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藏香製作技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藏香製作技藝

藏香是藏區雪域神山中稀有的「天木」,佛經中有諸多記載, 天木香是佛教禮佛供養之上品,是顯密典籍中記載著名的五種殊勝供香之一。藏醫稱天木為小沉香,據藏醫典籍記載:天木純淨無染,為養生療病之良藥,辟穢化濁,除惡防蟲,通絡疏竅,熏治毒瘡怪病,袪散山瘴邪氣之效。藏香製作歷史可追溯到1300年前,此後便有了吞巴村老百姓家家戶戶製作藏香的傳統,沿襲至今。藏香配料考究,製作精湛。 雖然藏香歷史悠久但是藏香的製作對現代人來說還是一門很神秘的技藝,弘慧小編就為大家揭開藏香製作的神秘面紗。

2008年6月7日,藏香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藏香製作技藝

非遺級別:國家級

遺產類型:傳統技藝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遺產編號:Ⅷ-14

申報地區:西藏自治區尼木縣、墨竹工卡縣

歷史淵源

做藏香的安多漢子叫龍日江措,是優敏芭藏香的第9代傳人。配藥、製藥、磨料、擠香,每道工藝江措都爛熟於心。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江措曾一度放棄這門祖傳的手藝。

江措選擇出國做生意,13年裡走過全球20多個家。1995年,江措回到拉薩,意外收穫了一件寶貝,改變了他的生活軌跡。

拿在手中仍然能夠嗅到淡雅的芳香。直到今天,江措也沒能琢磨出這截藏香的配方。從它身上,江措感受到藏香文化的博大精深,他覺得應該把這門手藝傳下去。經過5年準備,2000年他重拾家傳秘方,開了一個制香作坊。

2008年,藏香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市場豁然開朗,西藏自治區政府也加大了對傳統技藝的支持力度。8月,江措的作坊被政府請進了達孜縣工業園。江措的優敏芭藏香在全20多個城市設立了專賣店。

10年時間,儘管生意越來越忙,但江措拜師學藝的工作卻從來沒有停下。江措又有了新的打算。在廠房後面,一座藏香博物館正在建設中。

60年前,西藏民族工藝傳承全依賴家庭小作坊,60年後的今天,西藏已經形成了規模化的文化產業。十一五期間,西藏累計安排53.4億元,保護和發展西藏民族文化。藏戲和「格薩爾」成功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西藏現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406個,傳承人1177名。

工藝效果

2008年6月,直孔(貢)藏香製作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國家重點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

「好的藏香應該能防病治病。我們的直貢藏香(當地稱直貢藏香)嚴承直貢噶舉派創始人覺巴·吉天頌貢大師特製的《七支法》秘方,採用無污染雪域高原珍貴植物藥材和純天然植物香料精心配製而成,最大的特點是無動物成分和化學成分,純天然,對人體無害。」阿貢活佛談到直貢藏香的時候非常自豪。

製作技藝

止貢梯寺坐落在拉薩東部的墨竹工卡縣,是藏傳佛教止貢噶舉派的祖寺,以歷史悠久的天葬台聞名於世。

貢覺偉色18歲入寺為僧,一直與藏香打交道。2008年6月,藏香製作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直貢梯寺的安宮仁波切也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有近千年歷史的直貢藏香由此戴上了"護身符",註冊了專門商標,開始由寺院自給自足走向市場。"我非常高興,因為政府的保護、扶持,就是我長久以來傳承文化遺產的願望。

但從長遠看,光有重視和投入還不夠,藏香要想形成產業,自身更要選擇可持續發展之路。"貢覺偉色說。眾所周知,藏香之所以獨特,除了手工製作,主要在於原料天然,且大多為青藏高原珍貴的藥用植物。出於長期的習慣,人們採摘相關植物時往往連根拔除,一旦需求量擴大,就會對植物種群和相關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還有一些藏香品種追求名貴,除了珍稀植物,還加入了麝香、穿山甲等動物成份。貢覺偉色認為,對這些傳統應該"揚棄"。因為根據藏傳佛教教義,萬物平等,人類不能為了自身利益讓別的物種滅絕,"那將是一種悲哀"。同時,國家來一直在倡導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不能為了眼前利益竭澤而漁。貢覺偉色所在的止貢梯寺在加工製作藏藥、藏香過程中,已改連根拔除為採摘植物的莖葉,並對總量加以控制。

