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菅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菅屬

中文學名:菅屬

拉丁學名:Themeda

界:植物界

菅屬(學名:Themeda):是禾本科,黍亞科的草本植物。約28種。粗壯或細弱的多年生草本;總狀花序單生於舟狀佛焰苞內,通常排成碩大的圓錐花序,每一總狀花序有小穗6-11,最下的4小穗幾輪生如總苞,無柄,無芒,雄性或中性,穗軸頂節着生3枚小穗,其兩側2枚為雄性或中性,均有柄,無芒,中央1枚為兩性,無柄而有長芒,總軸脫節於下部無柄小穗之上,且於實性小穗下成一銳尖的基盤;實性小穗的穎等長,革質,外稃長橢圓形,透明質。

莖葉可為飼料,根頗強韌,除供藥用外,並可作刷子等用。

生長環境從草原到熱帶稀樹草原,海拔高度從海平面至2850米之間,乾燥山坡、草地、路旁、林緣、灌木叢、草木林地、河沿地區等處均可生長。多分布於東半球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中國約13種,南北均產之,其中黃背草最為常見。

目錄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生長習性

下級分類

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菅屬植物是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稈粗壯或纖細,近圓形,實心,堅硬,左右壓扁或具棱,無毛或被毛。葉鞘具脊,近緣及鞘口常散生瘤基剛毛,邊緣膜質,疏鬆或緊抱稈,上部的常短於節間;葉舌短,膜質,頂端密生纖毛或撕裂狀;葉片線形,長而狹,邊緣常粗糙。

總狀花序具長短不一的梗至幾無梗,托以舟形佛焰苞,單生或數枚鐮狀聚生成簇,再組成扇狀花束;花簇或花束下都托有葉狀佛焰苞,再形成碩大的偽圓錐花序;每總狀花序由7-17小穗組成,最下2節各着生1對同為雄性或中性的小穗對,形似總苞狀,常稱總苞狀小穗;最上1節具3小穗,中央1無柄小穗,兩性或雌性,具芒,兩側各1有柄小穗;雄性或中性,無芒;中部各節為(0-)1-5對異性對,每對中1無柄,兩性或雌性,具芒,另1有柄,雄性或中性。

總苞狀小穗常同為披針形,背部多壓扁,着生於同一水平或不在同一水平上,常無芒,有1-2小花或退化僅剩外稃;第一穎草質,邊緣膜質,內卷,具2脊和多脈,被毛或無毛或近頂部及近緣散生瘤基剛毛;第二穎膜質,邊緣內折,具3-5脈;外稃披針形,透明膜質,具1脈,偶爾頂端延伸成1短芒;內稃狹,透明膜質;鱗被2,細小,楔形;雄蕊3-0;無柄小穗圓柱形,基盤密生髯毛,歪斜脫落,急尖、銳利。

穎革質,果時硬化,棗紅色,深褐色或黃白色,第一穎邊緣膜質,內卷緊包第二穎;第二穎背部具寬圓的龍骨突,兩側具深溝;第一外稃略短於穎,透明膜質,少脈,其內稃與外稃同質,長為外稃的3/4至不存在,通常中性;第二外稃退化為芒的基部,中脈粗,延伸發育成各式芒;第二內稃細小至不存在;鱗被2,楔形;雄蕊3-0;花柱自基部分離,開花時柱頭自小穗中部或中部以上兩側伸出,柱頭帚狀。

穎果線狀倒卵形,具溝,胚乳約占其1/2。染色體x=10。

生長環境

菅屬植物生長環境從草原到熱帶稀樹草原,在中等至高降雨地區。其中黃背草生長在海拔80-2700米的乾燥山坡、草地、路旁、林緣等處。而阿拉伯黃背草分布的海拔高度從海平面至2850米之間。半乾旱至乾旱的草原,溫帶草原群落中,一般生長在草地和開闊的林地的中。溫度變化很大,霜凍很常見。降水量在600-1000毫米之間,生長在從腐殖質粘土到結構較差的沙子的各種土壤上。袋鼠草生長在沿海灌木叢、草木林地、河沿地區、乾燥坡地、荒地和路邊。

分布範圍

分布於亞洲和非洲的溫暖地區,大洋洲亦有分布;中國13種,主產西南和華南地區,其中黃背草分布幾乎遍布全國。

生長習性

菅屬植物具有耐旱性,並表現出相當大的生態和形態多樣性。其中黃背草、袋鼠草和阿拉伯黃背草儘管此類草可以在任何類型的土壤中生長,但它們更喜歡粘土和有機含量高的土壤。一些菅屬物種具有耐火性,當定期燃燒時,該抗性增加,但是僅在着火後休息並且不發生過度放牧的情況下才增加。小穗的長芒在潮濕時會旋轉,並將種子驅動到地下。

下級分類

中文名稱

命名者與年代

瘤菅 Themeda anathera (Nees ex Steud.) Hack.,1889

聖誕菅 Themeda arguens (L.) Hack.,1889

葦菅 Themeda arundinacea (Roxb.) A.Camus,1922

原生燕麥 Themeda avenacea (F.Muell.) T.Durand & B.D.Jacks.,1906

苞子草 Themeda caudata (Nees ex Hook. & Arn.) A.Camus,1922

中華菅 Themeda chinensis (A. Camus) S. L. Chen et T. D. Zhuang,1989

印度菅 Themeda cymbaria Hack.,1889

大菅 Themeda gigantea (Cav.) Hack. ex Duthie,1888

無莖菅 Themeda helferi Hack. ,1889

西南菅草 Themeda hookeri (Griseb.) A.Camus,1920

赫頓菅 Themeda huttonensis Bor,1938

伊甸園菅 Themeda idjensis Jansen,1952

居中菅 Themeda intermedia (Hack.) Bor,1938

三文魚菅 Themeda laxa (Andersson) A.Camus,1920

小菅草 Themeda minor L.Liou,1987

門尼菅 Themeda mooneyi Bor,1952

新幾內亞菅 Themeda novoguineensis (Reeder) Jansen,1952

偽菅草 Themeda pseudotremula Potdar & al,2003

袋鼠菅 Themeda quadrivalvis (L.) Kuntze,1891

薩氏菅 Themeda sabarimalayana Sreek. & V.J.Nair,1989

薩科科拉菅 Themeda saxicola Bor,1952

條紋菅 Themeda strigosa (Ham. ex Hook.f.) A.Camus,1920

銀耳草 Themeda tremula (Nees ex Steud.) Hack.,1889

阿拉伯黃背草 Themeda triandra Forssk. ,1889

毛菅 Themeda trichiata S.L.Chen & T.D.Zhuang,1889

浙皖菅[1] Themeda unica S.L.Chen & T.D.Zhuang,1889

菅 Themeda villosa (Lam.) A.Camus,1922

雲南菅 Themeda yunnanensis S.L.Chen & T.D.Zhuang,1989

主要價值

該屬植物幼嫩時大都可作飼料,稈、葉可做造紙原料。 在非洲的某些地區被用作茅草,在萊索托及其周邊地區,有時將其用作茅草和一些編織品。在澳大利亞,它們被用作觀賞和園林植物。

參考資料

  1. 菅屬,百度,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