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區教育學院實驗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images/2/25/%E8%99%B9%E5%8F%A3%E5%8C%BA%E6%95%99%E8%82%B2%E5%AD%A6%E9%99%A2%E5%AE%9E%E9%AA%8C%E4%B8%AD%E5%AD%A6.jpeg)
虹口區教育學院實驗中學地處四川北路商業街北端,臨近多倫路文化名人街,目前是四川北路上唯一的公辦初級中學。
學校教學大樓落成於1916年,近一個世紀以來保存完好。大樓由挪威建築設計師摩拉(E·J·Mura)設計,鋼筋水泥結構,為典型的早期現代派建築風格,2004年被虹口區人民政府確定為文物保護單位。
學校概況
上海市虹口區教育學院實驗中學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醇厚的文化底蘊。
作為一所公辦初中,學校懷着海納百川的胸襟,始終關注着全體學生,為他們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做到了不放棄、不拋棄。學生們接受的戲劇藝術啟蒙教育[1],將為他們成長為一名有文化品位和良好藝術修養的公民打下堅實的基礎。
辦學特色
為傳承優良的藝術文化傳統,學校從1992年起開展京劇藝術教育[2]。通過外聘上海京劇院專家等具體舉措,學校成為上海市最早將京劇藝術教育引入課堂的學校之一。二十多年來,在師生共同努力下,京劇藝術教育獲得了極大地發展,學校京劇隊也屢獲市區級戲曲比賽殊榮。
如今,通過探尋過往學校歷史和現代學校建設的契合點,學校確立了 以「營造和諧、開啟智慧、培育公民」為辦學理念;以培養「懂是非、講進取、會學習、能合作、善表達、有素養」的具有初步「現代公民」特徵的合格初中畢業生為培養目標的育人方向。2010年以來,學校通過「聯合專業藝術院校」、「建設校園戲劇藝術環境」、「架構戲劇藝術特色課程體系」、「提高戲劇藝術特色課程執行力」等措施,打造了學校的「戲劇藝術特色發展項目」,為繁榮和傳承民族文化,培育有藝術素養的現代公民而努力。
所獲榮譽
學校於2007年被國家教育部、上海市教委評定為「京劇進校園」試點學校;同年被虹口區教育局評為「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訓活動特色學校」。2010年,學校京劇隊與梅葆玖先生率領的梅蘭芳劇團同台演出,獲各界好評。
2012年,上海市戲劇家協會在此建立全市首個「上海青少年戲劇普及示範點」。
2013年,「實驗戲劇百花園」景觀獲上海市普教系統十大校園文化新景觀提名。
2014年,學校被評為虹口區藝術教育特色學校。
養成教育
學校一貫注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同時,公民教育也已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特色。為此,學校與「上海百老講師團」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聯繫,團長戚泉木、戰鬥英雄韓德彩、全國勞模楊懷遠、李白烈士遺孤李恆勝等同志曾多次到校為學生做報告和講座,並參加少先隊主題活動;與此同時,學校拓展和整合校內德育資源,繼而成立「實驗中學德育講師團」,根據年級段形成公民教育內容序列,定期為學生開設講座,開展體驗實踐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促進了學生的體驗感悟,提升了學生的公民素養。
2010年,學校與美國加州成功之路基金會建立中美學生文化交流活動項目,長期為學有所長的學生提供獎學金,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視頻
虹口區教育學院實驗中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啟蒙教育,簡書,2019-07-29
- ↑ 藝術教育的意義與作用,豆丁網,201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