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綿疫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茄子綿疫病
茄子綿疫病是由煙草疫霉侵染引起的、發生在茄子上的植物病害。茄子綿疫病主要為害果實。受害果實先出現水漬狀圓形病斑,病部稍凹陷,黃褐色至暗褐色,逐漸擴大為害整個果實,內部果肉變黑褐色腐爛。高溫高濕,病部邊緣不明顯,表面產生白色菌絲體;遇乾旱,病果失水干縮形成白色、棕褐色或黑褐色僵果,不易脫落。
茄子綿疫病在中國全國各地普遍發生。常造成茄子果實大量腐爛而減產嚴重。一般年份病果率達20%~30%,如遇7~8月多雨年份,發病更為嚴重,爛果率達50%以上,是茄子爛果的主要原因。病菌喜高溫潮濕的環境,最適發病溫度為25~30℃、空氣相對濕度90%以上、有階段性連陰雨。最適感病生育期為坐果期至採收期,發病潛育期3~7天。
茄子綿疫病的防治除選用抗(耐)病品種外,應加強栽培管理,結合藥劑防治。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茄子綿疫病
外文名: Eggplant Phytophthora Rot
別 名: 爛茄子、掉蛋、水爛
為害部位: 莖基部、果實
病原體: 煙草疫霉
為害作物: 茄子
病原特徵
茄子綿疫病病原為煙草疫霉(學名:Phytophthora nicotiana van Breda de Haan),異名:茄疫霉(P. melongenae Sawada)、寄生疫霉(P. parasitica Dast.),屬藻界卵菌門疫霉屬真菌。
形態特徵
煙草疫黴菌絲白色,無隔膜,具分枝。發病部位形成的白色絮狀霉層為病菌的菌絲、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從氣孔伸出,細長,無隔膜,不分枝,頂生孢子囊,有時間生或側生孢子囊。孢子囊球形或卵圓形,大小20~72微米×25~12微米。孢子囊頂端乳頭狀突起明顯。孢子囊萌發產生雙鞭毛遊動孢子,遊動孢子卵形。
生理特性
在水分不足或氣溫較高時,孢子囊可直接萌發產生芽管。有性態產生卵孢子,圓形,無色至黃褐色,壁厚,表面光滑,直徑19~27微米。病菌發育溫度為8~38℃,最適溫度為28~32℃,相對濕度在95%以上時,菌絲生長良好。相對濕度在85%左右時,孢子囊才能形成。
病菌除為害茄子外,還可侵染番茄、辣椒、馬鈴薯、黃瓜等多種蔬菜。
分布為害
綿疫病是茄子的一種玉要病害。各地均有發生。茄子各生育期皆可受害,一般減產20%-30%,發病嚴重時損失超過50%。[1]
為害症狀
茄子綿疫病主要為害果實,也能侵害茄苗。條件非常適宜時,還能侵害葉、花、莖等。
幼苗的發病症狀與成株期症狀不同。幼苗發病時,嫩莖呈水漬狀縊縮,發展很快,常引起幼苗猝倒,終至枯死;苗床濕度大時,在苗床或其附近床面上常見密生白色棉絮狀菌絲。
果實受侵下部老果受害較多。長茄系各品種多在果實腰部受害。發病初期病部生水浸狀圓形病斑,逐漸擴大後可蔓延到整個果實。病部稍凹陷,黃褐色或暗褐色,在較高濕度下產生茂密的白色棉絮狀菌絲,內部果肉變黑腐爛。當病斑擴展到全果二分之一時,果實就很容易與花萼脫離而掉落。病果落在潮濕地面,很快全果腐爛遍生白黴,最後千縮成為黑褐色的僵果。
葉片被害,產生不峴則形水漬狀褐色病斑,有明顯輪紋,擴展極快。潮濕時病斑邊緣不清,生有稀疏的白黴,乾燥時病斑邊緣明顯,易乾枯破裂。
花常在發病盛期受侵,呈水漬狀褐色濕腐,很快向下蔓延,常使嫩莖變褐腐爛、縊縮以至折斷,其上部葉片萎蔫下垂,潮濕時也長出茂密的白黴。
發病條件
發育最適溫度30℃,空氣相對濕度95%以上菌絲體發育良好。在高溫範圍內,棚室內的濕度是認定病害發生與否重要因素的。此外,重茬地、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密植、通風不良,或保護地撤天幕後遇下雨,或天幕滴水,造成地面積水、潮濕,均易誘發本病。高溫高濕、雨後暴晴、植株密度過大、通風透光差、地勢低洼、土壤粘重時易發病。[2]
侵染循環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中的病殘組織內越冬,厚壁孢子也可以存活數月。越冬後的卵孢子或厚壁孢子通過雨滴濺散到靠近地面的果實或葉片上,溫濕度適宜時即萌髮長出芽管和附着胞,並形成侵入絲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在組織內寄生。寄主顯症後,在其表面產生孢子囊,通過氣流、雨水或灌溉水傳播進行頻繁的再侵染。農事操作和農具有時也能傳播病菌。生長季末,病菌又在病組織內形成卵孢子越冬。
流行規律
溫濕度因素
一般在25~30℃和空氣相對濕度80%以上時,此病極易流行。中國大部分地區在茄子生育期間溫度的要求容易滿足,濕度和降雨量就成為病害發生早晚和輕重的決定性因素。正因為病害和雨季直接有關,故各地發病的情況因氣候不同而有差異。茄子綿疫病在南方一年通常有二次發病盛期。一次是梅雨季,即5月下旬開始發生,6月中旬進入發病盛期,另一次是秋雨季,即8、9月份。而在北方只有7、8月伏雨季一次發病盛期,凡是伏雨季來得早、降雨量大、天氣熱的年份,則發病早,病情重,損失大。果實的發病高峰往在緊接在雨量的高峰之後,一般田間在大雨後2~3天即可出現大量爛果。
管理因素
凡是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質粘重、雨後積水或渠旁漏水的地塊,發病均重。偏施氮肥、管理粗放、雜草叢生或紅蜘蛛為害嚴重的地塊,發病也重。栽植密度也直接影響到發病的輕重。種植過密、管理粗放、雜草叢生,田間不通風發病亦較重;平畦栽植較高畦易於發病。在北方,茄地的壟向也與發病輕重有關。7、8月份多刮偏南風,故南北壟向比東西壟向發病輕。
發病與輪作制度也有密切關係。連作地發病早而重,合理輪作則發病輕。
品種因素
茄子品種間的抗病性有差異,一般長茄系品種比圓茄系品種發病重,早熟品種較晚熟的抗病,含水分較少、纖維含量較高的種較抗病,但品質較差。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輪作。與非茄科、瓜類蔬菜進行3年以上輪作,前茬最好為蔥蒜類或豆類作物,有條件的實行水旱輪作效果更好。
清除病殘體。前茬作物罷園後要立即將田間的殘枝落葉打掃乾淨,運出田外,燒毀或深埋。並於夏季換茬期進行高溫悶棚滅菌。
地塊選擇。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砂質壤土的地塊,採用深溝高畦栽培方式,避免田間積水。採用地膜覆蓋栽培,切斷土壤中病菌孢子飛濺傳播。
