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池外(李成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花池外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花池外》中國當代作家李成祿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花池外

有人說,青春多彩,像朝霞般絢爛輝煌、像瓦藍天空中的流雲飄來盪去;有人說,青春像奔流的江河,一路澎湃高歌,激情四射;有人說,青春就像交響曲,時而低回婉轉,時而鏗鏘激躍,奏響的是生命的讚歌。而我的青春並沒有那麼浪漫,倒像一杯茶,有點兒苦,但也清甜……

———題記

「桃花池」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很美。但它並不是一個養桃花的水池,而是坐落在遼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的一個小山村。

1973年3月,新兵訓練結束後,我被分配到41團機械連當電焊工。當時,遼西鐵路正在交工驗收中,還有一些收尾工程有待完善。我們機械連的營房就坐落在桃花池村。3月的桃花池村真是名不虛傳,包括我們的營房,都淹沒在漫山遍野、白裡透紅盛開的桃花中。在黑龍江大平原生活了20年,我沒有見過這麼美的山村。美的簡直叫人透不過氣來,真是「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每天早上出操,我們都是頂着桃花雨、聞着桃花香,如仙境般的在桃花樹下吸吮着清新的空氣里,喊着號子在晨練,在跑步。那一、二、三、四聲聲入耳,心情別提有多美了。這樣愜意的日子沒過幾天,我就和老兵金紹武被派駐外,我們的任務是,為防止列車在大橋上脫軌,焊接5座大橋的護輪軌。

一台解放車,後面掛着一個笨重的柴油直流發電電焊機。加上司機,我們三人,帶着柴米油鹽,沿鐵路線向大山深處進發,尋找尚未焊接護輪軌的5座大橋。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5座大橋分別是楊杖子大橋、魏杖子大橋、徐杖子大橋、朱杖子大橋和雞冠山大橋。出發前,連首長指示我們,如果大橋附近有駐紮的部隊,可以主動聯繫,吃住在營房;如果附近沒有部隊,可住在附近的老百姓家,伙食自理。

上個世紀70年代初,遼西地區十分貧困。尤其是鐵路沿線的山區,由於糧食不足,很多人家吃不飽飯;但奇怪的是,家家都重視生育,戶戶生兒育女都不少於四、五個人。我們汽車一進山村,老百姓都圍過來看熱鬧。

為了防止器材和物品丟失,每天晚上,我們都把車上的打鐵線和電瓶拆下來抬入屋中。山村里沒有電,金紹武就拆下一隻大燈接在電瓶上。大燈一亮,附近的老人和小孩都擠過來看亮。我們做大米飯時,隔壁大嫂家的幾個孩子就站在鍋台旁聞香。飯做好了,我們就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吃,孩子們很知趣,全都搖搖頭,然後就笑嘻嘻地跑開了。我們知道他們生活很苦,連粗糧都吃不飽,於是於心不忍,所以每次開飯時就大聲喊一句「飯好嘍---」 喊完我們就躲進房間,這時隔壁五六歲的小女孩馬上從屋裡跑出來,拿着一個大碗,盛滿大米飯又跑了回去。我們這麼做也是無奈之舉,為的是內心寬慰點、舒坦些。

每當我們焊完一座大橋的護輪軌,要離開山村的時候,房主人都會戀戀不捨,尤其是小孩子,他們都拽着我們的衣襟,哭鬧個不停。記不清是在焊魏杖子還是徐杖子哪座大橋護輪軌的時候,我們在17連吃住。金紹武發現大橋下的河中有魚,就向17連的戰友要了一小書包雷管和炸藥,領着我去炸魚。他很有經驗告訴我導火索一秒鐘能燃燒多長距離,我們炸魚需要多長的導火索。我問他炸藥扔到水裡導火索不會被水淹滅了,他說不會,讓我擎好,接着就點燃了導火索,把炸藥撇到了河中央。那導火索果然沒被淹滅,還直往上冒煙氣泡。幾秒鐘後,轟然一聲巨響,炸藥在河中間爆炸,掀起巨大的水浪。金紹武眼尖,馬上發現了被震暈的魚漂在了水面上。這時他不顧一切的跳入河中去抓魚,全身都濕透了他才察覺,原來自己衣服和鞋都沒顧得脫下來。

那一年我20歲,金紹武只有18歲。雖然比我早當兵兩年,卻小我兩歲。我說,這魚拿回去怎麼辦呢?他很果斷地說:「曬乾,拿回連隊去吃。」

我從小就不會游泳,也沒打過魚,對水中「丟炮炸魚」這套業務更是一竅不通啦!也不知這個小老兵是看人干過,還是聽人說過?回到17連,找根鐵絲把十幾條魚都穿起來掛在了外面。第2天,魚都臭了。我們還納悶兒,17連炊事班的戰友說,哪有你們這樣曬魚乾的,既不開膛又不去鱗,不臭才怪呢!

待我們完成任務回到桃花池的時候,滿山遍野的桃花都已謝了。奼紫嫣紅的桃花池村已經換了綠色新裝,掩映在一片青山綠水裡,那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不久,部隊離開桃花池,移防赤峰,開始了京通戰備鐵路的建設

50多年過去了,雖然在桃花池村駐防的時間不長,卻給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記憶相信桃花池村的今天會更好;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去拜訪——那個令我魂牽夢繞的桃花池村。[1]

作者簡介

李成祿,網名,在路上,當過工人、穿過軍裝、坐過機關,退休前在大慶油田礦區服務事業部任主任助理、組織人事處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