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能源損失率是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文化術語。

漢字是民族靈魂的紐帶,在異國他鄉謀生,漢字[1]便是一種寄託,哪怕是一塊牌匾、一紙小條,上面的方塊字會像磁鐵般地吸引着你,讓你感受到來自祖國的親切。因為那中國人的情思已經濃縮為那最簡單的橫豎撇捺[2]

目錄

名詞解釋

能源損失率是與能源利用率相對應的指標,即能源損失量與能源消費量的比值。計算公式為:能源損失率(%)=能源損失量/能源消費(或輸入)量×100%=1-能源利用率。

能源損失率相關指標解釋

能源損失量:指一定時期內,能源在輸送、分配、儲存過程中發生的損失和由客觀原因造成的各種損失量,不包括各種氣體能源放空、放散量。

能源生產彈性係數是研究能源生產增長速度與國民經濟增長速度之間關係的指標。

國民經濟年平均增長速度,可根據不同的目的或需要,用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等指標來計算,本書是採用國內生產總值指標計算。

能源消費量:指能源使用單位在報告期內實際消費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的數量。就每種能源的實物消耗而言,是其消費量;如果將實際消費的各種能源折標準量相加所得到的能源消費量合計數據是企業投入消費的全部能源,沒有扣除能源品種加工轉換的重複因素。

能源利用率:指一個體系(國家、地區、企業或單項耗能設備等)有效利用的能量與實際消耗能量的比率。它是反映能源消耗水平和利用效果,即能源有效利用程度的綜合指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