傳承人

旦增格西說,由於傳統的曼仲藏香香氣過於濃郁,旦增格西和朋友們一起研製新的配方,經過多次試驗,終於調配出多種能讓大眾接受的藏香。旦增格西和他的團隊正在籌建西藏首個藏香體驗館,他想通過藏香體驗館,打造屬於自己家鄉的藏香文化旅遊線路。

旦增格西是個愛笑的小伙,有時會因為普通話表達不流利而害羞。他是藏醫學世家曼仲莊園的第十四代傳承人,從小那裊裊的藏香就一直縈繞在他的身邊,甚至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12年從西北民族大學畢業之後,他並沒有選擇考公務員,而是回到曼仲莊園所在的小村子——尼木縣吞巴村,他想傳承祖輩留下來的味道。旦增格西說:「剛開始創業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做,畢竟尼木藏香已經很出名了,怎麼讓我們的曼仲藏香更加有名,就要好好想想了。」旦增格西熱情地將大伙兒請進曼仲莊園,剛進門,一股清新的香氣撲面而來,幾個工人正在忙碌着。

藏香傳人

「吞巴」——對於熟悉西藏,特別是喜歡藏香的人來說並不陌生。這裡的人世世代代都在製作藏香,這裡的人以製作藏香為榮、以製作藏香為生。次仁家就是藏香製作世家,至於傳到自己是第幾代了,他自己也說不清楚,但他清楚地記得,自己的祖父、父親都是藏香製作藝人。

次仁告訴記者,他10多歲就開始跟父親學做藏香,已有40多年。

64歲的阿貢活佛已經用了大半輩子時間從事直孔(貢)藏香的製作。為了使這種不可多得的藏香製作技藝不失傳,他在弘揚佛法的同時,開公司、跑市場,用一種入世的方法傳承先輩的衣缽。

藏香是藏族傳統的手工藝品,也是藏傳佛教重要的文化載體之一。因為其含有多種天然香料和藏藥成分,具有清心健脾、殺菌消毒的功效,多年來受人青睞。

次仁多吉出生在尼木縣吞巴鄉吞達村,家裡世代都會製作藏香。走進次仁多吉的家中,院子裡擺放着正在晾曬的藏香和香磚,空氣中瀰漫着藏香的淡淡清香。次仁多吉盤腿坐地,正在製作藏香,妻子曲尼旺姆在一旁綑紮已晾曬乾的藏香。

「我從小跟父親學習製作藏香,趕上國家的好政策,這門技藝不但得到國家的保護,還讓我們家富了起來。家裡六口人,父親、弟弟、妻子和兩個兒女同住在現在這一套200平方米的兩層小樓,這套房子是2006年新蓋的,蓋房子花了13萬多元。而這些錢都來自藏香的收入。」次仁多吉一邊製作藏香,一邊說。

技藝流傳

在西藏拉薩尼木縣吞巴鄉,幾乎家家有製作藏香的作坊或製作藏香的工匠。扎西桑珠只是村里一名普通的制香人,從祖輩的手裡繼承了制香的本領。

「家裡祖祖輩輩都是製作藏香的,我做藏香也有30多年了。」53歲的扎西桑珠技藝嫻熟,說話時也沒閒下來,左手握住牛角,右手大拇指擠壓香泥,線條狀的香泥從牛角的小孔里擠壓出來,被扎西排成筆直的線條狀。再經過晾曬,一排排藏香就算做成了。

尼木藏香被譽為「雪域第一藏香」。相傳1300多年前松贊干布七賢臣之一的吞彌·桑布扎發明藏文後,對印度所學薰香技術進行改進,發明了藏香,並教會藏民水磨製香。1300年來,吞巴人一直採用水磨磨製木漿製作藏香,形成一條由250多座水磨組成的數公里長的水磨長廊。

在北京展團的北面,分別是西安展區和西藏展區,在西藏展區藏香製作技藝、藏醫藥等非遺項目陳列其中,不時有遊客駐足觀賞。同時在A1展區內陳列的省區分別有青海、四川、新疆等展區。

從A1展館西門出來之後,可以直接從A2展區的北門進入到A2館。在北門進入之後,左手側天津展區的「天津益德成鼻煙」展區一側如真人般的蠟人吸引了眾多遊客拍照留念。A2館一樓展區,分別設置有天津廣西河南吉林等諸多省區市。遊客乘坐電梯可以到達A2館的二層,在該展位分別設置有河北安徽內蒙雲南等11個省區的非遺展覽項目。

傳承意義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西藏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直孔替寺管理委員會、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尼木縣文化廣播影視局獲得「藏香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1]

參考文獻

  1. 民族藝術|藏香的製作技藝搜狐網,2017-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