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羊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羊姓,中華古老姓氏之一,共有四處來源,根據傳統的說法,羊姓最早出自中華人文始祖之一的黃帝系統,是黃帝裔孫后稷的後代。羊氏的郡望共有三處,有種璧堂等多處堂號。歷史上羊姓名人輩出,有晉代的羊祉、梁代的羊侃、明代的羊可立等。

姓氏源流

中華姓氏根源自炎黃二帝。羊、羋姓自祝融,參見《日知錄集釋》

炎帝的五世裔孫是祝融,參見《山海經》。

黃帝得相祝融,祝融辯於南方,故使為司徒。參見《管子》。

夫黎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

祝融亦能昭顯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亦後八姓於周末有侯伯,佐制物於前代者,昆吾為夏伯,大彭、豕韋為商伯矣。 參見《國語卷十六.鄭語》。

夏後氏,羊辛。參見《呂氏春秋.知度》

桀有羊辛,是夏世即有羊氏。

參見清人張澍《姓氏尋源》卷十六,羊氏《辯證》雲:羊出自周官羊人之後,以官為氏。《廣韻》雲:出自羊舌大夫之後。澍按:邾有羊羅與叔向同時,孫愐說不可從。夏桀臣有羊辛,是夏世即有羊氏。又按:零陵蠻有羊氏,羊孫是也。見後《漢書南蠻傳》。太山多羊氏,世有達者!

源出於羊舌氏,由中國漢族複姓羊舌氏簡寫而來。

晉武公子生文,文生突,羊舌大夫也。突生羊舌職,職生子四:赤、肸、鮒、虎,號稱"羊舌四族"。因羊舌肸之子羊舌食我與祁盈兩家的家僕之亂,赤、肸、鮒、虎的後代逃往四方,有子孫由姓羊舌氏改為簡寫羊氏。這是最早羊氏的來源,還有其他諸如部落圖騰、象徵吉祥、西南少數民族改姓等姓羊的。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晉國大夫祁盈後代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據清朝四川三台羊國材所撰《羊氏族譜序》中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祁盈的後代受封於羊舌邑(今山西洪洞范村),以羊舌為氏,春秋末年改為羊氏。"粵稽吾(羊)族,肇開於姬姓,受氏於羊舌,發祥於山西,盛衍於東魯。"

在歷史文獻《羊氏魁公六修宗譜•本姓源流》中記稱:"余羊氏系出姬姓,開自黃帝。"可知羊氏的遠根在於橋山之巔,羊氏的遠源在於姬水之畔。

源流二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羊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為氏。

西周時期,周王朝有專門掌管馬和羊的官職。其中管羊的小吏稱為"羊人",羊人的後代便以官稱為姓氏,稱羊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源於姞姓,出自黃帝後裔,屬於以改姓為氏。

歷史上有一支羊氏,為姞姓所改。姞姓亦為黃帝之後,後易姓為羊氏。

該支羊氏由姞姓易為羊氏的原因失考,其譜書中亦語焉不詳,但以羊氏世代相傳至今,望族居泰山(今山東泰安)、京兆(今陝西西安)。

源流四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的公孫羊孺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尚友錄》上記載,公羊氏家族是先秦時期魯國的公孫羊孺之後,"以王父字為氏"而得姓。

春秋時期,魯國有位才學出眾的著名學者,叫做公孫羊孺,他的後代子孫便取祖上名字中 "公羊"二字為姓氏,稱公羊氏,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羊氏者。

源流五

源於古羌族,出自春秋時期西戎後裔羌族部落,屬於以部落名稱為氏。

在今甘肅境內,有一支羊氏族人,其族系古代羌族人的後裔。

在典籍《說文解字•羊部》中記載:"羌,西戎,羊種也。"指明古羌族人的祖先為古中原西部的羊種人,也即以羊為圖騰的民族。古羌族人從殷商王朝時期起,便以牧羊為生,"羌"字即系由"羊人"兩字合成,乃是一養羊而獲利的遊牧民族,故後裔有的便以羊為氏。

源流六

源於夷族,出自漢朝時期零陵夷,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東漢時期,在零陵(今湖南永州)生活着一個少數民族部落,為古淮夷民族的一個分支,被稱為"零陵蠻人",其族中就有以牧羊職業按漢姓稱為羊氏者,是後來少數民族瑤族的主要先民。

源流七

源於改姓,出自宋朝名族三槐堂王氏,屬於因故改姓為氏。

宋朝名族三槐堂王姓一支也曾改姓羊氏。

據清朝王先謙所撰《平江王氏譜序》中記載:北宋三槐王氏王旭之子王質,曾任荊湖北路轉運使,居平江縣(今湖南平江)南四十里王家坊,他的一支後裔因留居於此。

源流八

源於女真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明朝時期,女真族中有以羊為氏者。

據學者張鴻翔在《明朝各民族人士入仕中原考》中記載:明朝有二羊哈,一為海西考郎兀衛女真人,明永樂四年(1406年)內附,授三萬衛指揮僉事,故後其子羊莽漢嗣;另一人亦為女真人,歸化明朝後,官至廣寧衛都指揮僉事,故後子羊守忠於明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襲封指揮使。他們的後裔子孫,皆以漢姓羊氏世代相傳。

