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菩薩蠻·嶠南江淺紅梅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菩薩蠻·嶠南江淺紅梅小

《菩薩蠻·嶠南江淺紅梅小》作者:宋.蘇軾


原文

菩薩蠻·嶠南江淺紅梅小 [宋] 蘇軾 嶠南江淺紅梅小。小梅紅淺江南嶠。窺我向疏籬。籬疏向我窺。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離別惜殘枝。枝殘惜別離。 [1]

譯文

山南的江水淺處紅梅開出小花,淺紅色小朵梅花,開放在江南山嶺上。紅梅探看我倚靠着稀疏的籬笆,紅梅從籬笆的縫裡朝我望着。 南極老人星行將到來,老人星到時,就是進入暮年時。離別時我們叮囑要珍惜餘年,紅梅枯謝了,我們會依戀別離時的情誼。

注釋

菩薩蠻: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薩篁」、「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等。上下片各四句,均為兩仄韻,兩平韻。 回文:詩詞的一種形式,因迴環往復均能成誦而得名,相傳起於前秦竇滔妻蘇蕙的《璇璣圖》。 江南:代指黃州。 疏籬:稀疏的籬笆。 籬疏:籬笆之間的縫隙。 老人:老人星,又叫壽星,暗指時光流逝很快。 行人,代指趙晦之。老:暮年。 殘枝:殘敗的梅花樹枝,這裡代指餘年。 惜:依戀。

賞析

上片,以擬人的手法,寫梅與人傳情,讚美了梅一樣高潔的人格。「嶠南江淺紅梅小,小梅紅淺江南嶠。」開頭兩句用迴環句式特寫了細弱的「小梅」開在很不顯眼的「江南」黃州這塊土地上,蘇軾藉以自喻貶謫的孤芳生活。「窺我向疏籬,籬疏向我窺」,突出了細弱的梅花與貶謫的蘇軾同是苦命根,如坐籬牢,只能通過籬縫傳話慰藉,藉以顯露出梅的孤傲品格,人的獨立性格。上片,既描寫了景物梅的形象,又體現出景物梅的形象中的蘇軾的情感體驗,引起讀者的共鳴。   下片,從時空變化的角度,蘇軾叮囑趙晦之要把握住有限的時光,珍重自己,愛惜餘年。「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反覆進言,以「老人」點明雙方生存的時間,以「行人」點明雙方生存的空間。時空交錯,造成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蒼涼感。「離別惜殘枝,枝殘惜別離」,蘇軾仍以梅的品格自喻,點明了該詞「紅梅贈別」的主旨:雖是暮春的殘枝梅,仍傲立於自然間,但應珍惜。說不定來年一到,「春風吹又生」,新枝發新芽了,暗示着蘇軾傲然不屈,期望重返朝廷的美願。   與其他詠梅詞一樣,該詞仍然是以梅格喻人品的。殘梅的枯涼景象與詞中「行人」的孤獨身影融合無間。這是以景物渲染出「惜別離」的環境與氣氛,寄寓着嶺南的殘梅和黃州的殘梅,終有一天,會煥發出新枝而青春永駐的情意來。

創作背景

蘇軾貶居黃州後寫了不少詠梅詩詞。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元月,時值梅花盛開,蘇軾作該詞歌頌紅梅高潔的品格,贈給在藤州(今廣西藤縣)任知州的好友趙晦之[2]

作者簡介

蘇東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舉進士,復舉制科。治平中,入判登聞鼓院。熙寧中,上書反對王安石新法,遷通判杭州,徙知徐、湖等州。因作詩諷新法,被捕入御史獄,貶黃州團練副使、安置黃州。元祐初,授翰林學士,四年(1089),出知杭州。召入為翰林學士承旨,旋出知潁州,徙揚州。以兵部尚書召還,改禮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哲宗親政,出知定州。紹聖初,御史劾其譏諷先朝罪,貶寧遠軍節度副使,安置惠州,再貶昌化。徽宗即位後赦還,病死於常州。追諡文忠。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著有《東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內製》十卷、《外製》三卷及《和陶詩》四卷等。[3]

參考文獻

  1. 菩薩蠻·嶠南江淺紅梅小,詩詞名句網
  2. 菩薩蠻·嶠南江淺紅梅小,古詩文網
  3. 蘇軾,國學大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