比如一頸有雙穗、或多穗的禾,古代認為是天降祥瑞,或者說這裡有大人物出現。

他不想做傀儡,讓司馬越後悔不已,自打耳光痛罵自己看錯了人,雙方開始勾心鬥角。司馬熾鼓動一個個地方諸侯反司馬越,司馬越於是忙着滅火,平定叛亂。就在君臣明爭暗鬥時,他們漸漸發現,西晉能控制的地盤越來越少,洛陽已成了一座孤城,匈奴兵步步逼近,漸成包圍之勢。

西晉最後10多萬士兵被殺

到了311年,也就是永嘉五年,匈奴和西晉各死了一個重要人物。

「漢」的第一代皇帝劉淵死了,他幾次進攻洛陽,功敗垂成,帶着一生的遺憾撒手西去。西晉最高軍事統帥司馬越,在內憂外患中日益焦慮,病死了。

但雙方的繼承人大不相同。「漢」是太子劉和繼位,屬於文弱書生。弟弟劉聰,也就是劉淵的第四個兒子久握兵權,尾大不掉。劉聰不久殺死劉和,奪得了帝位。繼續劉淵未竟的事業,率領大將石勒等繼續攻打洛陽。

西晉的繼承人是大名士王衍,因為他的聲望最高。王衍開始做了一個豪氣萬丈的舉動,把自己的車子都賣了,表示自己不逃了,死守洛陽,堅持到底。但過了不久,就顧不上名士風度了,居然扔下晉懷帝,率10萬大軍公開逃跑。公開的理由是護送司馬越靈柩回到東海封國,這10多萬大軍是西晉最後的一點資本。

石勒聽到消息,只帶了幾萬人一路狂追,西晉的軍隊出城不久,就亂成一團糟,相互踐踏如山。

王衍等一批貴族被殺

最後10多萬士兵全部被殺,大批王侯貴族被俘,戰爭結束後,石勒把他們喊到了面前。因為王衍的名氣最大,石勒就問他:你對西晉的滅亡怎麼看?

王衍卑劣的人品堅持到了最後一刻,說:我年輕的時候就不喜歡參與政事,我做官都是別人強迫的。西晉的滅亡和我沒有什麼關係,這是天命。

他一再奴顏婢膝,勸說石勒稱帝。

石勒開始當他是明星偶像,哪知道一張口顯得無比俗氣。越聽越是惱火,大怒說:你名聲這麼大,位置這麼高,年輕時就被重用,現在滿頭白髮了,怎麼能說不參與朝廷政事呢?西晉的滅亡,正是你的罪過。

王衍一聽,連連乞求保命。石勒失望至極,命人把王衍押下去。當天夜裡,石勒都不願意拿刀殺他們,命人推倒圍牆把這些王公貴族全部壓死。西晉最後一點資本就這樣化為烏有,在城內的皇帝又能做些什麼呢?[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