源流九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藏族、滿族、白族、彝族、傣族、黎族、東鄉族、蒙古族、僳僳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羊氏族人分布,多以古代部落圖騰崇拜的遺風,漢化為羊氏,歷史皆非常悠久。詳實情況,待本書筆者進一步考證之後,再予以補充刊載。

源流十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羊舌突,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春秋時期,晉靖侯的兒子公子伯僑有孫子名突,晉獻公時封為羊舌大夫,子孫稱羊舌氏。羊舌突有五個兒子,其中大兒子羊舌赤,字伯華,二兒子羊舌胼,字叔向,都是晉國賢臣。春秋後期,羊舌氏被其他晉卿攻滅,有子孫逃在國外,改姓羊,稱羊氏。 [1]

得姓始祖

羊舌突:羊舌氏出於姬姓,根據《元和姓纂》上的記載,春秋時期,晉靖侯的兒子公子伯僑有孫子名突,在晉獻公(?-前651年)時被封為羊舌邑(在現在的山西省洪洞、沁縣一帶)大夫,世稱羊舌大夫、羊舌突,他的子孫即以邑名羊舌為姓,稱羊舌氏。春秋末(公元前514年),羊舌氏被其他晉卿攻滅,其子孫有的逃在國外,而改姓羊,稱為羊氏。故羊舌氏後人奉羊舌突為的得姓始祖。

郡望

羊氏的郡望共有三處,一處為河上,一處為泰山(今山東泰安東南的山東省新泰市羊流鎮)。

另一處為京兆(今陝西長安東)。河上指黃河流域的山西地區,這裡是羊姓的發祥地,故許多姓氏書將此地列為羊姓郡望,如《幼學歌》卷三《姓氏考原》有"河上羊"之說。

泰山郡為羊氏肇興之地,自漢以後,世代聚居於此,長達千年,故實為羊姓之第一郡望。敦煌石室所藏唐修《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譜》和《姓氏錄》所收泰山望族,羊氏皆赫然列於其中。泰山方志中也稱羊氏自"太傅羊祜卓卓晉朝,其餘封公侯伯者,累代不絕,族姓蕃衍,無出其右"(《新泰縣鄉土志•人類》)。 兩漢間羊族多出仕居於京兆(今陝西長安東),

故亦發展為郡望之一。羊氏堂聯有"源自周代,望出長安"之語。

堂號

在眾多羊姓堂號中,已知者有"峴山堂"、"松遐堂"、"遺直堂"、"鍾愛堂"、"追遠堂"等。

峴山堂:襄陽峴山為羊祜遺愛久垂之地,故羊氏後人多以"峴山"為堂號。今人羊牧之《續修常州武進峴山堂羊氏宗譜序》雲:"公(羊祜)鎮守襄陽,輕裘緩帶,綏近懷遠,甚得民心。卒後,民感其德,於峴山立碑建祠以祀之,其堂曰峴山堂。自此以後,咸以峴山堂之後為榮。"

種璧堂:此堂號出自一個羊族傳說:相傳漢代有羊公,名伯雍,施捨茶湯三年,有一人喝了後從懷裡掏出一升石子,對羊公說:"你種下這些石子,可以收穫美玉,還可以得到漂亮的妻子。"於是羊公就把石子埋於土中,果然長出一盆白玉。鄰居徐氏有一女兒容貌甚麗,因為她要討一雙白璧作為彩禮,而無人能聘而尚待字閨中。羊公知道後,便又到種玉之處去挖掘,果真又得到五雙白璧。羊公便以此為禮聘娶徐氏,婚後生有十子,皆有俊才,羊公後來也官至宰相。"種璧"遂為羊氏佳話。漢代《武梁祠畫像石》第二十三幅有"義漿羊公"圖,即是取自這段故事。

松遐堂:此為江蘇淮安羊姓之堂號,取蒼松遐歲之意。

遺直堂:此為江蘇淮安羊姓之堂號。孔子曾譽羊舌叔向為"古之遺直也",堂聯取典於此,並寓繼承先人之正直家風之意。

鍾愛堂:此為湖南邵陽羊姓之堂號,取家族敦睦之意。

追遠堂:此為江蘇荊溪羊姓之堂號,取追懷列祖先賢之意。

滎陽堂:據王泉根《中國姓氏的文化解析》記載,羊氏有滎陽堂號。 [2]

參考來源