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老區不老(郭桂傑)

老區不老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老區不老》中國當代作家郭桂傑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老區不老

出來機場,剛打開手機就接到了胡女士的微信,「郭經理,我們在機場出口等您!」

我是以職場的身份到井岡山參加一個商務論壇的,論壇專門設立了一個微信圈,圈裡四五十人都是全國各地被邀請赴約論壇的同行。臨來之前,論壇主辦單位的胡女士已在微信上給我聊了多次,主要是商議預訂往返機票和報到事宜。

「郭經理,我是小胡,一路辛苦了。」一個年輕的女孩子跑過來,向我伸出了歡迎之手。站在我面前的分明是一個三十歲上下、身材適中、長發飄揚的江南美女,清秀白皙的皮膚首先衝擊着人的視覺,一雙明眸透過鏡片依然清澈如水。但在微信里的胡女士戴着眼鏡、略帶滄桑的微信頭像,讓我判斷她的年齡甚至比我還要年長几歲呢!我一時為自己的主觀臆斷有些自嘲了。

江西本是商務活動,但我卻是懷着採風的心情走進井岡山的。主辦單位的胡總裁是主講,我不知道這個老胡和那個小胡是否有親屬關係?老胡頭髮稀疏花白,身體弱小,但他卻是一位商界巨人。他的實踐理論和業內眼光是很前衛的。他站在講台上做了兩場演講,每場一口氣站立四五個小時,旁徵博引滔滔不絕的演講,引得參會人員多次報以熱烈的掌聲。他居然把當年井岡山上毛主席領導工農紅軍鬧革命的理論引申到了當今商戰之中,頗有一番于丹說《論語》的味道了。

在商務論壇期間,我們走進井岡山腹地。當我的腳步踏上井岡山紅色土地的那一刻,就屏聲斂氣、心旌搖盪起來。懷着朝聖般的虔誠和敬仰,小心翼翼地撫摸着每一塊石頭、每一棵竹子、每一棵樹,甚至我感到每一棵草都具有神奇的靈氣,因為這裡的土地都曾經被鮮血澆灌過。看那些茂盛的竹子挺拔矗立、那些蒼翠的大樹直指蒼穹溝壑縱橫、層巒疊嶂、山高林密、地勢險峻,不愧為隱藏千軍萬馬的神奇地帶。在這裡也許我的手觸摸到的某一處曾經就被領袖的手觸摸過,也許我的腳下踩踏的地方曾經就有偉人的足跡。井岡山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充盈着英雄的溫度,讓後來者緬懷着革命先烈們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在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舊居、在中國工農紅軍醫院遺址、在毛主席辦公的八角樓里、在井岡山會師紀念館內、在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紀念碑前,我們想象着當年烽火連綿的艱苦歲月,用心體會着那一段不可忘卻的歷史,讓心靈感受着一次紅色革命的洗禮。

「大家都來坐在這塊石頭上合個影。」小胡在毛澤東舊居的院子裡,指着一塊大石頭,招呼大家說,「這塊石頭可是毛主席坐着讀書的石頭。」

我們在宣傳欄里看到,這塊石頭當年確實是放在毛主席的小院裡,毛主席經常坐在這塊石頭上讀書、批閱文件,被命名為「讀書石」。1929年國民黨出重兵大規模圍剿井岡山,石頭過刀、茅草過火,那些舊居都是解放後按照原貌重建的,但這塊「讀書石」是貨真價實的「古董」。很多人手拿着一本書爭搶着坐在石頭上拍照,去東施效顰地模仿着毛主席「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的風采和神韻,卻只能引來一片輕鬆、歡快的笑聲而已。

中午,小胡帶領我們去了山寨里一家農家飯店,主食是當年紅軍常吃的紅米飯、南瓜湯。小胡說:「這不是讓大家憶苦思甜,這可是營養豐富的天然食品啊!」我知道,這是智慧的井岡山人推出的品牌食品,吸引八方來客的方式之一。雖然我沒有品嘗出這紅米飯、南瓜湯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卻讓我感受到了井岡山店家老表的自豪和溫暖。他們的先輩們就是用這紅米飯、南瓜湯孕育了中國革命。所以,井岡山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

看現在的井岡山,高速公路穿山越嶺,到處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夜間燈火明亮、熙熙攘攘,井岡山已舊貌換新顏。導遊告訴我們,是國家投巨資建設了革命老區,讓老區人民過上了富裕生活。這也是國家對老區實施「烏鴉反哺」的政策支持,當年跟隨紅軍下山的井岡山青年人有八千餘人,留在家的多是老弱病殘,他們盼望着親人能夠早日凱旋歸來。可是新中國成立後回來的只有三四十人,老區人民付出了巨大犧牲。至今,老區還在傳唱一首感天動地的民謠:最後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後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後親骨肉送他去戰場。。。。。。

我入住的賓館樓下是一彎泉水淙淙流過,晚風如訴如泣,遠處星星之火時明時暗。遊人們會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夢回到曾經發生的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裡。已是午夜時分,論壇微信圈裡,還有人不斷發布在山上的拍照。尤其看到小胡發布的照片上,都是那麼活潑快樂、青春靚麗的身姿,似乎一隻欲飛的丹頂鶴。我給她點讚後,她立即回復微信說:「郭經理,還沒睡呢!美麗的井岡山讓您失眠了吧!」

「你們總裁老胡把商務論壇選在井岡山上舉辦,我不枉此行。」我回覆說。

「我們的總裁老嗎?他可是一個七零後呢!」小胡發來帶有疑問的圖片說,「您是看他頭髮花白吧!那是操心太多的緣故啊。」

我又一次對自己的主觀臆斷而自嘲了,我以為老胡已是快退休的年齡呢!這倒讓我一下子對他刮目相看了,他正當壯年領導着一個資產超億元的企業集團,大力發揚堅定信念、敢闖新路的井岡山精神,不斷地「革」自己的「命」,不斷地超越自我,事業如日中天。

多年來,井岡山在我的腦海里就是一個交通閉塞、貧困落後的革命老區,這也許與看了很多次在井岡山拍攝的抗戰影視劇有關吧!先入為主的思想在作祟。如今的井岡山旅遊經濟蓬勃發展,成為一方投資的熱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偉大實踐形成的井岡山精神,已成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我不得不由衷地感嘆,老區不老。

在小胡送我返程去機場的路上,我給她說,你把微信頭像換一下吧!她有些不解地問:「為什麼要換呀?不是挺好嗎?」我一時不知道如何回答她了,只好狡黠地說:「換個會更漂亮,比如換一個在井岡山上拍的照片。」

我剛到家,小胡的問候微信就已追隨而來,我發現她的微信頭像已經更新了,是她和同事們在井岡山上的一張歡快的合影。我為他們喝彩!因為這是一支具有井岡山精神的團隊。

[1]

作者簡介

郭桂傑,男,1972年4月出生,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