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郿塢》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郿塢》這是一首以東漢末年董卓為本事的詠史詩。郿塢,今陝西眉縣北。東漢末年,董卓曾在這裡經營他的巢穴。蘇軾於嘉祐七年(1062)往眉縣處理獄囚,行經酈塢作這首詩。小詩以嘲諷的筆調勾勒了董卓驕橫暴虐的一生,以及終於落得暴屍街市的可恥下場。據傳,東漢初平三年(192),董卓築塢於酈,內藏黃金二三萬斤,銀八萬斤,並有大量穀物織品與金銀錢幣,備以退居養老。但好夢難成,董卓死後被陳屍於長安示眾。他體肥,守屍的士兵在其屍體的肚臍眼兒中裝上燈芯後點燃,連燒數日。本詩嬉笑怒罵,疾惡如仇,鞭撻有力。這對當時瘋狂聚斂民財的官僚貴族,無疑是個嚴正的警告。[1]
目錄
原文
衣中甲厚行何懼,塢里金多退足憑。
畢竟英雄誰得似,臍脂自照不須燈!
注釋
郿塢:今陝西眉縣北。
譯文
仗着衣服里裹着一層厚甲,橫行天下怕什麼!塢里藏着金銀十萬,成敗進退足可以安身。雖說斃命長安,肥屍示眾,天下人誰能這般英雄——肚臍兒當燈芯兒,自燃自照不用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