品種選擇。選擇耐濕、耐高溫、抗病、高產、熟期中等的品種,一般圓茄品種較長茄品種抗病,厚皮品種較薄皮品種抗病。
培育壯苗。採用嫁接育苗方式,能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延長生長期,明顯增加產量。有條件的可採用有機基質穴盤育苗。
適時整枝。門茄坐果後及時打掉門茄以下的側枝,適時摘除老葉,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及時摘除病葉、病果,並將病殘體帶出田外深埋,以防再侵染。由於病菌多從傷口侵入,因此,陰天不宜進行整枝打杈,整枝打杈後要噴藥預防。
合理密植。每畝適宜密度為1200~1400株,種植過密,植株較弱,通風、透光性差,易感病。
合理澆水。有條件的採用滴灌等灌溉方式,可降低病菌灌溉傳播,或地膜下澆水,不大水漫灌。水分管理要保持土壤乾濕交替,促進根系生長,提高抗病能力。棚栽茄子溫度白天控制在25~30℃,夜間15~20℃,加強通風排濕。
科學施肥。移栽前土壤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配施一定的磷、鉀肥,深翻作高畦,移植後控氮,增施磷、鉀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
化學防治
種子處理
用55℃的溫水浸種15分鐘,或用50℃的溫水浸種30分鐘。或用甲醛300倍液浸種15分鐘後,用清水洗淨後播種。或用53%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500倍液浸種30分鐘後催芽播種或直播。或用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10毫升+35%精甲霜靈乳化種衣劑2毫升對水150~200毫升,可包衣茄種4千克。
土壤消毒
育苗前,苗床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消毒。茄苗移栽前,畦面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施消毒。
藥劑蘸盤或灌根
定植時,對穴盤苗,可用722克每升霜霉威水劑700倍液蘸盤。半個月藥效過後或進入雨季時,再用上述藥劑灌根,隔15~20天一次,每次灌對好的藥液250毫升。
發病前,可選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80%三乙膦酸鋁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灌根,每株150毫升,視天氣每10天灌一次。
藥劑噴霧
①定植前先將茄苗用1:1:200的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後帶藥定植。
②定植時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5%敵磺鈉可濕性粉劑,按1:100的比例配成藥土,每畝穴施或溝施藥土45~100千克。
③發病初期可選用70%乙膦·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8%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600倍液、56%氧化亞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7%氫氧化銅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64%噁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6.8%丙森·異丙菌胺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600倍液、69%烯酰·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440克每升雙炔·百菌清懸浮劑600~1000倍液、560克每升嘧菌·百菌清懸浮劑2000~3000倍液、75%百·福·福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75%乙鋁·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20%二氯異氰尿酸鈉可溶性粉劑1000~1500倍液、52.5%噁酮·霜脲水分散粒劑2 500倍液、6.25%噁唑菌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25%雙炔酰菌胺懸浮劑1000倍液、62.5%氟菌·霜霉威懸浮劑800倍液、10%氰霜唑懸乳劑1500倍液、55%福·烯酰可濕性粉劑700倍液、66.8%丙森·異丙菌胺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250克每升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3000倍液或50%嘧菌酯水分散粒劑2 000倍液等噴霧防治,重點噴果實。7~10天一次,連噴3~4次,注意藥劑應交替使用。
④發病重時可選用如下配方藥:100克每升氰霜唑懸浮劑2000~2500倍液+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20%唑菌酯懸浮劑2000~3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84.51%霜霉·乙膦可溶性水劑1 000倍液+70%代森聯水分散粒劑600~800倍液、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800~1000倍液+10%氰霜唑懸浮劑2000~2500倍液、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37%烯酰·吡唑酯懸浮劑750倍液+3%壬菌銅微乳劑750倍液等噴霧防治。
煙熏或噴粉
大棚栽培,可用45%百菌清煙劑250克/畝,於傍晚封閉棚室,將藥分放於5~7個燃放點,煙熏過夜。或用5%百菌清粉塵1千克/畝噴粉,間隔7~10天用一次藥,最好與噴霧防治交替進行。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