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膽礬硫酸鹽礦物膽礬的晶體,或為人工製成的含水硫酸銅。可於銅礦中挖得,選擇藍色透明的結晶,即得。人工製造者,可用硫酸作用於銅片或氧化銅而製得。本品易風化,應密閉貯藏。又名為石膽、藍礬、畢石、君石、黑石,鴨嘴膽礬、翠膽礬、石液。[1]

目錄

礦物形態

單晶體呈厚板狀或短柱狀,但不常見。集合體呈不規則塊狀、腎狀或粒狀。多具稜角,表面不平坦,深藍色或附有風化物——白色粉霜,半透明,硬度2.5,性極脆,易打碎,斷口貝殼狀。相對密度2.1~2.3。極易溶於水,使水呈均勻的天藍色。膽礬是由含銅硫化物氧化分解形成的次生礦物,可與藍銅礦(扁青)、孔雀石(綠青)等礦物共生。[2]

藥材性狀

不規則的塊片狀或斜方形稜柱狀結晶體,淡黃色或深藍色,半透明,具玻璃樣光澤,置空氣中逐漸風化,表面變為黃綠色;加熱去結晶水變為白色,遇水又變藍色。質硬而脆,易破碎,碎斷面顏色與表面相同。氣無,味澀。

產地

主產雲南山西江西廣東陝西甘肅等地亦產。[3]

性味

酸辛,寒,有毒。

歸經

經。

功效

祛風痰,消積滯,燥濕殺蟲。用於風熱痰涎壅塞,癲癇;外用治口瘡,風眼赤爛,瘡瘍腫毒。

參考文獻

  1. 膽礬,中醫百科
  2. 膽礬,中藥查詢
  3. 膽礬,中藥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