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菩薩蠻·蕭蕭幾葉風兼雨

《菩薩蠻·蕭蕭幾葉風兼雨》


作品名稱: 《菩薩蠻·蕭蕭幾葉風兼雨》

創作年代:清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納蘭性德

別稱:納蘭成德,納蘭容若

《菩薩蠻·蕭蕭幾葉風兼雨》是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納蘭性德的詩詞。[1]

張秉戍將《菩薩蠻·蕭蕭幾葉風兼雨》收於《納蘭詞箋注》的愛情目錄之中,謂之思念情人或者悼念亡妻都無不可,創造時間不詳。

目錄

詩詞正文

譯文

風雨蕭蕭,落葉片片。秋夜裡,數着長更,更長愁更長。

這時候,斜靠在枕頭上,仰望星空。月亮已經經過了上弦,慢慢趨於圓滿。秋風秋雨,寒涼驚心。

羅衾不耐,孤枕難忍。號角催曉,漏滴花陰。淚花伴隨着燈花,被燒成灰燼。

賞析

《菩薩蠻·蕭蕭幾葉風兼雨》通篇用白描的寫法,從多個方面去描寫和渲染,寫思婦的苦情。「風兼雨」「長更」是耳聞,「蟾蜍下早弦」是眼見,「夜寒」是身體感受,「無處不傷心」是心理感受。容若將離人苦夜長,相思難解,無處不傷心的苦況寫得精細到位,末一句雅而傷,詞中女子顯然是淑女,風格姿態不同於《古詩十九首》里的「盪子婦」。「輕塵」兩字更將閨閣寂寥的氛圍摹寫得深細。淒婉之情溢於詞表。上片展現自然景象,秋天的風雨和秋天的月。下片是社會事相,淚花和燈花。

上闕寫景。首句中,詞人描寫了淒風苦雨下,落葉蕭蕭的景象,渲染出一種悲涼的悲涼的氛圍。「長更」一句,從李煜《三台令》詞中化出,寫長夜漫漫,無法入睡,詞人索性抬頭望天,不知不覺,月亮已在上弦處了,表明詞人孤臥時間之久,寂寞難耐。詞的下闕寫詞人好不容易入睡,卻因涼夜被薄驚醒,孤淒寒冷透徹心扉,不覺淚水伴着燈花淌落。滿心傷懷,更奈何,眼望去,竟是伊人昔日所彈之琴,如今古琴都蒙上了灰塵,更休提伊人如今飄然遠去了。

詞人所描之景,在古琴處停止,仿佛古琴餘音,婉轉低回,回味無窮。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2]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3]

納蘭性德生於順治十一年臘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納蘭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這一時期的納蘭性德發奮苦讀,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指導下,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他還把自己熟讀經史的見聞感悟整理成文,編成四卷《淥水亭雜識》,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等知識,表現出相當廣博的學識和愛好。

視頻

康震生動形象的描述納蘭性德的詩詞意境

納蘭性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