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鱒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虹鱒魚 |
中文學名: 虹鱒魚 拉丁學名:Oncorhynchus mykiss(Walbaum, 1792) 別 稱: 瀑布魚、七色魚 界 :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硬骨魚綱 亞 綱:輻鰭亞綱 目:鮭形目 亞 目: 鮭亞目 科: 鮭科 亞 科: 鮭亞科 屬:太平洋鮭屬 種: 虹鱒魚 分布區域: 北美,太平洋西岸 |
虹鱒魚(學名:Oncorhynchus mykiss)是鮭科、太平洋鮭屬的一種魚,冷水性魚類,塘養魚中的珍貴品種。
虹鱒魚原產於北美洲北部和太平洋西岸,主要生活在低溫淡水中,是一種食用魚,對養殖水域的水質要求較高,是世界性養殖最廣泛的魚類。
形態特徵
體型側扁,口較大,斜裂,端位。吻圓鈍,上頜有細齒。背鰭基部短,在背鰭之後還有一個小脂鰭。胸鰭中等,末端稍尖。腹鰭較小,遠離臀鰭。鱗小而圓。背部和頭頂部藍綠色、黃綠色和棕色,體側和腹部銀白色、白色和灰白色。頭部、體側、體背和鰭部不規則的分布這黑色小斑點。性成熟個體沿側線有1條呈紫紅色和桃紅色、寬而鮮紅的彩虹帶,直沿到尾鰭基部,在繁殖期尤為艷麗。似彩虹,故名。
生長環境
北美洲的山澗、河流中。加拿大、美國、墨哥的太平洋沿岸部分水域以及哥倫比亞的河流里均有分布。喜棲息於清澈、水溫較低、溶氧較多、流量充沛的水域,虹鱒生活極限溫度0-30℃,適宜生活溫度為12-18℃,最適生長溫度16-18℃,低於7℃或高於20℃時,食慾減退,生長減慢,超過24℃攝食停止,以後逐漸衰弱而死亡。它對水中溶氧要求高。溶氧低於3毫克/升為致死點,低於4.3毫克/升時出現「浮頭」開始死亡。溶氧低於5毫克/升時,呼吸頻率加快。要使虹鱒處於良好的生長狀態,溶氧最好在6毫克/升以上,9毫克/升以上快速成長。最適水質為:生化需氧量小於是10毫克/升。氨氮值低於0.5毫克/升,pH值6.5~8。虹鱒有陸封型(終生在湖泊、河川中生活)和降海型(指入海生長的硬頭鱒)兩種。兩者的雜交子代可以入海。
虹鱒屬於肉食性。幼體階段以浮遊動物。底棲動物、水生昆蟲為主;成魚以魚類、甲克類、貝類及陸生和水生昆蟲為食,也食水生植物葉子和種子。
分布範圍
原產於北美洲北部和太平洋西岸,主要生活在低溫淡水中,也有一種名為「硬頭鱒」的種類在不同的季節生活在淡水中或者海水中。虹鱒是一種食用魚。被移入多個國家,但在一些地區成為了入侵物種。
漁業價值
原產於美國阿拉斯加地區的山川溪流中。1866年始移殖到美國東部、日本、歐洲、大洋洲、南美洲、東亞地區養殖並增殖。已成為世界上養殖範圍最廣的養殖名貴魚類。我國養殖的虹鱒最早是1959年4月自朝鮮贈送周恩來總理象徵中朝友誼的8000顆受精卵開始。1985年5月首次從甘肅瑪曲養殖場引進虹鱒魚種至青海省海晏縣哈達木泉養殖,獲成功。虹鱒魚系冷水性兇猛魚類,喜棲息於水質清澈、溶氧豐富的山川溪流中,以水生昆蟲及幼蟲、甲殼類、小魚蝦、蝌蚪和掉入水中的陸生昆蟲為食,在人工養殖條件下也能很好地攝食人工配給的顆粒飼料。虹鱒魚有很發達的胃,腸道短,幽門垂髮達。游泳迅速,適宜集約化養殖,單產很高。
繁衍方式
雌魚3齡開始性成熟,雄魚為2齡。虹鱒魚雌雄異體,體外受精。虹鱒生長迅速、適應性強。產卵場在有石礫的河川或支流中,雌魚掘產卵坑,雄魚保護,卵沉性。每個產卵坑通常有受精卵800-1000粒,個體懷卵量10000-13000粒,分多次產出,已知同一個體有繁殖五次的例子。其雌雄魚的鑑別,外觀主要依據魚的頭部,頭大吻端尖者為雄魚,吻鈍而圓者為雌魚。
三倍體
三倍體虹鱒魚是四倍體虹鱒魚和普通二倍體虹鱒魚雜交產生的全雌性虹鱒魚。具有生長周期短,成本低,肉質好的特點。
虹鱒魚養殖採用的是一種高密度流水養魚方式,科技含量高,虹鱒魚養殖技術水平上看,需要三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完成一個商品魚生產周期,生產周期較長,投入較高,要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就必須改良品種,提高虹鱒魚生長速度,縮短生產周期,盡而降低成本。
根據國內外養殖虹鱒魚最新動態,如果採用全雌三倍體技術則可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採用該項技術,具有以下突出優點:其一,採用全雌三倍體虹鱒魚進行養殖,可提高虹鱒魚成活率10%,可提高生長速度10—20%。其二,採用該技術可避開因性腺發育而對飼料的過多消耗,降低養殖成本5%以上,可提高經濟效益15%一2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