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茄子葉霉病

茄子葉霉病
原圖鏈接

主要為害茄子的葉和果實。葉片染病初現邊緣不明顯的褪綠斑點,病斑背面長有欖綠色絨毛狀霉,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致病葉早期脫落。果實染病,病部呈黑色,革質,多從果柄蔓延下來,致果實現白色斑塊,成熟果實病斑黃色下陷,後漸變黑色,最後成為僵果。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茄子葉霉病

外文名:Eggplant Fulvia leaf mold

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 :茄子

 
茄子葉霉病
原圖鏈接

病害症狀

茄子葉霉病主要危害茄子葉片,且多在保護地中發生。一般先在植株中下部發病,然後逐漸向上蔓延。葉片發病,初時葉片正面產生圓形或不規則淡黃色邊緣不明顯的退綠斑點,病斑背面密生絨狀霉層,初為白色,後漸變為紫灰色或灰褐色,當環境條件合適時,葉片正面的病斑上也可長出霉層,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嚴重時也危害葉柄和嫩莖,病斑也出現褐色或棕褐色霉層。病斑大小不一,一般直徑4-8 mm,近圓形或不整齊。葉片滿布病斑後,致使病葉黃枯、脫落。偶爾也可危害果實,病部黃色下陷,後轉黑褐色,革質僵硬。葉柄和莖部發病時症狀與葉部相同。

病原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褐枝孢屬真菌,與番茄葉霉病病原菌相同。分生孢子梗成束從氣孔伸出,稍有分枝,初無色,後呈褐色,有1~10個隔膜,節部稍膨大。分生孢子長橢圓形,初無色,單胞,後變褐色,中間長出1個隔膜,成為2個細胞。分生孢子大小為14~38 μm~5~9 μm。

發病條件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隨病殘體遺留在地面越冬,翌年氣候條件適宜時,病組織上產生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傳播,分生孢子在寄主表面萌發後從傷口或直接侵入,病部又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植株栽植過密,株間生長鬱閉,田間濕度大或有白粉虱為害易誘發此病。[1]

發生規律

該病菌以菌絲體或菌絲塊在病殘體內或以菌絲潛伏在種子中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着於種子表面或以菌絲潛伏於種皮越冬。第2年如遇適宜的環境條件,從田間病殘體上越冬後的菌絲體中產生分生孢子,通過氣流或其他農事操作傳播,引起初次侵染。另一方面,播種帶病菌的種子也可引起田間初次侵染髮病。田間發病後,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會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造成再侵染。病菌孢子萌發後,從寄主葉背的氣孔侵入,以後病斑上又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在成株期病害蔓延最迅速。菌絲在細胞間隙蔓延,產生吸器吸取養料。病菌也可以從萼片、花梗的氣孔侵入,並能進入子房,潛伏在種皮上。病菌發育最適溫度為20~25℃,最低9℃,最高34℃。溫度是影響發病的主要因素,相對濕度在80%以下不利於孢子形成,也不利於病菌侵染及病斑的發展。該病多發生於早春茬各類保護地種植的中後期,由於氣溫升高後澆水過多、管理粗放所致。該病可持續至7月上旬酷暑來臨前。連續陰雨天氣保護地內光線過弱,也有利於該病的擴展和為害。在高溫、高濕(95%以上)的條件下,從開始發病到普遍發生只需要15天左右。保護地光照過弱,空氣流通不良、濕度過大,有利於病菌孢子的萌發和侵染,常常導致病害嚴重發生;而光照充足,溫室內短期增溫至30—36℃,對病害有很大的抑制作用。[2]

防治方法

選育抗病品種,實行與非茄科作物進行2年以上輪作。定植前1周選晴天的中午密閉棚室,用硫磺粉熏蒸,每立方米用3g硫磺粉加7g鋸末混勻後點燃熏1天(保護地內注意不能有明火避免引起火災)。

生態防治

重點是控制溫、濕度,增加光照,預防高濕低溫。加強水分管理,澆水改在上午,苗期澆小水,定植時灌透,開花前不澆,開花時輕澆,結果後重澆,澆水後立即排濕,儘量使葉面不結露或縮短結露時間。露地栽培時,雨後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及時追肥,並進行葉面噴肥。定植密度不要過高,及時整枝打杈、綁蔓。植株坐果後適度摘除下部老葉。

保護地茄子應加強溫濕度管理,適時通風散濕,一般上午澆水,同時應注意放風排濕。茄子結果後及時整枝打杈,增加通透性,增施鉀肥、硼肥、鈣肥等,提高抗病力。收穫後及時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栽植密度應適宜。

種子處理

播種前將種子在陽光下曬2—3天(注意不能直接放在水泥地上,以免降低種子發芽率),然後用55℃溫水浸25分鐘,晾乾後播種。播種前,種子還可用2%武夷菌素水劑浸種,或用種子重量0.4%的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拌種。也可用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10ml加水150—200ml,混勻後可拌種3—5kg,包衣後播種。或100倍2%嘧啶核苷類水劑浸種5—12小時。

藥物防治

發病初期,可採用以下殺菌劑或配方進行防治:30%醚菌酯懸浮劑2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5%啶菌惡唑乳油8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0%丙硫·多菌靈懸浮劑2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30%氟菌唑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40%嘧霉胺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50%異菌脲懸浮劑1500倍液:25%多·福·鋅可濕性粉劑1200—22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40%雙胍三辛烷基苯磺酸鹽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視病情隔7天1次。在噴藥時,要注意噴布均勻,重點是葉背和地面。

露地栽培發病初期,可採用下列殺菌劑或配方進行防治:25%戊唑醇水乳劑3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4000—6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30%氟菌唑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咪鮮胺錳絡化合物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70%代森聯干懸浮劑800倍液;對水莖葉噴霧,視病情隔5—7天1次。保護地可用45%百菌清煙霧劑,每畝用藥250—300g熏1夜,或噴撒5%百菌清粉塵劑,次日清晨通風。[3]


相關視頻

專家講解茄子病害的防治

茄葉霉病症狀識別及防治方法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