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衰老的端粒學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衰老的端粒學說端粒位於染色體的末端,而DNA鏈則位於細胞核內。每當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時,端粒就會變短,直到端粒達到一個臨界長度,這時細胞也失去活性而死亡。所以端粒是隨着細胞個體的衰老而變短。但每個細胞的端粒長度是天生的,並非一開始就相同,並且之後的縮短速度也各不相同。端粒損耗的速度是衡量「生物衰老」的一個方法。


中文名:衰老的端粒學說

端 粒位於染色體

端 粒:DNA鏈則位於細胞核內

每當細胞:產生新細胞時


學說發展

20世紀60年代,有學者在體外培養人成纖維細胞時發現,當細胞分裂到50代左右時,分裂繁殖就完全停頓,最終死亡,這被稱為細胞分裂的海弗利克極限。但海弗利克極限也帶來了迷惑實驗證明細胞的端粒結構並不能決定衰老的程序,大鼠的端粒比人的要長得多,但大鼠的細胞只能質分裂十幾次,而人的細胞卻能分裂五六十次。此外,啤酒酵母的端粒在繁殖過程中並不縮短,人為地縮短啤酒酵母的端區不僅沒有使之短命,反而起了增壽作用。

並且,占機體體重相當大的一部分的骨骼肌細胞心肌細胞神經細胞,一旦胎兒出生前和出生後發育完成就終生不分裂。但這對人的生命最為重要的不分裂的細胞也會衰老,但怎樣用海弗利克極限理論來解釋? [1]

視頻

央視報道發現端粒和端粒酶

關於端粒-我們可以逆轉生命時鐘嗎?—抗衰老系列視頻課程第三期

參考文獻

  1. [王亞平.幹細胞衰老與疾病.北京東黃城根北街16號:科學出版社,2009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