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巴炮製方法與標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葫蘆巴炮製方法與標準
目錄
【藥材來源】
胡蘆巴為豆科植物胡蘆巴Trigonelia foenum-graecum L.的乾燥成熟種子。夏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
【古代炮製方法】
宋代有炒(《聖惠方》)、酒浸炒(《婦人》)、海金沙制(《朱氏》)等炮製方法。元代則有酒浸、芝麻炒、鹽炒(《瑞竹》)的方法。明代多用輔料炮製,有酒洗微炒(《入門》),酒浸蒸、酒浸焙(《綱目》),生芝麻炒、海金沙巴豆制、山茱萸炒、火炮(《普濟方》)等法。清代有酒洗(《說約》)、炒(《金鑒》)、酒蒸(《得配》)、酒浸炒(《彙纂》)等炮製方法。
【現代炮製方法】
1、胡蘆巴: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乾燥。用時搗碎。 2、炒胡蘆巴:取淨胡蘆巴,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有爆裂聲,逸出香氣,色澤加深,取出晾涼。用時搗碎。 3、鹽胡蘆巴:取淨胡蘆巴,用鹽水拌勻,悶潤至鹽水被吸盡,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鼓起,有香氣,取出晾涼。用時搗碎。胡蘆巴每100千克用食鹽2千克。
【飲片性狀】
胡蘆巴略呈斜方形或矩形,長3~4毫米,寬2~3毫米,厚約2毫米;表面黃綠色或黃棕色,平滑,兩側各具深斜溝一條,相交處有點狀種臍;質堅硬,不易破碎;種皮薄,胚乳呈半透明狀,具黏性;子葉2,淡黃色,胚根彎曲,肥大而長;氣香,味微苦。 炒胡蘆巴微鼓起,有裂紋,表面黃棕色,氣香。鹽胡蘆巴微鼓起,色澤加深,氣香,味微咸苦。
【質量標準】
胡蘆巴水分不得過15.0%,總灰分不得過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1.0%,醇浸出物不得少於18.0%。含胡蘆巴鹼不得少於0.45%,鹽葫蘆巴水分不得過11.0%,總灰分不得過7.5%,浸出物不得少於18.0%,含胡蘆巴鹼不得少於0.45%。
【炮製目的】
胡蘆巴味苦,性溫。歸腎經。具有溫腎陽,逐寒濕,止痛的功能。 生品長於散寒逐濕,多用於寒濕腳氣。炒胡蘆巴與生品相似,但苦燥之性稍緩,溫補腎陽作用略勝於生品,逐寒濕作用稍遜於生品,兼具溫腎逐濕作用。常用於腎虛冷脹,寒邪凝滯的痛經。鹽制可引藥入腎,溫補腎陽力專。用於寒疝疼痛,陽痿,腎虛腰痛。胡蘆巴加熱炒制後還有利於提高煎出效果。
【應用選擇】
1、生用與破故紙、木瓜同用,治寒濕腳氣,腿膝疼痛,行步無力,有溫散寒濕,舒筋止痛的作用,如胡蘆巴丸(《楊氏家藏方》)。 2、制用 (1)炒胡蘆巴 ①腎虛冷脹:常與炮附子、硫黃同用,治腎臟虛冷,腹脅脹滿,有溫養下元,疏泄寒氣的作用。 ②痛經:婦女經行腹痛或小腹冷痛,可與小茴香、艾葉、當歸、香附、延胡索等同用,能溫經散寒,理氣止痛。 (2)鹽胡蘆巴 ①疝氣疼痛:常與吳茱萸、川楝子、茴香、巴戟天等同用,能溫腎散寒止痛,可用於寒疝疼痛、睾丸腫痛。 ②腎虛腰痛:常與附子、補骨脂、杜仲、懷牛膝等同用,能溫補腎陽,散寒止痛,可用於腎虛腰痛。 ③陽痿遺精:常與淫羊藿(羊油炙)、補骨脂(鹽水炙)、陽起石(煅酒炙)、沙苑子、韭菜子等同用,能補腎壯陽,用於腎陽不足的陽痿遺精,腰腿酸軟,精神疲倦,腰腹冷痛,如強陽保腎丸(《中國藥典》)。
【附】
1、近代的炮製方法還有酒制、炒焦等。 2、文獻摘錄「同故紙入羊腸內煮焙乾」(《準繩》)。
【總結】
胡蘆巴的炮製方法在古代文獻中雖酒製法記載較多,但在古方中則以炒用多見,近代用鹽製品的病證古方常用炒製品。古代文獻中記載甚少的鹽炒法現今則衍變成鹽水炒,並成為炮製方法的主流,為《中國藥典》和地方炮製規範法定的炮製方法,在臨床上常用。酒製品在專於溫補腎陽的中成藥方中,亦較常用。故對炒法、鹽製法和酒製法都應作深入的研究。 治腰痛究竟應該用鹽製品或炒製品不必嚴格區分,若純屬腎虛腰痛,可用鹽製品;若兼夾風濕,則以炒製品為宜。 [1]
【炮製方法】
胡蘆巴: 除去雜質,洗淨,乾燥。 鹽胡蘆巴: 取淨胡蘆巴,照鹽水炙法(附錄Ⅱ D)炒至鼓起,有香氣。用時搗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